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藏拉萨游记—2006回到拉萨—同程旅游博客 |
[游记]西藏拉萨游记—2006回到拉萨—同程旅游博客 |
2007-07-21 17u.com |
象我这样没有工作游手好闲的人,很容易会忘记今天是星期几。住在拉萨的小旅馆里,日历更加成了没用的东西。要不是同伴中有人记着要赶回去国庆后开工,我才懒得去问今天几号星期几。没有日程表的旅行也蛮有意思,我喜欢这种没有计划的日子,不用赶时间,玩到哪里算哪里。这样的话,似乎意外的惊喜随时都有可能从角落里冒出来。生活充满偶然,我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去享受它。 火车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这个现代化的站台弄得有点惊愕。这景象与我的家乡去年刚竣工的新火车站没有什么两样,尽管我没有进到那个富丽堂皇的候车大厅去,听说为了体现高原独有的文化背景,它被设计得极富民族特色。当时我在想,要进去瞧一瞧的话,就看我有没有本事弄到回程的火车票,我可不想现在背着硕大的背包进去参观,说不定要冒引发高原反应的风险。 车站外面乱七八糟聚集着的出租车司机照例是老远就跑过来拉客。我对这样的行为一向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在我看来,不守秩序的出租车少有不黑心宰客的。这种车站场所的混乱现象在内地大小城市都屡见不鲜,它就象是瘟疫一样,随随便便就会污染一个新兴城市,包括眼下的拉萨。因为天已经黑了,广场上秩序混乱,尽管我毫不清楚车站距离市区有多远,但是仍然本能地觉得司机报价60块有很大偏差,因此毅然拒绝。事实上后来拉萨的旅馆老板告诉我们,正常的价格是30块。我们最后找了一个等客拼车的小面包,每人五块。这个面包车很奇怪,也许是非法营运,居然挂着四川的牌照。 这天晚上我在进入拉萨市区的路上看见布达拉宫老远就通体闪着明晃晃的灯火,犹如上海外滩的金贸大厦。这亮化建设想必是近年新添的手笔,住在里头的喇嘛如今有了不夜天的待遇。老实说我对拉萨这最新的接触印象不是太好,不过其他人因初到高原的新鲜感都表现得兴致勃勃,例如P兔一直热衷于要将因低气压而鼓涨的密封食品包装拍摄下来,以证明它患了高原反应。 总之,拉萨大约有了些变化。 拉萨如今多了好几家象模象样的青年旅馆,不过我还是图方便要住得离大昭寺近。如果一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起来,会看见大昭寺前的广场边已经聚集了许多通往各大寺庙的班车,专门载信徒去朝佛。几年前没有这样的交通服务,那时候要走远一点看一个庙子也许要转上三四趟车,耗费几天时间。 大昭寺在晨光初现中显得十分宁静。太阳每天从它的后方升起,然后广场上巨大的香炉中开始冒出火烧艾草的香烟,人们排着队将这种奇怪的植物扔进炉火,再洒上酥油。广场上的地宫里点起整排整排的酥油灯,藏民隔着地宫的窗户伏地膜拜,然后绕过寺庙门口成群磕着长头的信众,进门去朝佛。 藏传佛教的磕头方式极其特别,这种叫作等身长头的磕法要求信徒全身贴地。先从站立着开始,将双手合十举过头顶,然后轻触额头和唇下,再顺势趴下,象擦地板一样,手掌摩挲地面直到身体彻底平贴地面,双臂完全向前伸直,从脚底到手掌叫一个等身。如此一个等身长头磕完,就站起来再磕第二个,周而复始。通常信徒会发愿磕满多少个长头以求福报,而从偏远地来朝佛的信徒甚至会发愿一路磕头直到拉萨。假如出发地点距离拉萨1000公里的话,以一个等身两米来计算,他将要磕下50万个长头才能够如愿到达拉萨!因此这样漫长的朝圣旅程不是以日来计算的,而是以年! 有一种说法认为,磕长头的方式等同于一种体育锻炼。这种反复趴下站起的运动可以很合理地锻炼全身关节和肌肉,因此长年磕长头的人其实就是在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城市里的上班族如果很少有机会参加体育锻炼的话,也许工作之余在办公桌边磕上50个长头是个很不错的主意,只要你不吓坏了老板。 在西藏,磕长头的人数没有哪个寺庙及得上大昭寺,它门前的石板地面已经被长年摩擦得光可鉴人。人们带着卧具,在手掌下垫上木板,在拥挤的寺庙门口一遍又一遍的伏下再站起,筑起几个世纪以来不变的虔诚景象。寺庙里大殿四周的转经廊上一如既往地有信徒在奔走,他们举着手轮拨动佛珠专注地念颂经文,汇成一道顺时针流淌的河流。 这几年来寺庙里唯一的变化是在正殿门前建了铁栏杆,以隔绝未买门票的游客进入大殿。门票已经涨得没了谱,大昭寺70,拉萨市其他的庙子比如哲蚌寺、色拉寺都是50。搞得P兔都想买一条藏族裙子扎起辫子戴上口罩混进去,因为本地人朝佛是不要票的。打扮打扮再拎上一个装酥油的暖瓶,基本就没人辨别得出你是不是游客了,拉萨这一圈庙子转下来,起码省四五百块门票,布达拉宫都免排队了!八角街上置办行头顶多也就花80块。