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西藏(九)6月16日阴转晴拉萨 |
[游记]游记西藏(九)6月16日阴转晴拉萨 |
2007-07-24 |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扛着器材爬上布达拉对面的一座百米小山,各自找好角度支起三角架。没有阳光和阴影,画面就像一块平得不能再平的灰布。终于没有等到太阳高照,我已冻得没了知觉,索性下山,避开了几个搭伙逛寺庙的同伴,一人独自随着转经的藏民,漫无目的开始沿着布达拉的红墙根儿游荡。 总觉得汉人到寺庙的功利性太强,五台山简直就像拉斯维加斯一样热闹。而融入布达拉朝拜的人流中,心登时被狠狠揪到一块。从遥远地方赶来朝圣的藏族老人,岁月和阳光的痕迹在脸上留下了刀刻一般的纹路。他们一路朝我咧开嘴,黝黑的脸上漾着婴儿般的笑容。也许青藏一路上拍了不少近镜头的人像,他们的淳良和我的刻意总是不期而遇,每拍一次内心的愧疚和无奈就加深一层。手中的相机愈发沉重,而生命中片刻的无法承受之轻却让我无端地悬在半空,上不去也下不来。 藏民们有的抚着转经筒,有的五体投地前行,有的默默坐在墙角手摇经轮,有时我为了一个镜头又返回去跟踪拍摄,结果所有的人都惊恐万状,好心地示意我不要逆行。我知道自己一定是犯了大忌。 忽然三个老太太进入了我的取景框,她们一字排开各相距两米沿着红墙匆匆前行。第一个瘦高,第三个胖胖的带着廉价的宽边眼镜,最吸引我的是中间的一个,她瘦小的身躯弓成90º,脸因为永远朝着地面而无法看清。我迅速找到一个最佳视点与她们平行前进,试图拍摄中间老太太以红墙为背景的朝拜图,可惜由于她们之间距离太近,总是无法单独取景。 就这样在人流中一路远远地跟踪着她们,不知觉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原来我们已经转到布达拉东墙边的集市。气氛登时热闹起来,最多还是卖晒干的酥油串的,这是藏人长途跋涉的主要干粮。我跟踪她们来到一个葵花籽摊儿前面,远远看着她们的表情感觉仿佛闻到了瓜籽诱人的香味。但见她们抓起一把瓜籽又放下,放下又抓起来,最后恋恋不舍地边回头边走开了。 我下意识地迅速冲到摊位边称了二斤,拿着瓜籽儿想到她们看到之后的惊喜便一路奔赶过去。 终于在人头攒动的远处看到了那一字排开的队伍,好不容易在拐到正面广场的转角处追上了她们。我跑上前拍拍第三个老太太的肩膀,把瓜籽举到她面前,她真的露出惊奇的神情,然后招呼前面两个老太太过来,她们一起惊讶地看看我,看看瓜籽儿,均又宽容地摇摇头,指给我看——原来都已经没有牙了。而第二个老太太不知何时竟挺直了身子,仰起头抓起一把瓜籽拿在手上,神情里隐约间露出少女般的羞涩和骄傲。我忘记了刚才设计好的构图,下意识地示意给她拍一张照片,她破例没有拒绝,迎着阳光,显出十分平和的表情。这时我才发现她的脸异常动人。 我站在墙角处匆忙把瓜籽分发给孩子们,忽然感到高原正午的日光已强烈的让人挣不开双眼。我把身体摆成“大”字合眼躺在布达拉广场上,没有思想,没有意识,仿佛一切都要在这白光中溶掉。真想把自己切成一张张透明的薄片,在日光下的布达拉晾干。 记得在国外看过一个《西藏七年》的美国电影,片中叙述所谓美国人的人道和中共对西藏的践踏,现在看来一切的一切都自作多情的多余,无论是白人还是汉人。西藏人永远活在他们的来世里,你永远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无法左右他们的灵魂…… 评论 (2) | |
原始链接:http://dogben.blog.sohu.com/22647051.html |
转自:24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