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拉萨之行

[游记]拉萨之行

2007-07-21    

今年是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40周年,看了前一阵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西藏风云》电视剧,勾起了我对一段往事的回忆。
1956年9月下旬,广汉县委“肃反审干”办公室为了及时查清一个“审查对象”曾经在宋希濂部队期间的“政历问题”。县委领导决定派出时任副县长的王国玺同志带领我和杨家荣组成外调组赶赴拉萨,通过被我18军收编及其已转到地方的有关人员查证。

这次任务时间紧、路途远,不仅交通不便,沿途社会治安情况也很复杂。

接受任务后,我们各自准备了一些换洗和御寒的衣服及所需差旅费;为了保障安全,应付途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王副县长还随身带了把“左轮”枪,而且给我这个从未摸过枪的人也配了一支手枪。
9月29日下午,我们乘闷罐火车到了成都。川藏公路2600多公里,不仅没有直达西藏的客运车辆,就是最远能到康定的客车也只能到雅安去等候买票。于是我们在第二天乘以货代客的“小道奇”加班车冒雨赶赴雅安。

第三天是国庆假日,王副县长一早就跑到雅安车站找售票员等想办法,均没有结果。正在一筹莫展之时,旁边一位好心人透露:当天雅安运输公司有支运粮车队进藏,不知搭不搭人?王副县长喜出望外,进一步问明情况后又四处奔波,终于找到车队负责人和调度,破例让我们坐在车箱内和粮包上,直达西藏的江达,行程约1000公里。

这批进藏车辆多系载重五吨的“大道奇”,给我们安排在汽车二队,即后来由黄妈妈从省上要到中江至今的车队。我们乘坐车的驾驶员是行车队长汤胜云,不仅驾驶技术好,沿途对我们也很照顾。

车队当天上午出发,中午即开始翻越二郎山,山上绵雨不断,又系单行道,对面来车特别是军车由于成队出动,会车时往往一让就是一两个小时。中午到达二郎山顶,好似分水岭,这边下雨那边晴。据司机们讲,这是家常便饭,天天如此。车队由此下坡,障碍较少,仅用了约一小时就下山到了泸定。我们简单吃过午饭,到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铁索桥上走了一趟,又赶忙上车前行,当晚抵达甘孜州首府康定。
第五天上午车队开始进入藏区,下午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折多山,天空晴朗,路况也比二郎山好,上下山都较顺利,傍晚抵达新都桥食宿。这里是川藏南北两线交汇点,来往的车辆和行人较多,巧遇一位广汉连山厨师在此负责,他热情地炒了几个家乡菜为我们洗尘。

第六天住道孚,第七天到炉霍,均属林区,两天行程都较顺利,两座县城的住宿条件都还可以。

第八天开始进入茫茫的甘孜大草原,虽然路况不错,但因“康巴叛乱”不久,被击溃的残匪还在继续骚扰,运粮车队必须集队而行,任何一台车掉队,大家都要耐心等候,以免发生意外。那天就遇此情况,本可赶到甘孜城,但为了等一两台因抛锚而掉队的车辆,整个车队当晚不得不在离甘孜仅几十公里的朱倭区停下住宿。那里不像内地有场镇,住宿条件很差,驾驶员为我们联系在道班房勉强住了一宿,他们都打开自己的行包,睡在粮包上过夜。

次日上午车队抵达甘孜,大家住了下来,等候从康定起来的武装警卫人员。我们也正好在这座阳光普照的草原新城休息了两天并换洗衣服。

第十一天上午,由武装人员架着几门机枪的车在前面开路,为运粮车队保驾,当晚住尼马干戈,这里是川藏、川青两条国道线的交汇点,虽然也是一个区,但住宿条件比朱倭好。
第十二天(10月9日)一早到达独木岭,在兵站早餐后,即开始翻越海拔5300米的雀儿山,虽然高山缺氧,我们还是顶过去了。下午到达川藏交界的德格县城,正好西藏江孜的活佛次日要从这里搭车进藏,若有活佛一路,叛匪不敢胡来。车队便主动为之提供车辆,等候活佛同行。

次晨一早,车队为活佛选派的车到其驻地接受“册封”,并按照藏传佛教规矩,车头上装饰了一些旗幡和哈达,象征吉祥如意。大约经过一两个小时的佛事活动后,活佛乘坐的车出发了,他们在前面开路,沿途有不少藏民闻讯赶到路旁跪地扣拜,接受摸顶。整个车队一路顺风,过了金沙江,到达西藏第一站岗托。当晚由于有活佛于此,残匪不敢下山骚扰,但整夜还是听到几次鸣枪,进行“火力侦察”。

