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拉萨之旅 |
[游记]拉萨之旅 |
2008-05-22 blogcn.com |
自从西藏回来,就特别想把在西藏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的一切都记录下来。但工作太忙就因故放下了。现在终于有时间写点东西了……! 从拉萨布达拉宫后山下山的时候,我们也见到过路边有嘛呢石,但远不象扎什伦布寺这样随处可见。当然,气氛也不同。布达拉宫在近现代已经发展为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无论是建筑、装饰,还是功能都刻意强调威严和尊贵,如同北京的紫禁城。嘛呢石。有彩色的,有黑白的,有的画着佛像,有的是藏文经文,大小不一,外形也不规则,一块块静静地立在墙角。 大昭寺虽然与扎什伦布寺一样,都是宗教中心,但也有很大不同。围绕着大昭寺,是无比的虔诚和喧闹的世俗。大昭寺前广场和八廓街上,经常能够见到不远万里而来、风尘仆仆的长跪者。他们在用一次次的五体投地表达自己的虔诚,赎去今生的罪过,期待来世的新生。但在他们的旁边,是摊贩叫卖和讨价还价,是行人的喧嚣和吵闹。虔诚与喧闹相得益彰,互不干扰。这种奇特的混合,已经持续了数百年,还将延续下去。 林芝是西藏的江南,海拔低,气候温暖湿润,林木葱郁。林芝首府八一镇附近还有西藏著名的神湖巴松错(又叫错高湖)。 日喀则是西藏仅次于拉萨的第2大城市,是后藏的中心。后藏是藏族的发源地,历史上,日喀则曾非常繁盛。后来,逐渐形成达赖在拉萨统治前藏、班禅在日喀则统治后藏的形势。历代班禅的驻锡地扎什伦布寺就在日喀则。拥有宗山遗址和十万佛塔的江孜县离日喀则也非常近。 穿过大昭寺广场,走进大昭寺的内庭,我们随着朝拜的人群一直向前。这里已经排起长长的队伍。 原来,这就是朝拜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的地方。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据说是按照释迦牟尼12岁时的形态所制,是西藏最珍贵的佛教造像,平时不对外参观,只接受信众的虔诚朝拜。很多藏民不远千里一路磕长头而来,正是为了能够亲身朝拜这座佛像。 长长的朝拜队伍缓缓前行,延伸向12岁等身像所在的小屋。每个朝拜者在小屋门口,迫不及待地都把自己带来的哈达、酥油、钱款交给门口的喇嘛,然后诚惶诚恐地低头跨进门去,伏在佛像面前。能够感受到,每个朝拜者的心这一刻与佛很近… 朝拜过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功课并没有做完,要在内廊和外廊的转经道转过经才算圆满。但人们此时走在转经道上,与刚才朝拜的精神状态已大不相同。没有了急迫和谦恭,多了怡然和舒畅。狭长的转经道上,有的相互搭着肩膀边走边聊,有的手里摇着转经筒缓缓前行,似乎更像是在郊游。在他们的身后,长长的一行转经筒在夕阳的金色中缓缓地转动着。 看着大昭寺门口聚集的人群,突然想到以前在网上看到过大昭寺的逃票秘籍。就是每天傍晚7点,混在到大昭寺朝拜的藏民人群中进去。仔细一看,果然,等待的人中,藏民为多,大多拿着哈达和酥油,也有一些旅游者混在其中。我们跟着排上去。前面不远就是一个金发碧眼的老外,戴着拉萨到处都卖的宽檐帽,还把帽檐压得低低的,和身边的同伴窃窃私语。 7点已经过了,大昭寺的正门依然紧闭。人群中也开始躁动起来。 7点半,大昭寺的两扇大门轰然打开。我们被巨浪一样的人群裹挟,身不由己地往里冲。冲进大昭寺的前庭,人群开始散乱。一部分人仍然往前,跑进一道小门,另一部分人开始绕外廊转经。我们不知所措,正在犹豫。突然,一群人从小门倒涌回来。远远地看到,有几个大昭寺的工作人员大声呵斥着把人往外赶。人群走近了,原来赶回来的都是混在藏民中的旅游者,其中就有刚才看到的那个老外。现在,工作人员把住小门,开始一个一个地放人,不是藏民的都要票。原来,这道小门才是检票口。只有冲在最前面的那些人才是逃票成功,后面的想鱼目混珠可不容易了。 大昭寺门票每人70元。本来没打算今天参观大昭寺,但择日不如撞日,既然来到大昭寺门口了,我们就欣然购票。随着三三两两的藏民,我们迈步走进内庭。 这是大昭寺正门旁的汉文碑。石碑已经斑驳,本身也是一件文物了:
|
转自:http://karma1234.blogcn.com/diary,13000257.shtml16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