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人在拉萨(2) |
[游记]人在拉萨(2) |
2007-07-25 |
第二次到拉萨(2004年4月20日-4月24日) 拉萨是我旅途的真正落脚点和大本营,到达、离开、回来,它是开始也是终点,我有时觉得它太现代化太不象我想象中的样子,但是我也眷恋着它的便利和繁华,仅仅来到拉萨不等于看到了真正的西藏,但是如果没有拉萨,放飞的灵魂也好像缺少了歇脚的地方。 从尼泊尔回到拉萨,感觉仿佛是回到了故乡,我带着满满的心灵收获,也带回来忽冷忽热天气造成的感冒咳嗽。在广州约好的朋友坚已经乘飞机到了,正在约定的亚旅馆等着与我们会合,他第一天到拉萨,乖乖地听我们的话,不乱走动,不吃太饱,不大声说话也不洗澡,就是一边喝水一边静躺不时地问我:“高原反应啥时候来呀?”,到了晚上自然有他头痛睡不着觉的时候,幸好反应并不严重。 石从上海给我打来电话,说起在加都的际遇,因为怀着对尼泊尔内乱的担心以及同伴间的分歧,在加都游玩一周后,他们分道扬镳,小猪取道香港回广东,另两个朋友飞去博卡拉山中途步,石则回到西藏,游玩了林芝等地,后来去了上海。石没想到我们可以在尼泊尔停留了那麽久并且玩的如此尽兴,旅程并不总是如人所预期的,它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的往往是不一样的结局,只要有所收获就好。 石给我电话是想拜托我去吉日,告诉一个他在吉日认识的女孩红有关尼泊尔的情况,红独自一个从广州来,在拉萨等旅伴同去加都,于是我又回到了吉日,坐在长椅上,跟周围那些不认识的来自五湖四海的旅行者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加德满都。 这是我喜欢吉日的地方,它长长的外走廊,仿佛大学时代的宿舍,每一天都有旅行者到达,有旅行者出发,来自天南地北的旅行者都喜欢坐在长廊的长椅上交流自己的旅行心得,聊聊一天下来的收获,看到了什麽景,遇到了什麽人,就象是左邻右舍般亲切融洽。旅馆门口的木板栏上不时就有新的纸条贴上去,寻找同行的旅伴或者是租车的信息,吉日的房间简朴,没有亚旅馆光鉴可人的木地板,可是它有一种开放的气氛,让你觉得自己是处身于一个大家庭,兄弟姐妹的微笑和热情,令人温暖而满足。 接下来我和坚要找伙伴准备去阿里,写了征伴的贴子贴在亚宾馆、吉日旅馆和八朗学,希望可以尽快找到人。下午就已经有人来应征,因为长的胖点,后来我们都叫他小胖。小胖刚从川藏线上来,看到贴子,放下行李就来找我们,看他穿冲锋衣风尘仆仆地站在房间中央,挺严肃认真地跟我们说话,晒黑的皮肤和墨镜保护的白眼圈相映成趣,令人忍俊不禁,直觉这是个不错的旅伴。 我们挑了一个早上去大昭寺,其实是想混在藏民堆里进去,逃掉70元/张的门票。等到8:30大昭寺才开门,藏人拥挤着一拥而上,我根本无法挣扎就给推进了大殿,他们从我身边奔跑而过,怀里抱着要供奉给佛祖的酥油和贡品,急着要做今天第一个虔诚的人。大殿里弥漫着浓浓的酥油味道,烟火缭绕,念经的声音如钟鸣响不绝于耳,直弄得我头昏脑胀,不敢造次,只乖乖地跟在藏民后面走走看看。 吉日隔壁房间的牛仔(因为戴上牛仔帽就非常的帅)又带我们去大昭寺旁的木如寺,真没发现这里还有这样的一个地方,寺庙的院子里、屋顶上坐满了人,绝大部分都是老人家,他们在那里从早到晚地转经诵佛,仿佛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转经轮不停地转动,把卡在轮轴中的贝壳磨成圆柱状,一天不停地转经,大概能磨出一颗,日子久了,他们的脖子上就挂着一串串的项链,代表虔诚的项链。慈祥的老人们好客地邀请我们吃他们带来的食物,当我们想要拍摄他们的时候,他们又会很羞涩地说自己不漂亮或者遮住脸庞,如果有时间泡在这个地方,你可以听老人们说起许多故事和传说,也更能了解拉萨人的生活。 有时候,我也会独自去德吉甜茶馆要一碗藏式牛肉面,再加两杯奶茶打发我的午餐,两块钱的牛肉面价钱便宜,份量也不少,只是面条粗韧油腻。我坐在院子的阴影里,阳光从天井洒下来,周围是零落的藏人,心里想着即使我跟他们坐在一起,跟他们吃一样的东西,彼此点头微笑,我也还是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简单如牛肉面,或是复杂如宗教信仰。 终于顺利地找到了同行阿里的伙伴和车辆,两辆车,九名旅友,外加司机巴桑和阿旺,准备好一切,也准备好告别拉萨,踏上新的旅程。 |
原始链接: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31202 |
转自:15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