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尼泊尔之四 蓝毗尼 蓝毗尼(Lumbini)是距印度边镜仅12公里的一个小镇,从Bhairawa(音:白若娃)机场出来,跟出租车谈价,少于Rps500没人肯去。车行一路泥地,两边是平坦一望无边的黄土,远处有几棵树,树冠矮而宽大。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下午时分该有36度的样子,偶有一两辆牛车拉着堆成小山似的草杆在路上慢慢踱着。 路上昏昏欲睡,突然想起匆忙而来,连住处都没着落。应我的要求,司机在一个比较热闹的十字路口停车打探,人群中有个十五六岁的小男孩用中文和我打招呼,令我大吃一惊。原来他在中华寺里打过小工,跟和尚们学中文,颇有语言天赋。小男孩带我去中华寺对面的韩国庙投宿,说庙还不够确切,大殿是在建的样子,工地边上有两层的砖木房子,供住宿。方丈客气地迎我入内,把我介绍给一群来自汉城的高中生,旅行活动是他们社会实践课程的一部分,此次是专程为寺庙送来筹集的善款。在一片欢呼声中,大家消灭了两只大西瓜,算是给我接风。方丈不懂英语,我对朝鲜语也是一窍不通,只能从学生们那里约略知道点情况,韩国庙修修停停已有三年多了,有捐款就接着造,没钱的时候就停工。在这里吃住都是免费的,当然不会拒绝临走前留下的捐款。方丈在二楼有一间房和一个佛堂,其余上上下下的房间象军营一样每间陈设相同,地上是塑料地板,从房顶垂下蚊帐罩着一张席子,一只枕头,这样便是一个铺,房间的一角有极简单的洗手间和淋浴,朴素而实用。一日三餐也是按饭厅门上的作息时间表到时间自已去吃,每天是相同的清粥白饭加泡菜,大家自已动手盛饭端菜,吃完后将碗碟洗干净放回原处。这里来去自由,方丈决不会过问住多久,清扫房间和下厨帮忙都是自愿的,不做任何事地闲着也自有庙里的帮工打点一切。男孩子们挤挤地四个人一间房,我被安排和一个腼腆的女孩子同住,她等我睡下后才轻手轻脚地进来,还体贴地把电扇调到最小一档。廊下的灯笼彻夜亮着,在方丈打着板子颂经声中安然入眠,又在方丈打着板子颂经声中醒来。 天色渐亮,隐隐听到钟声,走出大门就见对面的中华寺巍然而立,红墙金瓦,两进深的仿清建筑在整个地区是最气派的庙宇了。上午十点,释迦牟尼诞生纪念地的露天集会开始了,简陋的凉蓬下集齐了当地所有出家人,除了中华寺,还有日本、缅甸、越南等地的僧人尼姑,西藏喇嘛。平生第一次见到苦行僧,还是从西方云游到此地的蓝眼睛僧人,据说他和印度教的Sadhu一样不剪头发也不剃胡子,十年留下来的一头长发编了许多辫子,颇有个性地和胡子纠结在一起。尼泊尔的总理和文化部长前来举行奠基仪式,宣布释迦牟尼诞生纪念馆开始修复工程,难怪这里除了一个四面透风的大亭子,和亭前象极了烟囱的纪念塔,其它什么建筑都没有,感觉苍凉,唯有远处几人不能合抱的菩提树枝繁叶盛,千年如一。 中华寺的方丈得知我只身前来,邀我到寺里吃斋。手捧大米粥看着一桌家常口味的素斋不禁有点想家了。做完晚功课,听两位小师傅打暮鼓敲暮钟。鼓有一米多的直径,却不用常见的鼓槌,而是两枝细长的竹枝,缘光师兄默念经文,手随心动,把鼓敲得时缓时急,鼓声沉稳而庄重。鼓后是钟,通睿师兄用宏亮悠扬的音韵念经,经念一百零八句,钟敲一百零八下,每一下钟声都在大殿中回响良久。从夕阳西下到月上枝头,坐在殿外回廊上静听,直至最后一记钟声渐渐远去,眼前一直浮现那棵举世无双的菩提树,令人不禁遥想千年。 从Lumbini去机场只有在路上搭顺风车,佛教协会的李师傅不忍见我一个人上路,拖着发高烧的病体坚持开车送我,在机场门口操着一口京片子对我说回见,仿佛真的回头就能再见。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始终萦绕,因为错过了师太讲素女经,因为没来得及参观喇嘛庙,还想给路边小村庄里害羞的小女孩补拍一张她和她的小狗、家人以及土房子的相片,我想我会再去的。 曾寄去一些东西给中华寺的方丈大师和两位师兄,因尼泊尔与外界只能通信和文件而被退了回来。如有谁会去那里,请千万和我联系(yechris@yahoo.com),不会增加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