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藏游记-走近布达拉宫,惊叹!珍宝无数,价值连城 |
[游记]西藏游记-走近布达拉宫,惊叹!珍宝无数,价值连城 |
2007-10-30 9654.com |
穿过唐古拉山口,我终于踏上了魂牵梦萦的西藏领地。我的嗓子眼上忽而回旋起那首流行歌曲:“回到拉萨,回到布达拉;翻过唐古拉山,又见到雪莲花……”拉萨似乎离我们还远,可翻过唐古拉山怎么没见到雪莲花呢?可后来真见到雪莲花,又与想象中的有天壤之别。它没有娇妍和妩媚,纯朴的就像一捧兰花草。它的价值所在是它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在冰雪中绽放的不是令人炫目的金枝玉叶,而是真正令人感奋的顽强生命力,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这大约就是人们歌颂它的原因吧。 随着车轮的转动,窗外的景色越发的秀美起来。我们在转山公路的拐弯处拍到了草甸中长河九曲的画面;在漫坡前,我们看到白色的牦牛在水塘边长饮,头戴鲜红头巾的藏女在绿草中漫步;……终于,我们看到了“羌塘自然保护区”的界碑。“羌塘”为藏语,意为北方广阔的平原。难怪这里景色与前迥异,我们已经进入了著名的藏北草原,而且是一片受到特殊保护的藏北草原,在西斜柔美的阳光下,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我要从心底感谢藏北草原的广袤,使我们能在第二天又能一睹她的芳容。在远方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映衬下,蓝天白云俯瞰的藏北草原又别有一番神韵。上午的侧光将绿草辉映的一片生机,白云过处又留下一片清晰的阴影。地上的羊群也像一片片白云飘然而过,形成了蓝天白云和碧草羊群争奇斗妍的景致。 特别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途中意外的遇到了一场牧民的赛马会。只见漫坡上站满了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藏民。一排头缠鲜红围巾的中年汉子站在终点线前。而驭手竟都是十几岁的毛头小伙。起点很远,竟不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三匹一批飞奔而来时,终点边的藏民都露出了由衷的笑颜。每当骑手冲过终点,便有一位中年汉子迎上前去将手中的一张硬纸板发给骑手,然后骑手的马要在长者的牵引下围着玛尼石堆绕行,显然有祭祀之意。所有这些活动的参加者均为男性,妇女只能在旁观望。许多妇女为了保护皮肤,都用鲜艳的围巾将面部包裹的只露出一双眼睛。年轻的藏女也有头戴藏式毡帽的。 我们的车头直指念青唐古拉山,中午时分,本来远不可及的巍巍雪山已是历历在目。而山脚下的长河与丰美的水草地,更为峻峭的山峰平添了几分秀色。雪山倒映在河水中,倒影如梦如幻。下午经过念青唐古拉山主峰(海拔7111米)离青藏公路似乎只有一箭之遥。高耸的雪山脚下,只有刻有藏文的石头堆成的玛尼堆和五彩缤纷的经幡为山增添几许人文的色彩。 羊八井地热站是进入拉萨前的最后一个景点。十余公里之外,就已遥遥可见一片白色的水幕飘荡摇曳,煞是壮观。行至近前才发现是一股强劲的热水流平地喷出达近百米之高,在山风的劲吹下形成奇特的景观。 藏北,就像一捧美丽、淳朴的鲜花。采上几片花瓣,不知你能否闻到它的清香?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坐北朝南,左右和背后均环山,正面一条拉萨河。从摄影的角度去看,这布达拉宫的气势的确非凡。它在三面高山的簇拥下,与前方的一马平川形成鲜明的对比,大有一览众山小之势。再仔细观察,布达拉宫与三面群山也形成鲜明的对比。三面群山走势均较平缓,而布达拉宫却是拔地而起,险峻挺拔。这平缓的背景与峻峭的主体又是一重对比。而第三重对比则是布达拉宫本身色彩的对比:宫基和两侧建筑大面积的白色,顶部中心的红色建筑以及金光灿烂的塔尖。按照色彩学,白和金两色都是消色(即与任何颜色都能兼容的色块),两种消色面积不同,但将深红色的色块加在中间,形成了又一种新的和谐统一及色彩节奏。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平线的色调在迅速地变幻。但当太阳越出地平线时,布达拉宫却因东面山的遮挡而依旧无光。只是当太阳升到一定高度,光线才从山垭间射来,为布达拉宫的轮廓镀上一线金光。 上午我们乘车从布达拉宫右侧,竟能从斜坡攀上后宫门。细想也是,古往今来,多少达官贵人要登上这玉宇琼楼,没有车道又如何是好?布达拉宫是宫中套宫,殿中套殿,共有13层,高117.12米。导游说要一一游遍,得花一个星期的时间。所以我们要在半天游完,只能走马观花,择其凤毛麟角了。布达拉宫因建于布达拉山顶而得名。据说是公元七世纪中叶,新崛起的部族首领松赞干布在现拉萨河沐浴,发现了这片地形险要,可创基业的宝地。遂将统治中心迁至此地,布达拉宫是他当时筑来居住用的。所以初时的布达拉宫肯定没有如今的规模和功能。宫中还有一幅以扩建布达拉宫为题材的壁画,由画中正在扩建中的布达拉宫格局可见,那时的布达拉宫的红宫只是现在的很小一部分,白宫还未与红宫合为一体,当然更不可能有今天塑像、灵塔林立,经书、壁画满墙的气宇恢弘和珠宝炫目的富丽堂皇。布达拉宫确实由于藏传佛教把千百年来几十代藏民的血汗结晶汇于一宫,那一座座灵塔上镶嵌的无数枚硕大的宝石,哪一枚不是价值连城?布达拉宫中共有灵塔8座,最大者乃14.8米高的五世达赖灵塔,用金皮包裹,耗金11万两,上面的珠玉玛瑙更是不计其数。 说到灵塔,不能不提到西藏的殡葬习俗。西藏的殡葬有塔、天、土、水等几种形式。塔葬为最上等,只有达赖、班禅等少数活佛才可享用。死者的尸体在特殊处理后,要装入寺庙中特制的灵塔供后人顶礼膜拜。所以历代达赖的灵塔成了布达拉宫内的重要景观。天葬是大多数百姓都可享用的方式,取上天堂之意。 我们由后宫门进入布达拉宫后,横向在红宫主要的殿堂里穿行(红宫的主体建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纵向则是不断向上登攀。我独自一人穿过一座座空无一人的大殿,那种感受真是独特。以往步入这类殿堂,总有熙熙攘攘的游人和导游的讲解,那气氛充其量也就是个采光差一些的旅游景点;可如今独自一人来到这只有酥油灯与佛像、灵塔相辉映的空间,那静谧的气氛会使你产生“我是谁”、“我在哪”这样的扪心自问。从不迷信的我这时都会产生种种幻觉,那四周的佛像似乎都活了起来。 登上布达拉宫金顶平台,原本为布达拉宫一小部分的金顶此时忽然自成体系形成了一处独立的景观:一排鎏金的宝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耀眼。回首望去,本来要仰视的布达拉宫竟都踩在了脚下,正所谓“远近高低各不同”。
|
转自:http://www.9654.com/youji.asp?id=2492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