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色拉寺辩经

[游记]色拉寺辩经

2007-07-26    sina.com.cn

色拉寺辩经

远远的,听见了色拉寺悠扬的钟声。步入讲经院,我被僧人们激烈、专注的辩经所吸引。色拉寺是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色拉寺全称“色拉泰钦林”,意思为“色拉大乘洲”。藏历第七饶迥土猪年(1419年)由强钦曲杰(大慈法王)释迦益西主持创建的。

曾经有朋友说,听色拉寺辩经,想起了柏拉图的讲经堂。走进色拉寺,看到这热烈的辩经场面,恍若听到柏拉图与塞涅卡哲学思辩的演讲,仿佛看见了古希腊暮色中柏拉图的讲经堂,聆听着远古神灵的篾语。

僧人们在晨钟暮鼓中,领悟经书的内涵。他们对藏传佛教经书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诠释,从而展开佛学的讨论。辩经是喇嘛们学习佛经的一个方式,僧人在学习佛经后,为了加强对佛经的真正理解,采用一问一答,一问几答或几问一答的方式交流所学心得和所悟佛法。这是藏传佛教学经的重要途径,通过辩经可以提高僧人的哲理思辨能力,使他们进一步领会藏传佛教的真谛。

在色拉寺里,在辩经的过程中,师傅与徒弟之间,师兄弟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在一种民主的气氛中,心平气和的讨论着经书的教义。辩经场上,僧人们辩论激烈,对答如流。他们分正反两方,一方盘坐地上,另一方站立着。站立一方先向盘坐的一方说经,抑扬顿挫,配合动作,挥动着手里的佛珠,口中念念有词。盘坐一方听完后一一作答,如果答不上,就算是输给对方了。

瞧!小徒弟和师傅开始了激烈的辩经。从师傅大段的论述中,徒弟也学到了更多的佛学知识。他们辩经时的动作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定的意义,比如在每一个提问前都要先说一个“底”,再将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和左手相拍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将右手向下伸向对方后拉起。那一声“底”可以祈请心中的文殊菩萨,开启他们的智慧。高扬的右手表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后。二手相击,有三层意思:一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合和的产物;二为掌声代表无常,一切都稍纵即逝;三为清脆的响声击醒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趋走你的恶念。右手向下后又拉回,是希望通过自己内心的善念和智慧,普渡众生。

午后的阳光洒在经院里,僧人们在金色的阳光中,静静地领悟经卷的神秘,进入冥冥之中的参禅。僧人们的世界并不是想象中“黄卷青灯”的灰暗色调,他们的生活因为心中神圣的信仰而充满了生气,他们的内心由于有着广博的才学而升腾着超然的色彩。虽然他们生活在寺院的石墙之内,但是整个世界已经在他们澄澈的心里。

大师们交流着佛学中不同门派的观点,脸上露出心领神会的淡定与欣慰。一袭袈桬,彰现了佛门中人的超凡脱俗。

蓝天下,飞絮的柳林中,色拉寺里朗朗的辩经声,传诵着雪域高原千年的经卷;生机勃勃的讲经堂,传递着藏传佛教独特的神韵。

后记: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喇嘛藏语意为“上师”。藏语系佛教始于7世纪中叶,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时,两位公主都带去了佛像、佛经。松赞干布在两位公主影响下皈依佛教,建大昭寺和小昭寺。到8世纪中叶,佛教又直接从印度传入西藏地区。10世纪后半期藏传佛教正式形成。到13世纪中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此后的300多年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普遍信奉佛法中的密宗。随着佛教在西藏的发展,上层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权,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政教合一的藏传佛教。

在传统藏传佛教教育中,辩论佛法占了一个很重要席位。在历史上,辩论教义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师释迦牟尼曾与外道师辩论多次而胜利,才令佛教光大发扬,取得外道信众之信服而投向佛法;我国唐朝高僧玄奘大师(即唐三藏法师)远赴印度,亦曾与教内僧众辩经而获胜,取得印度各派僧众的敬重。佛陀亦亲口开示过,鼓励信众不要盲从,要考验佛语,如试金一样,在知道(而不是盲目地相信)其为正确後方接纳奉行。

辩经大多在户外露天的广场举行,全体僧人会穿红袍,头戴黄色僧冠,先念诵一回,然後分组辩论。分组时有分为一对一的、一对数位的、数位对一位的及全体对一位的多种辩论组合。发问者站立,答辩者席地而坐,由问者厉声喝问问题,问题可以是任何佛法上之提问,例如:「既然世上所有事物皆由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而成,请问冰块中的『火大』何在?火焰中的『水大』又何在?」或者「『我』究竟存在脑中,还是身体中,还是身体以外呢?」等。辩者必须不加思索马上答问。在辩至深入时,问方会瞪眼怒目,手挥念珠分散答方之注意力,并大力击掌以壮声威。击掌时右手向下拍代表降伏邪见,左手上扬代表提弘正见。凡当答者被问倒时,周围观看者会大声嘘倒台,辩者要除下黄帽,直至下次辩倒问方时方能重新佩冠。我们常会见到有时在辩论时,世俗上的人会兜圈顾左右而言他,令人忘了本来辩论的主题。在佛法辩论上,辩者则只可答「是」、「不是」或「不定」三种可能之一,绝不可能以胡言应付过去,所以胜负结果是很明显的。即使对不懂藏语的观众而言,整个辩经过程也不枯燥。单单观看问者那种近乎电视节目中饰演律师的演员那种咄咄逼人的声威及有如京剧「造手」般的辩经手势,已经令人大开眼界了。在一年一度的广愿法会上,应考僧人必须一个人与多位长老同时辩论,方可考取最高的「格西拉然巴」学位(相当於一级荣誉之「博士」衔头)。
(以上后记资料系博友胡杨木林摘自网络。在此,谢谢胡杨!)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73f2d24010009h554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