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堂向左墨脱往右 我的西行日记(7) |
[游记]天堂向左墨脱往右 我的西行日记(7) |
2008-07-22 sohu.com |
搜狐博客 > 藜艾深深 > 日志 > 雁过留痕 2007-10-10 | 天堂向左 墨脱往右 ----我的西行日记(7) 标签:玛吉阿米 哲蚌寺 07年6月30日 晴 一大早,给老Q发消息,确定了见面会的时间设于晚间6点。 时间尚早,就想着昨儿一直念念的残破庙宇。Y姐又出去察看车辆信息。于是打算一个人,到老城区看看。这是我每到一个城市必定要涉足的地方。一个城市的精髓,往往在它的老城区。 在5238楼顶,四下张望,基本确定了前往那个庙宇的路线。于是做好防晒措施,拿上相机。出门奔目的地而去。来到拉萨之后发现自己不觉中养成一个习惯:白天每隔3小时抹一次防晒霜,出门必带相机,哪怕只是吃个饭。也许,这就是拉萨的魅力。不知不觉改变一个人固有的习惯。 沿北京东路前行。道路两侧开了许多户外用品店。规模参差不齐,质量也都一般,价格却比内陆地区要贵了一些。在一格店里闲逛的时候,碰见一群年轻人,在疯狂的采购物品。一条三百多元的防水冲锋裤,一气就要了5条,仔细看那裤子的质量,不过是仿某大牌子的,防水效果显而易见。再听他们的谈话,原来也是往墨脱而去。不免有些替他们担心起来。显然他们只是普通的旅行者,到了此地后,不知道听信了何人的劝说,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打算往墨脱进发。担忧归担忧,却也说不得什么,只是多留意了几眼。 走出户外店,往路南的小巷一钻,开始了今天的探密之旅。按照在5238观察好的路线,很快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 这是一个藏式院落。一道朱色绘满云纹的大门隔住了与红尘的距离。门虚掩着,透过门缝可以看见院落里的蓝天白云,还有绿意盎然的大树,以及院中晒着的各色棉被。一群儿童在院落中玩耍,或许是看见了在门外窥视的我。轰然跑过来将门打开,而后又轰然散去,聚在角落里,继续着他们的游戏。无忧的样子让我怀念起我的童年。那些个天很蓝,白云都像棉花糖的日子。 走进院子,才发觉这个院落远比在5238楼顶所看到的要大。残破的庙宇居于院落的中间。四周回廊形的建筑无声守护着它。粗略看了一眼,这个院落里居然居住了六七十户人家。有公用的厕所和浴室。院子里晒满了各色的床单,散发着阳光的热烈气息。简易的太阳能装置上正烧着热水,咕噜噜响着。院子里很安静,我仿佛闯入了一个无人的岛屿。只有颜色艳丽的花儿在窗台上盛放。陪着窗户上蓝天白云的倒影,似乎可以听见它们的轻语、呢喃。 张望间,一个戴着白色NIKE棒球帽肤色黝黑的男孩走了过来,好奇的看着我手中的相机。而后用汉语和我打起了招呼,问我从何处来。交谈后得知,他叫索多,有个姐姐叫措姆,都在上双语学校。这个残破的庙宇叫鞋帝庙(音)。鞋帝二字,翻译成汉语是和平之意。庙宇毁于解放初期。一说毁于战火,一说是毁于雷击。只是藏民虔诚,这残破的庙宇便也保存了下来。平时虽无人参观,但这里居住的居名倒也没让这得香火断过。抬头望,天空是清澄的蓝色,有低低的云朵飘来飘去,和风袅袅。这残破的建筑和这里生机勃勃的绿树、红花、少年,和谐相容。或许,这就是拉萨。 包容信仰,也包容生活;允许古朴,也接纳现代。 离开鞋帝寺,沿着又是一通小巷子乱转。拉萨的街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零而不乱,狭窄却干净。颜色艳丽的藏式建筑总会让你的心情变得跳跃。这个城市,有最纯净的蓝天和白云,有最纯净的笑脸心灵,所以才让那些原本俗艳的颜色都美得出尘脱俗吧。我有种预感,此行将让我从一个素人变成一个好“色”之徒。 在小巷里乱钻了一圈,收获不小。拍了一辑拉萨平民日常生活的照片,有洗衣的,有劳作的,有在街边摊上进食的,细细回味,竟然很有感觉,觉得自己颇有点天赋。虽然技术很烂,相机很次,但是视角独特。一边沾沾自喜,一边继续在小巷里穿行。在一个卖围巾的小摊位前,买了一条宝石蓝的围巾,艳丽的颜色是我平时不敢尝试了,此刻此地,竟让我爱不释手。 在这个无人认识的城市里,我觉得无比安全。或许就像海子说的那样:我是远方忠实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我想当我这么写下来的时候,一定会有人嘲笑又在自我标榜。但是管他呢? 我还是坚持这么声称,并打算继续走下去,一直走,不回头。“盛放和凋零在无人知晓的所在,像是命定的绚烂和寂寞。” 我很愿意自己有这样的生命。 当我毫不犹豫地朝着路旁那一堆金黄酥灿的薯片飞奔过去时,我还没意识到我已经来到了小昭寺。只是后来我提着那一元钱买来的一袋薯片,艰难的人群中向前蠕动,并万分艰难的在蠕动中往嘴里塞着薯片的时候。我终于意识到,我来到了一个了不得的地方。 待我终于意识到的时候,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人山人海,乌烟瘴气。