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壁虎忆游记系列——豬突日喀则 |
[游记]壁虎忆游记系列——豬突日喀则 |
2007-07-21 hikersblog.com |
上、在路上 原本的意图是经过羊湖一路西南去珠峰,但是,没有耐性的寻找加上拉萨至羊湖的路正在翻修没有车,包车又不好拼,最后只能曲线就程,直接去日喀则。 一早到了车站,很多车。越野车在这里也是长途公共汽车。一辆崭新的丰田最终有幸被我选中作为路途之载。 雅鲁藏布江的一路景色有些魔幻。如果说眼睛会发出惊呼,那么可能走到不到十分之一的时候,眼睛就会喊不出话了,因为一路都在惊呼这些景色眼睛也会沙哑。困顿的时候,伴随的窗外的壮丽浅眠,醒过来,还是那些壮丽。 路是悬在峡谷的侧壁上,窄窄的一道,百米之下江水滔滔,但是丝毫没有妨碍司机把车开得像在高速公路上一般。旧时的西藏因为这条江被分成前后两部分,隔却了两片天地。 相对于前藏的政治氛围和肃穆,后藏多少是亲切和生活的。 早时的一位高僧因为在藏区修建了多少连接两岸的通途,最后得道善化。汉人也有最大功德——修路造桥一说。看来沟通是人类始终的一种信念,不论是人和人,还是人和神。 峡谷,一例的高悬一道青天,而这里的天确实是青天。气压的降低,造成了这视野的开阔,对于无限于上的苍茫宇宙投射在空气中的深邃,那就成了一片青天。任意流淌的白云和蔼亲切,低于山顶的雪色纯净,仿佛是高原最自由的灵魂。 这让在峡谷攀附疾驰的我们恐惧的心多少得到些转移。 雪山不停地出现在视野中,一座换作另一座。最悦目的是那一片突然出现在对岸的坡地,可能是青稞或者什么谷类。梯田在峡谷中除了蓝天白云下的魅力,多是感动和艰难的美丽。 近于日喀则时,出峡谷两岸开始平缓起来。藏式方正的民居累累出现。偶尔远处山壑中的一座寺庙总是能发出一点金黄色的耀眼,很多很多,似乎有村落便会有寺庙。很多看起来经年已经有些破旧,很多也和那个疯狂的十年有的切肤痛苦联系。狂热可以造就宗教,十年,是另外一种宗教,一种没有信仰的宗教。 到达日喀则的时候已是下午两点(西藏和内地有近两个小时的时差)。车没有去到汽车站,而是随便地停在了物资局的门前,司机两手一摊的姿态都没有便不再管了。 无奈背起包,在旁边的银行取了些钱,给打算的珠峰行程作预备。 这座高原小城确实要用小来作描述,从情形上两三条不完全的市区道就将其完全的结构出来,而最能挑起日喀则重心的就是扎什伦布寺了。这座城市的生活一切都围绕着班禅,一如拉萨围绕着达赖一样。 阳光太过于透彻,未几,虽然戴着帽子,但是路面反射已经让脸部有些干渴。招了一辆三轮把自己送到了破旧不堪的客运招待所,因为其他的宾馆都贵得离谱。自己因为是把这里当作中转站所以没有准备太详细的资料,现在看起来,不论是什么地方都一定要充分了解一些,对于未知的变化可以不至于太让自己狼狈。 放下东西后,时间还早,去边防大队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办理边境证。向南走不太远就见到了站岗的武警,可是,中午却不开门。沮丧之下又向北跑到了扎什伦布寺,不幸的是也不开门! 百无聊赖地在小城巷中逛回到招待所吃过饭。终于熬到四点的时候又去了边防队,相当倒霉的是那天不办公!于是,又去了扎寺,还好没有太失望,而且赶上了什么节日或者庙会一般的时机,寺外的舞台上正在表演藏戏。 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的形象是正好相反的。