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心情游记]逃离拉萨

[游记][心情游记]逃离拉萨

2008-07-24    tianya.cn

二十七、西安,有朋自远方来

兰州出发,快到秦安时,前面一辆大货车翻倒,直挺挺横在路上,把准高速路堵得严严实实。眼看一时半会疏通不了,只好跟着当地车掉头返回通渭走老路。老路就是盘山公路。汽车在黄土高坡上绕来绕去,爬上爬下,路窄车多,路边连个护栏都没有,感觉比走青藏线要惊险得多。
在天水,路标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麦积山石窟就在不远,可终究忍住没有提出前往,再次与之擦肩而过。不能怪同伴,只能说是缘分未到。
天水之后,开始翻越秦岭。
出乎预料,这段道路都是新铺的柏油马路,与我05年从西安去天水时遭遇的炮弹坑路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大有脱胎换骨、鸟枪换炮之感。路政部门这次下了老本儿,在以前经常塌方的问题路段,修建了永久性水泥长廊,彻底解决了塌方问题。快到宝鸡时,因为旁边高速公路正在施工,出现了多次堵车现象,大大影响了我们的速度。
兰州到西安,整整跑了12个小时。晚上9点,我们带着一路风尘到达西安。
这边,宏哥西安的朋友正带领一帮食客在酒店恭候多时。进门的一刹那,心里感到一阵温暖,想起了孔老夫子的那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好象到家了。
据说西安的河南人占了三成多,宴请我们的西安朋友几乎个个与河南沾亲带故,说着说着大家都改口说起了河南话。我感到诧异,惊奇地发问,怎么各位都会说河南话呢?邻座陈哥遂用河南话答曰:“咋了,说河南话不中?”陈哥可是地道的陕西人,连他也能说两句河南话,可见河南人在当地影响之深。后来与当地一个道北的朋友交流后发现,西安的道北话和郑州话几乎一模一样。

西行印象之:高原恐惧症

川藏线上的痛苦经历让我们对高原充满了恐惧,尽快逃离高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梦想。我们因此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一个新城市,先要向总台小姐打听:“此地海拔多少?”
到西安后,发现当地人穿的多是衬衣、短袖,而我们还都穿着夹克。原来大家仍然惦记着高原反应,生怕感冒,所以穿着较厚,当时还没人意识到,已经到了关中平原了,即便感冒又何妨?
这些都是高原恐惧症惹的祸。

西行印象之:电子眼

无论是人口稠密的中原腹地,还是偏僻荒凉的青海、甘肃,电子眼如卑鄙龌龊的小人,时刻尾随跟踪着你,让你防不胜防,无处躲藏。甘肃那边的电子眼最厉害,连扎道、涵洞上都有限速电子眼,高速路变成了低速路,简直没法走了。为了躲避电子眼,有时我们用光盘卡在车牌上挡住部分号码;后来我们还想到了往车牌上抹泥,因为找不到泥、又急着赶路遂作罢。没办法,这都是电子眼给闹的。通过一路上的观察,我总结出了电子眼公式:“电子眼的密度和人口密度成正比——人口越多的地方电子眼也越多。”
高速公路上密集的电子眼严重影响了出游人们的心情,实为公路一害。如今的电子眼,已经失去了它维护交通秩序的初衷,变成了一些权力部门掌控的资源。在他们眼中,电子眼意味着钞票。每个电子眼背后,都隐藏着一群虎视眈眈的公路强盗。

西行奇遇之:悄悄地,我们走了

不好意思,借用徐志摩的浪漫诗歌讲述的其实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在通渭县城,随便进了路旁一家小面馆午餐,一楼客满,和气的店老板把我们安排进了二楼的小包间。面还没做好,我们就在包间里吃了一个从兰州带来的白兰瓜。再赞一个,那白兰瓜可真甜啊!吃完瓜,面还不见上。恰在此时,我接了个电话。等接完电话才发现,怎么人都不见了呢?小包间里只剩下我自己。正纳闷,兵弟打来电话,悄悄对我说,楼下还有很多等着就餐的当地人,我们的面一时半会做不好,让我悄悄溜走,他们在车里等着呢。就这样,我们留下了一桌白兰瓜皮,悄悄地溜走了,连个招呼都没打。这么做不符合我的性格。居然可以这样,我以前想都没想过。

二十八、西藏归来不看山

到达西安,就是到达了平原,我们的高原之旅到此结束。回想一路来的行程,不算四川境内的山,这次旅行经历了喜玛拉雅山、唐古拉山、可可西里山、昆仑山、黄土高原、秦岭。不同的山,不同的风景,不一样的心情,还经历了高烧般痛苦的高原反应。足矣!西藏归来不看山。
回来后仔细想想,高原也并非一无是处。
比如:没有蚊子
比如:公路不收费
比如:人少清静
……
暂时就想到这三点,欢迎朋友们补充。