第十四天早饭后从岗托到达江达,虽然只有几十公里,但因从四面八方赶来扣拜活佛的藏民更多,加之暗藏在山上的残匪时而打枪鸣炮干扰,因而直到下午才抵达西藏的第一个物资转运站。

这里进出车辆和人员很多,住宿非常拥挤,江达宗(后改为县)的党政机关不仅无招待所,办公都是借用养路段的几间房屋。当晚我们只好睡在粮车上,一连三个晚上都是如此。车队粮包交脱后,继续休整两天,我们只好买了两床西藏毛毯加上棉大衣在空车上睡了两宿。车队离开后,住宿问题更加突出。王副县长便找到当时江达最权威的汽车站想办法,最后才勉强同意晚上十点后在办公室打地铺。因要等候几天一次到昌都的班车,所以前后在江达呆了8天。
第二十一天(10月18日)我们高兴地乘坐江达至昌都的班车,次日很晚到达昌都。但去昌都运输总站联系到拉萨的车辆时,找了调度和站长都挨碰。
10月21日上午,王副县长拿出介绍信和工作证再次去站上找书记,仍不解决问题。这时,下来检查工作的自治区运输局政治部金主任知道情况后,非常热情,要求站上立即为我们找去拉萨的车。后在金主任的再三过问下,终于在10月24日为我们落实了第二天去拉萨的车辆。我们高兴地回到住地,中午美食了一餐。晚饭后路过昌都工委(后改为地委)操坝时,正好碰上和平解放西藏谈判代表之一、西藏军区副政委兼中共昌都工委书记王其梅少将及其夫人在此打羽毛球,我们驻足观看,不时为其精彩之球叫好。
到26日,我们穿过邦达草原,上午通过怒江大桥,当晚住在白马(即现在德阳援藏干部挂职的八宿县)。

以后的几天,我们经扎木(现在的波密县)、鲁郎,到达林芝,一路上,驾驶员与我们熟悉了,拿出自带的食品罐头、白酒和挂面招待我们。而且从林芝开始,由于只用钢洋不用人民币,我们便去银行兑换,每一个钢洋折币1.566元。
30日下午我们终于抵达高原古城拉萨,车过拉萨河大桥时,两旁的栏杆和一些桅杆上扯满旗幡和哈达。我们在拉萨运输总站下车后即去自治区组织部联系。随后,我们到布达拉宫旁边的工委招待所住下,由于当时条件较差,被安排在木板楼上睡地铺。
这次到拉萨的单程,终于告一段落。
31日上午,我们在附近的街上转了一圈,布达拉宫当时没有开放,未能进去观赏。在去逛城边的罗布林卡和城内的八廓街时,发现有不少印度人和尼泊尔人云集于此,开店经商,经营各种进口手表、金笔和毛绒制品以及藏民族用品。

下午到西藏军区政治部联系,受到一位副主任的热情接待,他介绍了不久前陈毅副总理率领中央代表团来藏参加自治区筹委会成立的一些情况,并在其安排下,我们搬进了军区第一招待所。这个招待所只接待校官以上的客人,当时还是简易泥木结构的平房,只是铺位和伙食搞得好一些,每人一日三餐收币2.10元,好在不硬收钢洋,比外面也便宜得多。
11月1日,我们正式开始了查证工作。11月2
日,发现有两个材料需去扎木和松宗查证,王副县长决定派我去,然后在扎木会合。
我在拉萨这座太阳城仅呆了4 天,于11月4日依依不舍地乘车往回走,经过三天半的行程,11月8日上午到达松宗,去找自治区评议文工团的同志调查。
11月9日上午,事情办完后,文工队的同志让我坐他们的车返回扎木,住在招待所里等候王、杨二人。

过了三天,他们乘坐昌拉(昌都-拉萨)兵站的嘎斯运输车到达扎木。晚上三人一起吃了一顿水饺,第二天继续前行。因军车是成百辆集队而行,每天只能跑100公里左右,结果,从扎木到昌都近600公里,我们走了5天,然后由昌都兵站换乘成昌(成都-昌都)兵站的大道奇车出藏返川。之后的1000余公里行程,虽然速度较慢,但总的来说还较顺利,一是住宿有兵站接待,二是安全有所保障。

军车终点站在邛崃。我们后来便搭班车经雅安、成都,11月30日回到广汉,历时63天。
此次拉萨之行虽然事隔43年,回想起来,由于受当时交通运输条件和社会治安状况的限制,一路上经历了许多的曲折,仅单程就耗时32天,记忆也就格外深刻!再看现在,若是重赴拉萨,已可改乘飞机,这样最多只需半天时间。是啊,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发展,进出西藏已不再难了!

原载于〈德阳日报〉大周末
1999年12月25日

原始链接:http://www.pengye.cn/~ant/want/lasa.htm
转自:33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