布达拉宫凸立在山丘之上,而扎寺则是静静的凹窝在山脚下的怀抱里。一阴一阳,一个富于侵略感,另一个保持着自己防卫的姿态。可能这也暗合了日后,也就是如今达赖和班禅的不同命运。 远望,扎寺的展佛台壁立其后,这个用时不多的建筑让佛门的生活气息渐渐的有些世俗的生活气息。山腰处大片怒放的花,院堂中四处飘散的酥油香。 顺着蜿蜒不知去向的路在庙里四处闲逛起来。寺里面最重要的是历代班禅的身塔和世界最大的强巴佛像,金碧辉煌,珠光宝气。佛,就是要这样来敬的。拍照的人比观看的人多,嬉笑的人比虔诚的信徒们众。现在的回忆都已经交还给了硫酸一般的时间,虔诚对于人,只有摆在心里去祭拜了。 出去寺外,除了热闹的藏戏,更多的是长长的一条街上那些卖藏饰的地摊。看了几眼藏戏,眼见旁边的藏人入迷而认真的样子,自己只能感慨一下文化和信仰的差异,在锣锸的喧闹声中悄悄退去。 兴奋的游客流连于各个小地摊,终于也没有免俗地用十元换来了半斤重的配饰,拎在手上都不知道自己买来有什么用。路上偶遇一位刚从定日回来的姑娘,交流了一下得知前往珠峰的边检很严格,边防证必须办的,无奈,明天继续努力一下。 夜下来,暧昧的街道浑涩地象是半公开的风情小镇,到处都是歌厅美容厅。自己选了角度最好的街角一个烤肉摊,一边看着对面小姐们的卖弄,一面和老板闲聊着喝去两瓶啤酒。相当感慨的是,这里竟然有好吃的烤蔬菜、烤魔芋,似乎什么都能烤着来,什么致癌不致癌只要好吃就行了。 两瓶酒在高原的功效被放大了一些,回到招待所拿起电话,竟然打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在一位朋友的声嘶力竭中沉沉地睡了过去。 电视,就开了一夜。 下、还在路上 早晨起来的办事行程依然是不力。边防证需要证明,打电话让朋友去办然后再传真,可是依然不行!没办法,当机立断放弃了珠峰,转身顺便散逛班禅新宫,又未得!心中大为沮丧。 找到两家车行,包车通过羊湖回拉萨的行程被他们演绎成了抢劫。放弃了奢华,到了汽车站坐上了去江孜的公共汽车。这车就象是六十年代的电影道具,让人相当的有错位感。 河谷中的公路应该还是很说得过去的,只是有些地方正在进行的翻修让过往的车辆不得不绕行到河的堤坝上,或者干脆就在野地里开出一条灰尘漫天的道路。 高原植物多以灌木为主,乔木间杂其中也是长得格外与人亲近。车在这样的环境中驰行多少有一点探险的感觉,只是来往上下的藏民让这种感觉又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一种异族风情的现实。 路过的村落都是一式的藏式传统格局,一楼是不住人的,外面看上去结实得像是一座座小城堡。新建的民居很多,格外浓郁的风情之外飘荡的无处不在的经幡。 夹杂在车上肤色黝黑,面容通红的纯朴笑容中,是时空错位之后的感动。感动之余又在摇摇晃晃中睡了过去。 行程虽短,但是时间却很长。清醒过来的时候,车窗外一片喧闹,江孜到了。 江孜曾经因为抗击英国人从印度的陆路入侵而显得格外出名,也凸现出了它作为一个交通要冲的地位。从江孜向北通过羊卓雍错湖可以直达拉萨,向西沿着年楚河谷急行军不多时就可以到达九十公里外的日喀则。江孜成为西藏的第三大聚居区域是必然的。 这里就是著名的“红河谷”的故事源发地! 伴着高原的夕阳,住进了一间还算干净的旅馆标准间,除了没有水一切还都好。闲散的街道,闲散的人,在这个地方做一个白痴是最合适的。略微吃了一顿没有太多辣椒的川菜早早就休息过去。 早晨十点多又是在阳光下苏醒过来,窗外敞亮一片。简单拾起相机和水袋出发前往宗山堡。 