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从天堂归来—青藏公路游记之四:拉萨(2007-9-1)

[游记]从天堂归来—青藏公路游记之四:拉萨(2007-9-1)

2007-09-08    tianyablog.com

对于拉萨的记忆,我是从布达拉宫开始的。直到我见到了它,才能亲身感受它的伟大。有人说,布达拉宫就像“马路边的一所房子”(出自一位朋友之口),而当你仔细观察,发现依据山体的走势,于高山之上建造这样一所宫殿,是一项多么宏伟的工程,你就会感叹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当你走进宫殿参观时,你又会发现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建筑本身的伟大,更在于其内部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文学价值、考古价值和人文价值,而又当你看到无数的藏民无比虔诚的在宫殿前朝拜的时候,你会发现这座宫殿早已成为了一种象征,一种宗教,一种寄托,一种信仰,已经深深地根植于无数藏族人民的心中了!已经代代相传,延续了几百年,上千年了!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没有减退,没有淡化,没有消弭,仍然顽强的捍卫着最后一片净土,这样的一种精神,难道不值得尊敬,不值得景仰吗!
拉萨很小,我走了两三个小时便基本上走完了市区主要的交通干道。其市中心就是布达拉宫以及对面的广场,夹在中间的一条主干道北京路则颇有点政治意味,横亘拉萨市东西。拉萨的主要经济除了靠内地的各省市支援外,在这几个月的黄金季节,就主要是旅游经济。大街随处可见旅游者。由于拉萨在国际的知名度非常高,所以你在这里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外国旅游者。因此,连卖纪念品的小商小贩,都能说一口流利的商贸外语。
拉萨的天气很怪,基本上每天晚上都会下雨,到了早上停,然后露出太阳,一直到晒得你睁不开眼。由于海拔高,所以紫外线特别强,这里的女人很多都是戴着口罩的,就是为了防晒。我呆了短短几天,也被晒黑了一圈。我在的晚上,老天有幸没有下雨,让我看到了布达拉宫的夜景和广场的节目。夜晚灯光照耀下的布达拉宫,别有另一番景象。
这是市区,一张是布达拉宫前的景象,一张为后面的景象。









夜晚的布达拉宫以及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则是另外的景象,由于没有三脚架,图片可能有一点模糊

布达拉宫的门票比较难买,需要提前一天预约,而且每天只卖2300张票,其中只有850张留给散客,其余的都留给旅游团。因此,我早上八点半不到便来排队,发现队伍已经很长了,一问,排在第一的人们居然午夜12点就来排队!其积极程度让我咂舌。

终于拿到门票,于第二天下午参观布达拉宫。宫殿里面是不允许照像的,在外面,我狂拍了一通,近距离感受宫殿的宏伟。


大昭寺:
大昭寺应该是拉萨香火最旺的寺庙了,即使不算游客,拉萨以及周边地区牧民也都络绎不绝的前来朝拜。在大昭寺门口,我们看到无数的藏民在朝拜磕头,不管寺门是开还是闭,也不管早上还是下午,就是不断地重复跪拜的动作。饿了渴了就吃喝随身携带的糌粑和酥油茶。那天我们进寺庙去,游客和当地藏民是分成两队进入的,基本每一座佛像,每一处油灯处,都会留下他们的虔诚的痕迹。有的牧民还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进寺朝拜。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就浇上一缕酥油。
这完全是另一种文化的冲击,作为旁观者,我也不断受着感染。对他们的信仰和为此做出的所有牺牲都产生了崇敬之情。然而,这座寺庙因为游客太多,我感觉也是商业化最严重的一所寺庙,寺内少见僧人,门口把门卖票的藏民和这些牧民相比,可相差太远了,似乎是另一个世界的藏族同胞,却是和内地的人没什么太大分别了。

哲蚌寺:
哲蚌寺不像大昭寺地处市中心,它坐落在远郊,位于拉萨市西北角。建在半山腰上,远远看上去,宁静而致远,却又不失古朴和凝重。寺庙占地颇大,僧人众多,是一所宗教氛围浓厚,充满藏传佛教原汁原味的寺庙。
走进哲蚌寺,感觉像是在游览一所建在山间的村落。古老的外墙,歪斜的甬道,曲折的回廊,沧桑的地砖,雄劲的树木,还有和善的僧侣。走在这里,你感觉像是进入了时间隧道,来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宗教天堂,全身被宗教气息所笼罩,受其浸染而不得自拔。每一所建筑自成体系,却又和其他建筑遥相呼应,嵌在山中,与其浑然一体,多少年来吸收着日月精华,而早晚朝拜作课的僧侣,又从这里得到最古朴的宗教文化熏陶和洗礼,从这里走向心中的佛陀极乐之地!
我对哲蚌寺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在我眼中,大昭寺虽然香火甚众,却不如哲蚌寺来的朴素,来的庄严。我想,也许大昭寺供奉的多座佛像使得它香火鼎盛,而哲蚌寺作为僧侣的修行之所,再也没有比远离市区喧嚣,浮躁凡尘的这里更适合了。
我真希望自己能踏遍这里的每个小道,瞻仰每一座建筑,了解这里曾经发生的每个故事。这里是真正的清修之所,是灵魂得以净化的真正所在!
多少日后,当我身处内地深处,仍然念念不忘的,依旧是这所寺庙,而它所带给我的,也将一直伴我左右。

下篇:从天堂归来--青藏公路游记之五:民风

转自:http://cristin.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200753&PostID=10858187&idWriter=0&Key=022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