西行印象之:炒股也疯狂

全民炒股时代,旅途中仍不忘与财富亲密接触。二哥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利用无线上网进行股票交易。因此,每到宾馆,他第一件事就是上网。在然乌湖畔宾馆因为没有联通信号上不了网,把他急得到处乱转,最后跑到附近网吧完成了交易。宏哥和兵弟也是股民,每天都通过电话和短信了解大盘动态和个股信息。哎!我算是想明白了,和这些心不在焉的家伙们一起出游,能不平淡吗?!
写此游记时,适逢全球股灾,不知西行炒股的朋友们,几家欢乐,几家愁?这次股灾再次证明了那句老话——炒股就是赌博。

西行特别提示之:拒绝红色

在西班牙斗牛曲激情奔放的旋律下,一头牦牛向你的汽车迎头冲来……你可能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让我来告诉你吧,这都是红色惹的祸。无论是川藏线还是青藏线,散养的牦牛实在太多,它们在国道上悠哉游哉,好像它们才是这宽阔柏油马路的真正主人。考虑到整个西藏牦牛当道,因此,建议您别开红色汽车进藏。试想,红色的汽车飞驰而来,对这些傲慢的牛绅士来说是多么大的挑衅啊!想想西班牙斗牛,只不过一片红布就惹恼了公牛,你开红色车来,不成了牦牛的活靶子吗?万一哪个牛兄、牛弟牛脾气上来顶你一家伙,即便人没事儿,车也得掉快漆吧。所以说,出门在外还是要息事宁人——牛老弟啊,你消消火,俺们不开红色车!

西行遗憾之:稻城、墨脱
路上,我恰恰都亲眼看到了去往这两个地方的路标,当时撩拨得心里痒痒的,遂向大圣等人建议前往,终因孤掌难鸣,只好作罢。
没有去稻城和墨脱让我耿耿于怀。不能怪我,只能怪大圣小子和他那几个狐朋狗友的孤陋寡闻。

西行感悟之:减肥

记得有本杂志上用调侃的语气告诉大家,最好的减肥目的地是南极。因为那里寒冷,热量消耗大,所以“想减肥就穿薄点儿到南极去旅行吧”。这话有道理,只是,南极谁去的了?还不如听我讲点实际的。可望又可及的减肥目的地其实就是西藏。不信吗?我就是最好的证明。平常我的体重大都在80公斤左右徘徊,从西藏回来后体重降到了76公斤, N年来首次跨入了标准体重行列。而且这一路上除了前三天因为消化不好克制了些食欲外,基本上都是放开大吃大喝的。尤其是青藏线一路,因为有人接待,吃得好、喝得好,体重照样下去了。所以,想减肥,去西藏吧,没必要去南极。
建议旅行社今后开个“西藏减肥旅行团”,天天走盘山路,顿顿吃藏餐,保证效果奇佳。

二十九、西安城、兵马俑

在去兵马俑的路上,刚刚走出城墙便遭遇堵车。西安朋友无奈地介绍说,西安三环之内允许货车通行,因此交通秩序糟糕之极,堵车是常事儿。在这些漫长的堵车队伍里,不时有野导游过来纠缠,她们象苍蝇一样讨厌,挥之不去。被她们缠得烦了,遂学着西安朋友用陕西话曰:“不要、不要…”没想到效果奇佳,连卖纪念品的也不过来纠缠了。车刚驶入临潼城区,斜刺里突然杀出一辆出租车,从里面探身出来个年轻女子,连比画带吆喝要给我们当导游,连忙说几句“不要、不要”才甩掉。如此看来,学会一门儿方言也很重要。
兵马俑和记忆中完全一样,唯一的变化就是允许拍照了。记得10年前来时是禁止拍照的。不知道为什么,当我面对这些号称世界第八奇迹的兵马俑武士的时候,很难产生出那种缅怀古人,回眸历史的冲动,心绪就象在参观一座普通的文化展馆般平静。问题出在哪里呢?是不是展厅设计上的问题?让游客如此遥远地观看一堆古代塑像群,纵然你有1.5的视力,又能看出些什么门道呢?就拿我老人家来说吧,两次观看兵马俑后留下的印象仍旧是:一大堆黑黑的、灰灰的陶俑。
在我看来,不如在大规模展厅的基础上,再精心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兵马俑,将其分列于各个展厅的玻璃框内,作特别介绍,这样可以看到兵马俑的细部特征和面部表情,一定会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此外,整个观光氛围也太现代化了,应该象一些主体公园那样,修建仿古建筑群,营造出秦代的社会生活氛围,让游客可以联想得到那个遥远年代的时代特征。
晚上在宾馆看报纸,方知连战又来西安了。这老头,退休后真是没事儿干了,也不知道西安人民烦不烦!

