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墨脱 |
[游记]墨脱 |
2008-05-22 live.com |
3月3日 ---- 关于题目,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什么说她是人类,至少在中国,其实墨脱不见得没受一点外界的干扰与影响,要是真是那样,也许我们大家都不会知道在中国还有一个叫墨脱的地方,但她有着她特殊的地位和意义,那就是家喻户晓的墨脱---是中国最后一个唯一没通公路也不通邮政的县。随着近些年旅游的人,探险的人,还有部分驴友的进入,她和外界交往了,所以我没说她是中国最原始的地方。 墨脱----位于西藏的东南角,地势南低北高,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属雅鲁藏布江下游山川河谷地带,平均海拔1000多米。 中国内地2100多个行政建制县中,目前仍有一个既不通公路也不通邮的地方。人力背夫是这里唯一的运输方式;东迁的门巴人过着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原始生活;石锅和筷子竟是运出大山的唯一商品,然而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却可以养活西藏一半以上的人口,这就是位于西藏境内雅鲁藏布大峡谷腹地的被称为高原“孤岛”的墨脱县。 这是西藏最神秘的地方,是一片从未开发的处女地。几十年间,中央政府曾投数千万元巨资开山筑路,但均被一次次塌方、滑坡、泥石流淹没,至今这里所需的全部物资还靠肩扛人背,所有进出这里的人,都需用身体丈量大地,靠双脚越岭翻山。自有人类在此生息以来,能从这里走出来的人不多,而能走进这峡谷腹地的人更少。 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环境最好,气候最湿,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它丰富的林业、水利和农业资源足可以养活大半个西藏人口。就是这样一个资源富足的地方,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种种原因,长久以来,几乎与外界隔绝,不但自然条件没有得到改变,而且经济建设也基本等于零,封闭使这里成为西藏高原上还保持着原始状态下的一个“孤岛”。 墨脱古称“白玛岗”,藏语意为“花朵”。这里是藏传佛教信徒向往的莲花胜地。墨脱原本不是门巴人的故乡,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门巴人在近一两百年前开始东迁,凭着勇气以及对东方美好生活的向往,千里迢迢来到白玛岗。他们并未找到传说中的极乐世界,却在这块富饶之地建立村寨,定居下来。还有一支东迁者门巴族的“门”是指门隅,“巴”藏语指人,藏语 “门巴”就是生活在门隅地方的人之意。据1999年最新资料统计,目前在整个墨脱县九千多人口中,门巴族就有六千多人。 特产:石窝和乌木筷子。(这也是墨脱唯一能加工的工艺品,绝对有特殊的意义) 路线:1.米林县派区一多雄拉一拿格一汗密一马尼翁一背崩。这是一条传统的大道,也是一条从喜马拉雅山北坡高原上到大峡谷下游河谷的道路。通常行走需要3天时间,中间还要翻越海拔4200米左右的多雄拉山口,汗密以下的老虎嘴一带,山路悬在陡崖上,十分险峻难行。从马尼翁走过钢架铁索吊桥,到 达对岸的背崩区,海拔已降到700米左右。 2.从米林县派区经大渡卡、格嘎到加拉,顺江而下进入大峡谷的小道。由加拉往下进入无人区,沿江大概走一星期方可到达白马狗熊。新中国成立以前,传统的通行是从白马狗熊上山,离开峡谷经西兴拉山口(海拔4400米)沿一条支沟直下,到达大峡谷经过大拐弯后的江边鲁古村,过溜索到甘代(东岸),由甘代顺江而下经加热萨区直奔墨脱。 3.从川藏公路上的帕隆起程,沿帕隆藏布江下游河谷下行,3天的骡马大道可直达大峡谷的顶端扎曲村,过新建的铁索桥(原为溜索)至达波,离开大峡谷 横切过去,一路经原始森林和山梁,3天可到大峡谷拐弯下方的江边八玉村,然后经鲁古、甘代、加热萨到墨脱。 4.从波密县的古乡渡过帕隆藏布江的古乡湖,上山翻过随拉山口(海拔4400米 左右),西南下,直达大峡谷江边的加热萨区。沿途山路曲折,行程6天。 5.从波密县扎木镇南行沿嘎隆拉北曲直上,越过海拔4200米的嘎隆拉山口, 西南下,沿嘎隆拉南河经64公里、86公里("64公里"、"86公里"皆为 波墨公路上的地段专用名,也称为64道班、86道班),到达大峡谷畔的达木。这条线路经过多次修筑,步行道比较好走,开山季节甚至可沿公路开汽车直 达64公里一带。顺利的话,一般两天时间可进入大峡谷到达墨脱。
|
转自:http://zhangcheng1983.spaces.live.com/Blog/cns!42F27B2FBB7A48D6!240.entry22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