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大昭寺(下)拉萨游记拉萨攻略 |
[游记]大昭寺(下)拉萨游记拉萨攻略 |
2008-07-22 walkr.cn |
2008-05-22 18:25 来自: 茶马故道 大昭寺(下) 《藏寺之三》 2001年大昭寺门票35元,后陆续调整为70元,网上说,2008年元旦起大昭寺门票调整为75元。 卖票的是寺管会的喇嘛,藏人无需买票,售票喇嘛能从成群结队进寺的人群中看出谁不是藏人,你别想蒙混过关,得老老实实交钱。老茶对售票喇嘛的职业技能很钦佩,他们说,虔诚来自内心,装不出来。我注意到他们对个别汉人也不认真,所以隔天再去时冲他们心照不宣的笑笑就进寺了。 右上角那位喇嘛是大昭寺的王牌导游,普通话讲得非常地道,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在私下,他不讳言去过印度,见过十四世达赖。我问过他关于达赖和班禅的问题,他把两大活佛的历史关系诠释得很到位。今年拉萨动乱后,老茶看到他代表大昭寺管委会在央视出镜,还是那么健谈。 大昭寺大门头上有一个双羊奉法轮的造型,应该来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传说,天下的藏传佛教寺院都有这样双羊奉法轮的造型。 (大昭寺天台上的年轻老外) 拉萨可能是国内老外最多的旅游城市,老茶不明白,怎么他们的媒体总是胡说八道呢?老外的宗教情怀就那么泛滥? 虔诚 大昭寺大门下午关闭,门洞里虔诚的藏民在巨大的转经筒下对着大门磕长头,对汉人来说,大昭寺门前磕长头的场面不可不看,一种令人震撼的虔诚 在大昭寺门前磕长头的人,很多是从四川青海远道而来的,他们要把路上因为上下陡坡、过河流沼泽等等漏下的距离在这里一一补上,不欺佛也不自欺…… 在通往拉萨的大路小路上,身下可没有垫子,那是千万次真正的五体投地…… 大昭寺门前的大转经筒年复一年见证着这个民族的虔诚 地上的石板已被磕头人磨得光亮,这种镜面效果在晚上更明显,老茶觉得夜静时应该去大昭寺门前看看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酥油味,在摇曳的酥油灯前很容易发呆,大昭寺是个适合培养宗教情绪的地方。 一般信众们进寺要做的事是绕大殿转经、在门槛上佛像前顶礼膜拜、为酥油灯添油,把从家里带来的、或者刚从冲赛康买来的大块酥油捐给寺庙,或是捐些钱。 信众们常年累月的顶礼膜拜,令释迦牟尼大殿门框磨损严重,只好镶上铜皮。寺里很多常被信众抚摸的地方都包上了铜皮,不太美观,有聊胜于无(梵蒂冈彼得铜像右脚被万千信徒们亲吻抚摩,年复一年,生生吻成了残疾)。 在释迦牟尼像脸上涂金粉也是表达信众的虔诚的方式,涂一次脸好象是四百元,涂全身得以千元计(与真人差不多的所谓“等身像”,不是巨佛)。过去,寺院一年半载要给佛像洗脸洗身,脱去金粉壳,现在人们富裕了,给佛“洗脸”的周期越来越短,“洗脸”脱下的金粉自然也是寺院的一笔收入。 大昭寺内转经道上,藏民们总是脚步匆匆,拨动经轮飞转; 时光到了老年就走得很慢,有时甚至还得停下来...... 循着歌声,能看到为大昭寺做义工的藏族群众“打阿嘎”,人们分作两队工作,歌声此起彼伏,藏式建筑的楼顶和地坪就是在这样的“载歌载舞”中被反复夯实(“打阿嘎”的节奏和旋律稍做加工就能搬上舞台)。 喇嘛 大约下午六点半,是大昭寺的辨经时间,天台上一时间成了绛红袈裟的世界
|
转自:http://www.walkr.cn/article/150.html39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