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拉萨夜雨 |
[游记]拉萨夜雨 |
2007-09-08 elong.com |
拉萨夜雨 (思草) 八月的拉萨,天黑得很迟,大约9点多钟夜幕才迟迟降临。当夕阳在大昭寺顶溅得铜塔光芒四射时,四周的山头上便有了团团白云。天空中仿佛在完成庄严神圣的交接班仪式,太阳从布达拉宫山顶抹去最后一束光辉,云彩便结伴而行,渐渐升上天空。 先是白云在湛蓝的天空飘舞,像吃饱了草的马儿在草原上悠闲地踱步。渐渐地,起风了,马儿兴奋得挥起了银蹄,白云又如苍狗,快速地向城市上空集结,此时天际间仍然通明透亮。等不得乌云布满天空,蓝天上还有点点星光的闪烁,便有隐隐雷声传来。闪电想要驱赶漫天的乌云,慌乱地挥舞着巨鞭,一道道耀眼的强光掠过高原夜空。也许是我的错觉,也许是4000米海拔特有的奇观,我感觉,拉萨上空的闪电面积大,持续时间较长,一个闪电,整个城市便笼罩在一片煞白中,一声摄魂震魄的炸雷,,漫天雨闸顿时开放,一城秋色便融入在深深地雨幕之中。 这便是拉萨的雨,随风入夜,遮天盖地,一洗白昼的暑热和尘埃,滋润着万物,滋润着生命。高原古城,阳光灿烂了1300多年,雨季滋润了1300多年。 拉萨的雨季集中在7、8、9三个月,年降雨量仅500毫米,因而是驰名世界的日光城,全年日照时间约3000多个小时,比相邻的成都多1800小时,比东部明珠上海多1100小时。 雨季的拉萨,是最美好最舒适的季节,我恰好赶在8月来到了西藏,真实的感悟了拉萨雨季的神奇和震撼。往往白天烈日高照,晴光眩目,一到夜间,好雨便准时从天而降。有时如瓢泼,有时如细丝,仿佛观音倾倒玉净瓶,大珠小珠落玉盘,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惊天动地,淋漓尽致,肆意泼洒,展示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神秘。 如今的拉萨又是不夜城,40年来举国援建,街道纵横,高楼林立,迅速崛起一个现代化都市。雨声光影中,依旧与白天一样,色彩斑澜,车水马龙。古老与现代,宗教与世俗,转经筒与电脑,牦毡房与互联网,以及各种不同的民族语言,不同的现代流派,都在这神秘的雨夜里凝聚、交流、撞击着,展示着西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淅淅沥沥的雨点,使夜的拉萨更加心旷神怡,也更加神秘莫测。此刻我静静地坐在一个蒲城老乡开的餐馆里,喝着面汤,听着乡音,注视着夜雨下的拉萨,品味着拉萨的夜雨。 透过雨幕,借着街灯,看见行色匆匆的路人,背着行囊,身上并没有什么遮雨的东西,仿佛表示虔诚,又仿佛全然不在乎夜雨的降临。也有打着伞,摇着玛尼轮,口中念念有词的藏族老妈妈不时走过。这里差不多已是城乡接合部,通往郊区的长途班车,碾出一道道的水瀑,在车灯照耀下泛出一片银光,从城里带走晚归的人们。 雨声中,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厅,餐馆,酒吧,茶秀,高朋满座,人声鼎沸,酒酣耳热之际,空中便响起了高亢的民族之音,还有放荡夸张的流行音乐,仔细倾听,其间还加杂着清脆的梆子声以及慷慨激昂的秦声。老乡告诉我,在拉萨,有一帮先前在专业剧团唱过戏的陕西人,白天在不同的地方忙着各自的生意,晚间便聚在一处,演奏清丽典雅的秦腔音乐,吼几声秦腔,神清气爽。 