西行印象之:拍照

在兵马俑1号展厅,一位老外大妈手拿相机请我给她们一行3人合影,欣然应允。从兰州一路走来,两次被人拦下帮忙拍照,有些纳闷,是不是俺看起来真的有艺术家气质?吼吼……宏哥的解释是:“你看起来比较稳当!”

西安印象之:陕西省博物馆

游完号称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大雁塔北广场,我来到了附近的陕西省博物馆。博物馆只开放1至4号厅,中间的大厅不开放,一会儿就转完,所以觉得35元的门票太亏,比咱河南博物院差远了。西安的老外可真多,尤其是象博物馆这类景点,一堆一堆的。不象郑州,偶尔在街头碰到个老外,就象看到动物园里逃跑的猴子一样意外。

西安印象之:大唐芙蓉园

因为开封有座清明上河园,所以这次到西安,我特意去了与之类似的大唐芙蓉园,想比较一下两园到底孰优孰劣。大唐芙蓉园为仿唐式建筑,不过仿造得不够实在,为水泥砖石堆砌,看起来缺少点古色古韵。园内游人稀少,也没有表演,服务人员个个懒洋洋呆瓜一般,感觉管理不好。景区没有咱清园好,主要还是缺少那种古老的氛围。

三十、是谁打来的电话

西安的一个下午,独自在宾馆美梦正酣,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拿起听筒,里面传来一个年轻女子略显机械的声音,她声称:GCD腐败透顶,新疆克拉玛依打火为了让领导先走,致使离门最近的学生和老师烧死许多,而领导无一受损;说北京利用奥运会强行拆迁,迫害群众;称GCD摘取法轮功学员活体器官等等,越说越不靠谱,并且没完没了,只好挂了。天哪,竟然是FLG的宣传电话!心里一直纳闷儿,怎么就知道我老人家在房间呢?

三十一、江洪的酒吧

到西安的第二个晚上,西安朋友领我们来到了环城南路附近的“胡同”酒吧。谈笑间,一个穿着大裤衩子的高大男人过来打招呼,等他走近我才认出,原来此君正是前深圳队的守门员江洪,这家酒吧就是他开的。朋友介绍我们是远道而来郑州的客人,江洪遂逐个给我们3个发名片。
“河南朋友也知道我?”江洪对我能认出他多少感到些意外。
“知道啊,还知道江津。”我曰。
“江津肯定知道。” 江洪曰。
“当年,刘健宏主持的足球之夜,我经常看的。”我补充道。
闻听此言,江洪忙不迭地点头表示认同。是啊,因为足球在这个国家的无上权重,即便是他这样的二流守门员也有着广阔的知名度!老实说,我不喜欢江洪的酒吧。那晚在里面就是傻喝啤酒,没什么好玩的。

三十二、西部归来话饮食

所有西北的饮食都和一个字——咸有关。从兰州人的晨起吃拉面,到西安人一早喝胡辣汤,一天从咸字开始已成为当地人的生活习惯。
咱中原人吃烩面、喝羊肉汤,辣椒、醋、酱油摆在桌子上,分寸由你自己把握。而粗犷的西部人,根本不给你商量的余地,强制性地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加于你,好象不咸你不给钱似的,很多时候汤虽鲜,却难下咽。还好,老祖宗英明,发明了醋,酸酸咸咸,还中喝。我有些不解,如果说是因为气候潮湿导致川、渝乃至黔人喜食辣椒,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光照充足、气候干燥的西部人一早就从内地人咸得无法张口的咸食开始生活呢?是否和当地气候有关?这有待科学考证,在此不再赘述。
饮食不仅与气候有关,还与性格有关。
江南人的食品多味淡,发甜,这也是江南糜烂(小资)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从古至今,苟且江南的小朝廷没有一个好结果。实在是江南的糜烂生活不是帝国的王气所在。过甜的不好,麻辣些不好吗?当然,麻辣的东西吃起来确实开胃,但吃多了伤身体啊,咱们中国人不是动不动就“上火”吗?这其中,恐怕就有辣椒惹的祸。从性格上讲,爱吃辣椒的人可能会比较偏激。这不是我的主观臆想,而是有据可查的。国际上不是把那些后现代的时尚小女生通称为“辣妹”吗?英国有辣妹,韩国有辣妹,咱中国也有辣妹。辣妹代表的是偏激。

转自: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travel&flag=1&idArticle=14537364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