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骑车北京到拉萨散记(转载)

[游记]骑车北京到拉萨散记(转载)

2008-05-22    sina.com.cn

忏悔在青藏线上---骑车北京到拉萨散记(转载)

2007-11-13 09:44:39

大中小

标签:其他频道

注:本文转自水木社区,作者:吻火者

----

发信人: wwf04 (吻火者), 信区: Travel
标 题: 骑行西藏(北京-拉萨)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Nov 12 13:05:23 2007), 站内

今年暑假骑自行车去了拉萨,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吧。给想去的一些简单经验吧。

忏悔在青藏线上

-----骑车北京到拉萨散记
写在出发前---向往与冲动
骑自行车去拉萨的确是个疯狂而有趣的想法。其实是在今年年初时自己的突发奇想,已经是二十多的人了,除了考上清华这件事在心中些许有些印象,而且这印象也在慢慢地蒸发掉,静下来便是空空,我不甘心如此。后来看到实现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尤其是有了已实践的榜样后,便下定了决心,自己是个很固执的人。生活中的理想有时像点着的火花,一闪而过,发现它后,要像栽花一样的不断培育它。
去西藏的理由很简单,那里圣洁。佛经里有这么一句:“一切皆是妄语。”在我心中,西藏是一个思想无法穿透的地方,飘扬的五色风马旗架在用石块垒成的玛尼堆上,远处是密云和积雪笼罩的群山,心灵在那里只有飞翔和沉静的余地;漫山遍野的牦牛和羊群,身穿五彩盛装的藏民漏出纯真的笑容,这些常常让我在夜里失眠,迷恋是毒药,有时不可自拔。

朋友们很惊讶也很担心。辅导员建议我跟家里商量一下,我比较清楚家里的态度,他们肯定是不会同意。后来辅导员同意了我的建议,写一份保证书,申明责任和安全,我便可以去了。感谢孔导、邵导、胡导还有其他辅导员的关心和理解,使我的计划得以实现。朋友们的关心也常常令我感动,之前的叮嘱和路上的关怀,是我在路上骑不下去时最大的动力。为了这份感激,在我到达布达拉宫之后,看到许多转经的人围着布达拉宫不停的转着经筒,祈求平安和表达祝福,我也跟着这些信徒围着布达拉宫整整转了一圈,为朋友们祈求平安和幸福,以表达我的谢意!
其实我想的比较简单,准备上也比较随意。之前列了很长的一个物品单,最后因为时间和预算的关系没有买到,或者虽然买了但感觉在路上可能是一种负担便在出发前扔下了。本想买一个电警棍以便路上防身,后来在三百多元的价格下自己狠狠了心放弃了,庆幸的是路上还算安全。帐篷、睡袋等这些之前自己信誓旦旦一定要买的装备,因为预算的原因也都舍弃了。其实看来,我带的东西很少,一堆药品、几件必备的衣服、一本厚厚的地图册和必备的修车工具。在从漠河回来后的第二天,没有进行太多休整,便带着疲倦出发了,这天是八月八日,离北京奥运会还有一周年,算是一种纪念。
在路上
在忏悔
骑行的第一天对我打击很大,原本以为走109国道可以节省些时间,因为它的起始点便是北京和拉萨(全程四千公里左右)。国道,也应该是一马平川的。但是我错了,第一天在快速行驶了清华到门头沟一段后,进入视线的便是太行山脉,山的海拔不高,但山却是平地而起,公路顺着山势盘旋而上,很是陡峭。之前没有过爬山骑车的经验,在骑了两个小时之后便已筋疲力尽,不得不开始推着上山。后来遇到了北京海淀车队的几个中老年人,他们的爬骑献身说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后来尤其是在青藏线上派上了绝对的用场。第二天骑的比较辛苦,一是这是骑的单日最长的一段之外(220公里),还骑了很长的一段土路。到达大同市已是晚上九点多,而且面目全非,旅店的老板赞我是非洲难民。为了鼓励和奖励自己,第二天去参观了离大同市仅16公里的云冈石窟。

过了大同之后,便开始慢慢进入内蒙境内,凭着我的阅读印象和出发前去了一趟内蒙的经验,内蒙古草原上应该是平坦如砥的,牛群羊群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悠闲的啃着绿草,这也是我选择经过内蒙这条路线的一个原因。当我在接下来的四五天时间里,每天都要翻越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小山包时,我才醒悟,这才是真正的内蒙古高原,高低起伏,沟壑相连。在内蒙骑车最大的两个感受:危险和孤独。内蒙的公路不是很宽,有时没有自行车道,公路边上的白线之外便是沙土。往往在靠近有城镇的公路地段,车辆特别多,都是些拉煤一类的大货车,又长又笨大。每当有车从后面开来时,我便小心翼翼的骑到沙土道上让路,生怕被大车刮到。而远离城镇的路段又异常的安静,好长时间见不到一辆车一个人,公路两旁是戈壁滩一样的沙土带,天又热又闷。自己便只有在不停的数着数字或者唱歌(后来唱歌也取消了)中来度过这枯燥的时刻。值得提及的是今年正好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横穿内蒙也算是对它的一种庆祝吧。