有很多陕西人在西藏从事餐饮生意,蒲城的面馆,泾三原一带的馍店,差不多在西藏的每个城市都能见到,买卖公平,说话和气,遵守当地习俗,不光汉民喜欢,藏族同胞也频频光顾。特别是在雨夜,来这里的人多是开出租车的,机关里下了班的,还有在各个景点奔波了一天的游客,援藏的,探险的,淘金的,旅游的,要一碗热气腾腾的手杆面,点一盘酸辣猪肚,一杯拉萨啤酒,一边吃一边用乡音交谈着,驱散那高原雨夜袭人的寒气。 拉萨的夜雨很直率,很敬业,也很执著,往往等不得云布满便下来了,又往往等不得雨歇,星星眨眼,猛不定,月亮又露出头来,人们常常会凝视着皎洁的月光而体会着雨点洒在脸上的沁心沁脾。有时候,片云皆可致雨,太阳下偶尔还有雨滴。 夜深了,雨仍然不紧不慢地下着,整个城市但闻蚕食桑叶之声,又如同高僧敲打着木鱼,柔和的节奏融入雨夜,把人们缓缓地带进梦乡。呼吸着雨夜高原洁净的空气,目睹这奇特的自然现象,感悟着神秘的宗教气氛,令人心驰神往。品味拉萨的夜雨,就像品味人生的无常,品味这变幻莫测的人间世。 清晨,满城如水洗一般,园林街市一片光洁,在清新洁净的空气中,顿觉耳聪目明。虔诚的佛教徒从四面八方赶来,绕着八角街开始转经,绕着布达拉宫转山,这是佛家弟子的晨课。磕长头的信徒们在雨水洗过的大昭寺前的青石板上展开拜毡,开始了五体投地的礼佛仪式。不远处,传来嘹亮悠扬的歌声,悦耳动听,夹杂着蓬蓬的伴奏,像教堂里的唱诗班在演唱美妙的乐曲,那是藏胞们在打阿嘎(一种修造房屋的集体劳动)。整个城市又沸腾起来,充满活力,魅力四射。到了中午,依旧是艳阳高照,依旧是晴空万里,在炫目灼热的阳光下,呼吸着干燥的空气,你全然不知夜里曾经下过一场大雨。 这就是拉萨夜雨,哗啦啦,你来了,为高原洗净铅华,不让菩提树上落尘埃;静悄悄,你走了,让位于普照大地的阳光。阳光和雨露是世间万物的生命源,阴阳相济,昼夜交替,演示生命的过程,形成高原特殊的自然景观。 一切都那么的神奇,那么的规律,那么的善解人意,仿佛是宗喀巴大师(15世纪藏传佛教的创始人,一世达赖喇嘛是其弟子)的旨意,佛的安排。又仿佛是大自然的惠赠,降福人间,缓和这稀薄干燥的空气。或者还是那宝贝似的雨珠儿恋着罗布林卡里清香美丽的绿树鲜花,夜夜赶来幽会。怪不得诗人们说,好雨知时间,入夜乃发生,放胆来梳柳,瞒人去润花。如此的上合天意,下遂人愿,再看遍布西藏的神山圣湖,你不得不无数次地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拉萨夜雨,是上天赐给人们的希望,人们从希望中看到了未来。可惜,美妙的季节只有三个月,过了雨季,依然是干燥,干燥的空气,干裂的嘴唇,干枯的草原。我突发奇想,若依得毛泽东先生当年的气魄:安得倚天抽宝剑,把珠峰冰川砍为三节,一截赠与非洲,解除那里的干旱;一截赠与中东,省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两个国家世世代代为水草肥沃的土地征战不息;一截还东国,就放在拉萨河畔好了。把喜马拉雅山砍个豁口,让印度洋的暖流吹过来,贯通南北,从此西藏惠风和畅,雨水充沛,氧气充足,空气湿润。到那时,阳光明媚,林木茂盛,鸟语花香,雪域圣城当与桂林山水蓖美也。 |
转自:http://bbs.elong.com/viewthread.php?tid=25383415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