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布达拉宫详细旅游攻略

[游记]布达拉宫详细旅游攻略

2007-07-16    chinayak.com

踏足雪域大地,没有人不登布达拉宫的。它是拉萨这座雪域之都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象征,不仅闻名全国更闻名于世界。这座古代建筑艺术之杰作,这座以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旷世之宝闻名于世的宫殿,以其高贵威严的雄姿屹立在拉萨城内的红山之上。伫立布达拉宫广场翘首仰望,只见殿宇巍峨、金顶入云、曲径回廊重重叠叠。那拔地凌空的气势,那金碧辉煌的色调真如天上宫阙一般。

“布达拉”,是梵语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所以布达拉宫又被称为第二普陀山。从松赞干布到十四世达赖的1300多年间,先后有9个藏王和10个达赖喇嘛在这里施政布教。 从五世达赖喇嘛开始,布达拉宫就成为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政权的统治中心,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也在此处。宫中保存着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西藏官员的封诰、印鉴金册、玉册和工艺品、经文、医学、历史、文学书籍以及各类佛像、唐卡、法器等大量珍贵文物。

布拉达宫的主体由红宫和白宫组成,光看颜色就可以很明显地区分出来。红宫居中,墙上都刷红土。白宫横贯两翼,从东西南三面与红宫衔接,墙上刷白浆。宫体主楼外观13层,内为9层,高约117米,东西长360多米,南北宽270米,建筑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1000间组成。红宫平顶上建有7个金瓦屋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历经千年历史风雨的布达拉宫巍然耸立,它不光是藏民族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西藏艺术精品和珍贵文物的宝库;它是西藏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份重要遗产。

【历史】

公元631年(藏历铁兔年),松赞干布开始兴建布达拉宫。当时吐蕃王朝正处于强盛时期,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这座宫殿。据说当时修建的宫殿有999间,加上修行室共1000间。宫外有护城河,上铺厚木板。公元10世纪,这座宫殿因为奴隶起义遭到破坏,后来又因雷击起火进一步破坏。现在布达拉宫里只胡法王修法洞和观音佛堂两处的建筑是7世纪的原来建筑。

布达拉宫始建时规模并没有这么大,以后不断进行重建和扩建,规模逐渐扩大。1645年(藏历木鸡年),五世达赖喇嘛受清朝册封后,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由第司索郎绕登主持,重建布达拉宫“白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并把政权机构由哲蚌寺迁来。1690年(藏历铁马年),第巴桑杰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灵塔,拆建了“红宫”。这次重修历时近50年,至1693年(藏历水鸡年)才竣工。以后历世达赖喇嘛先后增建了5个金顶和一些附属建筑。到第十三世达赖,布达拉宫又进行了历时8年的修建。据说这次修建仅白银就花费了213万两。1936年(藏历炎鼠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建后,形成了布达拉宫现在的规模。

从五世达赖喇嘛开始,布达拉宫就成为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政权的统治中心,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也在此处。

1988年国务院决定拨出巨款对这座300多年没有大修过的宫殿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并于次年10月隆重开工,在内地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工程历经5年,于1993年胜利竣工。

【传说】

“布达拉”是普陀山的意思。普陀山是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德驻地。藏族传说中,松赞干布和达赖喇嘛都是观世音菩萨在世间的化身。

【参观线路】

红宫、白宫和金顶三大建筑单元构成布达拉宫的主体。

白宫部分是达赖喇嘛处理政务和生活居住的地方,也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最大的殿堂措木钦厦(即东大殿)是清驻藏大臣主持达赖坐床、亲政大典仪式,以及重大政治、宗教活动的场所。白宫内最高处是东、西日光殿,为达赖日常起居的地方,由于这里终日阳光普照,故称东、西日光殿。常住的有东西两套寝宫,殿内陈设豪华。 位于第4层中的有寂圆满大殿是达赖喇嘛举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的场所,

红宫的主体建筑是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宫内共有灵塔8座。安放着五世到十三世(六世除外)达赖遗体的灵塔。塔身以金皮包裹、宝玉镶嵌,金碧辉煌。其中以五世达赖和十三世达赖的灵塔最为豪华。仅五世达赖灵塔就花费了11万两黄金。灵塔由塔座、塔瓶、塔尖三部分组成塔身用金皮包裹,外镶珍珠宝玉。据说,几乎每世达赖圆寂后,均要先用盐涂抹其遗体,使其脱水,再用香料涂抹,干枯以后,便把遗体存入塔瓶这内,外面密封包金。这就是西藏塔葬的一种。在西藏只有达赖和大呼图克图(蒙语,即大活佛)才能享受塔葬的待遇。只有“神王”达赖才能享用金灵塔的待遇,而其他活佛要依其地位分别用银、铜、泥质灵塔。

转自:http://tibet.chinayak.com/Html/20061126154911-1.html20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