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舍寒茶热:游记ONTIBET-拉萨的小巷人家 |
[游记]舍寒茶热:游记ONTIBET-拉萨的小巷人家 |
2007-07-21 |
« 【游记】ON TIBET--你没泡到的温泉 | 回到主页面 | 【游记】ON TIBET--玛尼石与摩崖石刻 » September 23, 2006 【游记】ON TIBET--拉萨的小巷人家 到任何一个城市,我都喜欢钻巷子,因为在那里你才能更清楚看到当地人真正的生活,如同在北京的王府井,你只能看到一个熙熙攘攘的外地游客和每个城市都能见到的商业建筑.在拉萨也不例外,我在巷子里花费了两个下午,但是值得. 拉萨的巷子比北京的胡同更曲折狭小建筑如同四合院,但比四合院更具有封闭性,成 “回”字型,它不像四合院房屋为平房,一般都是二,三楼的碉房,几户共同拥有一个院子,有几个院子甚至是放大版本,四周的二层小楼围着一个操场般大小的院子,不过院子中间是小寺庙或者寺庙废墟. 房子一般为土木结构或石头砌成,白墙红顶,典型的西藏建筑,在房顶四角立有高约半米的经幡台,上面插有五颜六色的经幡,微风吹来,徐徐飘展,如同一束鲜花摇曳其中,就是这经幡,产生视觉美学,让房顶看起来不平淡. 在窗台上,藏民喜欢摆上一盆盆鲜花,而以藏菊居多,在内地,如果窗台上摆有鲜花,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拉萨的窗户都画着花边,许多上方还有藏族风格(阿力觉得应该是从蒙古传入的风格,蒙藏一家亲,藏族受蒙族影响很大.)的布幔,所以整个窗户如同一副油画镶在了白白的墙上,比内地窗户要出彩的多.让阿力忍不住YY,如果一个少女的头从窗户探出来,那该是多么美妙. 在有的建筑进门的墙壁上,绘有壁画,作用相当于内地的门神,有镇灾避邪之用,其中一幅蒙人打虎的图给人印象最深.在元朝,西藏正式并入中国版图,格鲁派(黄教)也是在蒙古人的帮助下战胜嘠举派成为西藏最伟大的教派的,因此蒙藏一家亲,蒙人在当时藏民心中地位也不言而喻了. 拉萨的小孩一般不穿民族服装,都是统一的校服或其它内地服饰.在巷子里面的小孩没有大昭寺广场上的那么滑头,他们不会跟你要东西吃,但他们一点都不惧生,他们可以HELLO,HELLO的跟游客打招呼,很喜欢摆出各种POSE让人拍照,那天下午,阿力拍了好多孩子们的照片,有小乔丹,小姚明,小成龙,小模特,可惜由于失误,跟那木错的照片都无法找回了. 我们冒失地闯进一个院子,却得到了热情招待,边巴是一个非常帅的藏族小伙子,他的汉语不太流利,但我们沟通起来没有问题,他热情地请我们去他的屋子喝酥油茶,他的屋子大概有20平房,在那边靠窗户的地方,是一套沙发和茶几,我们坐到沙发上,他用电动的酥油搅拌器(城市里面一般都不再手工打酥油了)给我们沏了满满一壶,斟到杯子后有点局促地立着,在我们的要求下才做到沙发右边的床上,在床上面的墙壁上贴有几张奖状. 边巴说他15岁了,奖状是他上小学时候得到的,现在他已经不上学了,想去上班,但父母认为他年岁太小,不让他参加工作,而是照顾家.边巴母亲在小昭寺上班,5个弟弟妹妹在上学,每天边巴要在母亲下班,弟妹下学前做好饭菜.爸爸在阿里工作,很少回来,边巴说有时候会想念爸爸,但阿里条件太艰苦,他从没有去看望过爸爸. 在屋子的左墙旁是立柜和液化气,每天边巴要用它做饭,在北墙则是传统的藏柜,藏柜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便于游牧搬家方便,但是装饰花纹做工复杂非常美观,每套藏柜都价值不菲,难怪好多人从日喀则搬家到拉萨都不肯丢掉藏柜,巴桑说有的有钱人还用直升机来搬运藏柜. 藏柜上面有几个大盘似的东西,边巴说那是寺庙用来装圣水的,应该是大昭寺门口那种大桶的缩小版本. 第二天为了给边巴送照片,我们又去了一次,正赶上邻居家从老家请来了喇嘛做法事,怯病除灾,主人邀请好奇的我们做到屋子里面,给我们端来酥油茶,让我们看做法事,有的喇嘛念经,有的吹号,在他家墙上挂有班禅和达赖的画像,他们开饭前,我们害怕主人再热情留下我们吃饭,急忙道谢告辞. 边巴送我们出门的时候,说下次来西藏,一定要再过来,那时候他应该已经工作了. P.S: :P,恭喜你,答对了,那是小便,藏民有随地便溺的习惯,在农村好像都没看到厕所,男人背向一边则就开始心安理得地嘘嘘,而女人的藏袍则是随身带的 “厕所围墙”,在拉萨市里面,虽然已经修了好多厕所,但仍有人改不了这个 “历史传统”,,所以在巷子拐角处看到一个男人面对墙壁时,他不是在思过… REF: |
原始链接:http://www.hanhut.cn/archives/000353.html |
转自:2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