宁夏是个美丽的地方,在那里骑车也是一种享受,在内蒙经历了烈日和沙漠的煎熬之后,柳暗花明般的进入了水草丰茂的塞外江南。从棋盘井(内蒙和宁夏交界)到兴仁(宁夏和甘肃交界)这一段,是骑的最舒服的,虽然也有起伏路,但两旁全是翠绿的庄稼和充满回族特色的建筑。时不时会看到几个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带着白帽的回族男性和戴着黑头巾的回族女性也异常的多,在城镇街的两旁比比皆是清真饭馆,我当然不会错过这些清真美食。
快乐是短暂的,一入甘肃便开始了翻山越岭的考验,气候也比较干燥,唯一可以让我感到兴奋的便是黄河故道。虽然在宁夏有几次都穿越了黄河(从桥上),也见识了黄河的壮观,但在甘肃境内的黄河却是更加汹涌,尤其是经过兰州市时,整个兰州市沿黄河两岸而建,绵延50公里多,在这里黄河也不像下游那样的狭窄,而是非常宽阔,大气磅礴,但河水却是泞黄泞黄的。出兰州到青海的一段是骑的比较惊心动魄的一段,公路沿着黄河而走,两边是陡峭的高山崖壁,天还下着雨,为了不耽误行程,我没有停下避雨而是继续赶路。骑在崖壁下,一面担心后面的大货车,一面又担心着头顶的落石,一路上战战兢兢,所幸一切安全。

青海,与西藏一样满是神秘,而且我一半的行程也是在青海度过的。进入青海首先给我最大冲击就是物价出奇的高。因为这次骑行的费用是我半年来打工积攒的,所以一路上我比较注意节省开支。早上一般起来后不吃早饭便匆匆赶路,中午吃点在路上买的烧饼一类的干粮,就着榨菜和火腿肠,晚上吃一碗面,偶尔买几斤水果。晚上睡在路边转为跑长途的司机开的汽车旅馆里,非常合算,10元钱一晚上,条件简陋些罢了。进了青海,尤其是过了西宁,所有的东西都突然涨了价,原来2-3元一碗的牛肉面变至5-6元,所有的菜也惊人的贵,水果更是高价。从西宁到拉萨基本都保持了这种高物价,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西部物资的紧缺,而且因为条件的所限种植业并不是很好。

快乐又一次到来,第一次看到美丽的青海湖是在翻越了当地很有名气的日月山(也是在这座山上我第一次看到了成群的牦牛,当时兴奋的差点翻进路边的沟里)之后,成片的油菜花开在湖边,成群的牦牛群和羊群散落在草地上,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青蓝的天上一片洁净,经过这里,你只能停留享受。我绕过收费的旅游景点路口,从小道到了青海湖边,迫不及待的脱了鞋跳进了湖里,水很凉很清,不远处是牵着牦牛招揽生意的藏民。告别了青海湖,便开始进入了柴达木盆地的边缘地带,直到格尔木的这一段,气候变化异常,公路两边的植被也不断的变化,还要随时准备爬坡、淋雨和逆风的可能。骑自行车最怕的不是爬坡而是逆风,因为爬坡之后便是下坡,就像存钱后可以取钱一样,逆风却是罚款,得不偿失。记忆深刻的是从都兰到宗加一段,下午在翻越了翻脱土山(3015米)和乌兰山(3088米)之后完全进入到了柴达木盆地,放眼望去一片戈壁风光。左侧远远的是绵延起伏的昆仑山脉,右侧是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不幸的是那天刮着5-6级的逆风,我的时速是每小时10公里左右。在经过了五个小时的艰难骑行之后,到了一个只有三户人家的班道(路边供长途汽车司机休息的补充地)-----宗加班道,到达时我口干的已经说不出话来了,看着夕阳和戈壁黄沙,感慨万千,我很感激那天招待我的宗加蒙古老人。第二天依旧是逆风,但高兴的是我遇到了一个同路者,一个北京人,辞职出来骑行西藏,从西宁骑过来。在后面的日子里,我们一起骑到了拉萨。

在格尔木休整了两天后,便踏上了青藏之路,也是真正的开始了“天路”之旅。因为有从格尔木到拉萨的详细的路线图,所以知道我们必须要翻越六座大山,要在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骑行一千多公里,要经历高原上诡异的天气变化,还要时刻堤防可怕的高原反应,但这些都不能阻挡我们对青藏高原神秘探索的渴望。出格尔木的第一天便看到了雪山,远远的,山顶是纯洁的白色,连绵的一片,我们停下来坐在路边慢慢的享受这初得的喜悦。翻过昆仑山便是美丽广阔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放眼望去满眼的绿色,松软的泥土地上是一层厚厚的貌似沼泽的绿草,青藏公路就像一条天路一样一直延伸到远方,看不到尽头,路旁就是青藏铁路。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在骑行可可西里时看到了藏羚羊和野驴,悠闲的在远处啃着青草,偶尔经过一两辆车时,它们便会惊恐地抬头四处张望。沿途我们参观了几个著名的保护站(国家建立的专门保护可可西里动植物的站点),了解了影片《可可西里》之外的一些故事。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7357201000bq2.html34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