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藏游记之色季拉山与鲁朗 |
[游记]西藏游记之色季拉山与鲁朗 |
2007-07-21 adsenser.org |
西藏游记之色季拉山与鲁朗 去年七月,青藏铁路刚刚通车,我乘火车去了一次西藏,八月,从川藏公路回到内地。在这里贴一篇八月六号的游记。 我们新结伙的巴松错(八月五号在巴松错认识的驴友)五人帮到林芝东面的色季拉山口和鲁朗林海,包车费往返三百五十块。 我们下午出发,车出八一镇后不久,遇到一个检查站,据司机介绍,林芝地区有许多军营,他们检查的是军纪。再往前开,15:25车进了山林,进山之前,路左边有一块碑,上面写“尼洋风光”。如果有从对面过来的车,那么这里是他们第一眼看见尼洋河的地方。我们回头望去,绿色的尼洋河在远远的山脚下散开成好几绺,和薄雾轻岚一道,懒洋洋地流着。 15:55,色季拉山口,4555米。 色季拉山本身并不是十分高的山,可在旅行者们的心目中却是大名鼎鼎,其中的原因多半要归功于另一座山,那就是南迦巴瓦峰(7782米)。色季拉山口是川藏公路上眺望南迦巴瓦的最佳位置。南迦巴瓦在色季拉山口的正东方,天气变幻无常,如果走到山口时能够看到,纯属三生有幸。 我们当天的运气并不好。在色季拉山口向东方看,只看到雪山的下半段和巨大的云山,等了许久也没有云散的迹象,只好把这当作是南迦巴瓦邀我来年六月来色季拉山看杜鹃的请柬。 越过色季拉山口之后的半个小时,车一直在林海中穿行,两边的松柏上挂满了长长的树胡子。所以,所谓鲁朗林海,其实并没有一个明显的界线,如果说“我某时某分到了鲁朗林海”,那指的是它的观景台。虽然林海确实很广阔浩瀚,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在平原看惯了树、又刚从尼洋河畔和巴松错走过一次的人来说,有点审美疲劳,以至于大家一致反对买票上观景台。司机对此并无意见,甚至还微有嘉许地说,好看的还在后头,这里确实不用停! 16:40,车在转过两个山角之间的一刹那,右前方的视野中闪过一座雪山,以为是撞大运看见南迦巴瓦峰了,忙喊停车。下车细细一看,却见此山肩宽背阔,膀大腰圆,虽然还没有全部显露出来,却已和印象中的南迦巴瓦风格迥异。这是加拉白垒峰(7294米),它和南迦巴瓦峰雄峙于雅鲁藏布江的两岸。 车接着向前方的山下开,林海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牧场。参差的木篱笆、汩汩的水车、悠闲散适的马儿随处可见,低缓的草地上看似随意地点缀着一座座白色的房屋,最挑剔的隐士也会笑纳此地吧。 司机听到我们的啧啧赞叹声,大有知己之感,咚咚地敲着方向盘说:我跟好多来林芝的讲,林海没啥看,多走几步路就有这牧场,我又不多收钱——可就是没人听! 我们知道他寂寞很久了。记得以前有人邀朋友上山看美景,上了山顶,四周只有空谷的松籁、露珠滴下草叶和偶闻的鸟鸣。白茫茫的大雾满天盖地,什么也看不见。他的朋友看了很久,茫然地说:我什么也没看见。他说:我邀你看的,就是什么也看不见的美景。 想必他也很寂寞。 车开到山脚下,有一个小湖,不记得它的名字了。湖边有大片的草场,站在草场里四望,水中有青天白云,林山掩映着雪山。天上有一队白云提着雨幡,蜿蜿蜒蜒地走来,草场上下起了太阳雨。雨珠在纯净的阳光下,被深色山林的背景一托,颗颗晶莹剔透。站在适才从山上看到的风景之中,回过头来,发现我们曾经站立的地方,也成了风景。 |
转自:http://club.adsenser.org/viewthread.php?tid=31861&extra=page%03D925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