然后P兔果真就干了,但是彩色头绳买好以后又泄气了,因为装扮好以后要在大昭寺的转经廊里同藏民一道排上个把钟头的队,进去朝佛的人太多。P兔只好过了一回干瘾,扎上用彩色头绳编进头发的辫子问我象不象藏民,我心想再弄条裙子扎上也许能混,这会儿还真象个傻妞的样。结果当然还是免不了要花70块,只为了亲眼看一看释伽牟尼12岁的等身像。 我们不紧不慢地在拉萨闲逛,但其实也没有离开过八角街的周围。坐在广场边上二楼的冈吉茶店天台上喝茶,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耳朵里听着奇怪的尼泊尔音乐,大昭寺的金顶就在眼前,楼下各色人物川流不息,你甚至能看见老外推着婴儿车,里面躺着还站不起来的小宝宝。 P兔最起劲的事情就是去逛八角街,这大概也是其他女同胞们共同的爱好。不过如今摊贩手里的东西多半是仿造的塑料制品,比如开价几十块的密蜡。那些绿松石也极有可能是染了颜色的冒牌货,号称藏银的饰物就更不用说了,不太可能是银子做的。不过,逛八角街也并不是因为廉价的假货多就没有意思,重在参与嘛。我们在一个藏族大妈的摊上买了许多菩提子的手珠拿来送人。由于前面在另一家店里已经买了一串也据说是菩提子的佛珠,我并搞不清楚这个菩提子应该长成什么样子,这个藏族大妈向我指出了破绽,因此我才知道原来菩提子并不象我手上这串白色带麻点的珠子。真正的菩提子是树木的种子,加工过后仍然保有天然种子表层的暇疵,并且每一颗上都有象眼睛一样的花纹。我原先买的那串根本就是塑料。为了证实藏族大妈没有瞎说,我买了一串回旅馆用刀柄将珠子砸碎了,发现果然是有内核的种子,壁很坚硬,果仁象是山楂核一样。因此我相信藏族大妈没有骗人,第二天买了她十几串。 布达拉宫的门票在千辛万苦之后终于搞定,不过我表示不参加,因为没有人愿意花两次钱看两遍这种标志性建筑。为了买这个门票,同伴起大早,排了三次队,还被在手臂上画了记号作为排队的证明,象肉联厂盖章一样,十分搞笑。不过这种办法有效遏制了黄牛的企图,应该赞扬。 事后证明我对游布达拉宫不看好是英明的,现在的布达拉宫比几年前参观时不光是门票更贵(100块),能逛的地方还越发少了,甚至不能够爬到顶上天台去拍金顶!这是一个博物馆式的建筑,完全没有大昭寺那样的人气,所以没劲。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在游布达拉宫的时候,爬到上层忽然有了便意,那么你就多了一项崭新的体验了,可以一试高空轰炸的滋味。想象一下P股下面冷风嗖嗖深不可测的黑井,这大概是我对布达拉宫除了五世达赖那巨大的金灵塔以外唯一的深刻印象,真是惭愧。P兔在胜利归来以后,面露陶醉地说道:“那一刻,我有了飞行员的感觉……” 相对于布达拉宫来说,我更愿意再逛一逛哲蚌寺和色拉寺。这两个寺庙也是市区里仅有的还值得一逛的庙子了,尽管门票也还不便宜。下午三点在色拉寺还可以看到辩经,这里的辩经同西宁塔尔寺的不太一样,一是可以近距离拍照,其次是喇嘛似乎更加专心致志,不是作秀。 我们一直没有详细的游览计划,加上我似乎对西藏地区以往还没有到过的风景地提不起太大的兴趣,例如珠峰。几年前只是在去阿里的路上遥遥看了一眼,还没有看见山尖,大概只有等下一次有机会去尼迫尔再瞧了。为了使这次旅行不至于什么象征性的景色也没有看到,我们去了那木错——西藏三大圣湖中我两次错过的唯一一个。也许是以往在阿里地区被高原反应折腾得印象深刻,我对海拔超过4500的地方心有余悸,所以在湖面标高4800多的那木错留宿那晚,我哼叽得最多,结果广为耻笑。P兔因此得到报复的机会,因为事前我恐吓她铁定会歇菜。P兔在沾沾自喜之余很有可能将这一素材嚼上一年甚至更久,这是报应。 我们四处打听有没有往云南的顺风车可搭,希望能够以低价格完成滇藏之行,以满足同伴一睹林芝美景的愿望。几天以后我们顺利搭上丽江送客上来的返程车,离开拉萨。 我第三次来了又告别这个城市,没有什么遗憾。我并不太相信什么关于西藏情节的神话,不过那些去了又来的人大概总有他们再来的理由,这些理由都能够触摸得到,并不都是因为命运的召唤。我们的生活应当充满偶然,无论是惊喜还是失望。当你厌倦了一成不变的作息时间表时,你需要暂时忘记你的日历。如果要找一个适合懒散的理由,那么去拉萨。 对我来说,这座城市的虔诚气息弥足珍贵。假如我一定要记住拉萨的某一张脸孔的话,我会记得那个在那木错的归途中遇见的磕头朝圣者。他们一家从青海以自己的身体丈量到那曲地区,已经历时一年零七个月,并将在下个月到达圣域拉萨,可惜我看不见他们完成心愿以后的会心笑容。 愿佛祖保佑一切虔诚的人们。 请支持回复gtjs的参赛博文: <路过越柬——从西贡到吴哥>: http://www.17u.com/blog/article/30855.html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36866.html16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