接着,我看到了大批身着红色衣服的喇嘛。然后,我被一群人推着挤着就到了那块石碑跟前。看到石碑上清晰的刻字,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到小昭寺了。那个传说中收藏了佛祖三个等身像之一的8岁等身像的地方。脑袋里轰的一声,糟糕,而后赶紧双手合十,拜了又拜。再狠狠地在心里把之前不敬的那句乌烟瘴气换成了香火缭绕。 香火缭绕,恩,绝对是香火缭绕。这是在5238上就可以看到的。其实只要在拉萨找个高处一望,那两个浓烟滚滚直冲云霄的地方,毫无疑问就是大小昭寺了。只是远望和近看的感觉差了许多。远望的时候只觉得略为夸张,而此刻,我站在小昭寺前,望着这个人头攒动,隐于烟雾中的小昭寺,只是觉得震撼。那是一种直抵灵魂的震撼。 在小昭寺外边转了又转,竟然找不着卖票点。看见大批藏民,摇着转经筒从容的鱼贯而入,竟有些羡慕起来。拉萨的所有寺庙对藏民都是免票的,但是对于旅游者往往收取高昂的门票。这也导致许多旅游者到此地后,仅选取适当的标志性寺庙参观。想想价格相当但名气更大的大昭寺,对小昭寺的探询欲望几少了几分。但入门不拜也属不敬,思索片刻便到门口买了些香草。于殿外香炉处点燃。而后依依拜别小昭寺。 离开小昭寺的时候正值中午,饥肠辘辘。看见小昭寺边上就有一个招牌很大的藏餐厅。来拉萨几日,还未吃过正宗藏餐。便有心尝试一翻。沿着铁制楼梯上了二楼,找了个临窗位置坐下。仔细观察。餐厅装饰风格属于典型的藏式风格。颜色艳丽,花色大胆。餐厅里已经坐满了人。以藏民和喇嘛居多,如我一般的异族人寥寥。参照后桌的菜单,依样画葫芦的点了一个咖喱牛肉饭。饭菜上来的时候才发现完全不是自己的口味,颜色暗黄的咖喱让我一点胃口也没有。倒是附送的萝卜牛肉汤,味道鲜美。掏出相机想拍两张,却发现电池耗尽了。 无奈,不能继续游荡,只得打道回府,更换电池,再作打算。在旅舍大堂,居然碰见了昨晚认识的jc。jc也由北京而来,昨晚在5238的天台看书时相识。jc见到我很热情的打招呼,而后邀请我一同前去哲蚌寺。计算了下时间,大抵赶得上晚上的见面会。便火速回屋更换了电池,来到大厅与jc集合。美女的力量果然大短短时间,jc又纠集了4个人。于是哲蚌寺临时旅游团伙一行6人,开始向哲蚌寺进发。 对于哲蚌寺的兴趣,应该起源于去年看的安的《莲花》。只是彼时并未想过自己会这么快到西藏,来到她书中所说的这个地方。哲蚌寺位于拉萨西郊的更培乌孜山上,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三大寺之一,也是西藏最大寺庙。占地20多万平方米,曾有僧侣一万余人。整个寺院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堆米寺”或“积米寺”,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州”,象征繁荣。 售票处很小,但是漂亮异常。黄绿色的窗棂,窗台上搁着2盆艳丽的红花。jc从北京带来一堆打印的逃票攻略,看着从容结队进入大门的藏民,极为羡慕,再看门口也似乎无人检票,决定实践一下攻略的可行性。于是拉着我,夹在一群藏民之间想要混进去。很不幸的,还未接近门口,就已被隐藏的工作人员发现,只好灰溜溜的回到售票处买票。一张50元,我们一行6人,共是300元,想想觉得有些心疼。转念一想,故宫、颐和园、长城、雍和宫不也是这么贵么?倒也平静了下来。 哲蚌寺建在半山腰,到山脚下的时候,我们抬头就能看见那些金光闪闪的金顶,感觉很近了。一路走,一路拍照,不时有喇嘛从身边走过。年轻的、年迈的。据说这相当于喇嘛的大学,最多时,这里居住着上万名喇嘛,是达赖的政权所在地。想想觉得有些瞠目,这哪是一座庙,分明是一座城池。有一本书上写道,哲蚌寺是全世界最大的佛教寺院。我没有查阅过有关资料,但觉得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在哲蚌寺的石墙间游走,我竟然有种感觉。恍若置身希腊爱情海畔,一样的白色建筑,一样的蓝色背景。不同的是爱情海多了些纯粹清澈,而哲蚌寺则更多一分古朴与苍凉。 无法确切的用言语来描述哲蚌寺。哲蚌寺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从外表来看,它古朴、大气,岁月的痕迹清晰的刻在它的脸上。那些吱呀做响的木门木阶梯,那些几经风霜,斑驳褪色的壁画,无声的述说着它的沧桑。大部分时间它是安静的,像一个年长的智者,居于山的一禺,静看世间的浮华,沧海桑田的变迁。可是当我进入这座寺院,便被它的奢华沉重所震撼。那辉煌瑰丽的金顶、彩幡和镏金宝幢,它是那样气势磅礴,生机勃勃。 整个下午,我们就在这个大城池里流窜。七拐八弯的小道,层层叠叠的建筑,偶尔的抬头一瞥,都能看到历史的尘埃飞散在阳光中,而我们却都不由自主的沉淀在了哲蚌寺的独特气质里,久不肯离去。
|
转自:http://yueguanghupo.blog.sohu.com/66741742.html27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