宗山堡是完全占据了一座江孜中心一座不高的山,四围是红色的高墙绵延着将古堡封闭在坚固的石头上。今世的宗山堡在时间的洗洗涮涮中已经慢慢的枯萎下去。最后在登上堡顶的时候,远处一只兀鹰飘然而落下,更将这苍凉无尽表露。 沿着疮痍满目的土路来到了他的大门前,门外围满了售货的小贩,仍然是藏饰、藏刀。买了票,顺着没有太多修复的山路开始上行。高原的晴阔让应该有的反映毫无踪影,也许是适应了这样的海拔。 人少,景色开阔。看着一个个似有似无的台阶,没什么知觉就来到了堡顶一间小平台的上面,四周景色无法说怡人,因为在这透亮的空气里,“怡人”是表达不了高原这种人气的生活。北侧低低矮矮的民居,向南一点是并不热闹的商业区和国道。再往远处,一座视觉上很红火的寺庙在山阴下依然倨傲、高高在上。四野的田地中旺盛的谷物,这里算是一个富庶的河谷川地。 调整快门,尽量的缩小了光圈留下自己也不知道会是什么的影像。呆立良久,和兀鹰一起开始动了起来,只是它飞到更高的天,而我却开始向下盘旋。 下来仔细观察了街上的房子,除了偶尔奔跑过来的不太纯种的獒,更多冲击呼吸的是牛粪的味道。这里的人,生活和别人没有什么区别。 转身过去,自然的就进到了很有意思的白居寺。藏地对他的介绍是三派共奉的寺庙,萨加、格鲁、葛举平安相处;再有就是著名的“十万佛塔”了。 经过一条不长的林荫道,两侧的花坛上开着和扎寺一样的小花,一样怒放。一排近十条藏獒,把身体懒懒地摊在花池旁的阳光里,毛色油亮,根本没有猛兽的样子,仿佛,只是一张皮毛。 十万佛塔的参观需要单独买票,如果再多付一点钱,就可以带相机进去随便拍照,我选择了后者。这是一个坛式的的叠层塔,包括各个佛室的塑像和壁画总共有佛万余,因此得名。艺术价值我是不懂得,但是里面的损伤已经比较严重,甚至有的塑像的背饰已经掉落下来,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上面装点各色石头,不知道是不是宝石一类,但是安全起见,还是没有敢去拿起来。 这里的佛是用来拜的,如果非要称为艺术的话,那么很多人就要保留意见了,美是相对的。如我一样的游客多是不懂得其中的宗教和虔诚的含义,只能走马观花,除了不敢写下“到此一游”,其余的在心里也就是“到此一游”的景象。 ...... 更多人到西藏是为了炫耀,而不是什么“洗涤灵魂”“感受壮阔”。非要牵强这个意义的话,做梦对灵魂的洗涤会更加深刻。我,依然不能免俗。背包客,背负着包袱迷茫或者痴傻地走来走去。 收拾起心情和麻木,将自己收入到背包中,第二日依然没有找到经过羊湖的车,只能回程走日喀则回到拉萨。 藏地的旅行到这里也就结束了,迷茫依然,只是记忆中多了些模糊的印记。真正的放纵没有,真正的体验只有孤独。纳木错、羊卓雍都没有在视野中出现,而远望珠峰只可想象的形象,为旅程的最后留下最深刻遗憾的注脚。 九月的天气爽咧着身体和精神,带着求解而来带着迷茫而归。在拉萨的最后两天,坐在大昭寺房顶的阳光下,再一次次看着磕长头虔诚而拜的一张张脏脏的面孔,他们的心却比我们纯净得多。 绕着大昭寺一圈又一圈,让身体去为自己的心灵把六字真言念过一遍一遍: “唵,嘛,呢,叭,咪,吽”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转自:http://www.hikersblog.com/blog/user1/3554/archives/2006/9020.shtml3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