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墨脱之行

[游记]墨脱之行

2007-07-16    cjwsjy.com.cn

挑战“天路”

8月16日至27日,长江委主任蔡其华率队考察了西藏林芝水利,重点是墨脱县。

西藏,在长江委领导心中有着不同一般的份量,特别是水利部“三定”方案将西南诸河的水行政管理职能划归长江委后,长江委领导更是将西藏水利建设事业时刻挂在心上。在此之前的今年6月份,蔡主任已率队考察过西藏水利。这次考察既是上次考察的继续,更是上次考察的深入。

墨脱,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也是整个西藏降雨量最多、水能资源蕴藏量最大的县,但水资源开发量极低。全县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全县下辖7乡1镇50个行政区,2005年全县人口10019人,主要以门巴族、珞巴族、藏族为主。

墨脱,交通条件极其恶劣,给考察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危险。但执意前行的考察组一行没有为任何困难所影响。

16日,考察组一行从武汉飞到成都,刚住下,蔡主任就要求随行专家铺开地图,了解墨脱的有关水利水电开发情况。规划、枢纽、地质、施工、科研多方面专家,一一介绍情况。蔡主任一边认真地听,一边提出一些问题。

17日,考察组一行抵达拉萨后,简单吃完午饭,不顾旅途疲劳和高原反映,随即乘车直驰数百公里以外的林芝地区。

坐了近10个小时的车,考察组到达林芝八一镇,大家已累得疲惫不堪。休整一宿后,第二天一大早,继续向墨脱方向前行。

车越往墨脱方向开,越感到了道路的艰难。满眼是不知名的灌木丛,数人方能合抱的大树,莽莽大山,冷峻岩石,以及高高的蓝天,飘飞的白云,沿途一切的一切,都使人感到了这里的原始与寂寞。

从波密到墨脱,只有100多公里,但这一段行程却让外地来的司机不寒而栗。从拉萨开来的车通通停在了一个叫八十K的地方。所谓八十K也就是80公里的意思。在内地交通条件好的地方,80公里,应该是一个不长的概念,“弹指一挥间”就可达到,可是,在这里,却是一个让人“谈路色变”的里程,汽车要行走10多个小时才能够走完这几十公里的路程。

那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啊!大多数的地段,根本不能称其为路,刚好只有一车宽,并且凹凸不平,经常把坐在车内的人颠得老高老高,颠得满身生疼。更何况,路旁就是万丈深渊!考察组车队通过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嘎龙雪山时,更是弯来绕去,险像环生,用了1个多小时才翻过那座让人万分畏惧的大山。

更让人恐惧的是,路两边树丛中的蚂蝗,只要一下车,它们就神不知、鬼不觉地“飞落”到了身上。尽管严加防范,穿上了迷彩服、长袜和蹬山鞋,仍然有好几位考察队员被蚂蝗“亲密接触”,丝丝鲜血挂在腿上。

最危险的是山上的滚石和泥石流。墨脱是多雨地区,考察组车队在路上开着开着就下起雨来,松软的路面更加打滑。有好几个地段,车简直没法通过。在离八十K大约5公里的一个地方,遇到了一条山洪暴发的小河,车子必须通过这条洪水猛涨的山区河。在这里,车,进不了,退不回,真是进退两难!县里紧急调来一辆推土机,折腾了2个小时,仍然未能将河流隔断的路“填浅填平”,最后只好让空车开足马力猛冲过河,考察队员则分批用推土机运送过河。

就在快要到达墨脱县城时,在一个路窄山险的地方,蔡主任乘坐的小车突然开到了悬崖边,情况万分紧急!幸亏司机经验丰富,加之车速不快,总算“悬崖勒马”,安全停下。司机一检查,发现原来是方向器失灵了。真是危险之极,想起来让人异常后怕!

考察组所要考察的坝址并不在墨脱县城,尚在距县城30多公里的背崩乡。从墨脱县城到背崩乡完全不通车,山路崎岖曲折,泥泞不堪。考察组虽然备了马匹,但马鞍是托货物用的木架鞍,人骑着也很不好受,骑马、走路都是难事,且充满危险。

在蔡主任的建议下,部分走得筋疲力尽的考察队员陆陆续续地骑上了马。蔡主任则坚持步行并走在最前面。头上是炎炎烈日,热得汗直流,衣服全部湿了。蔡主任不时用毛巾在路边的山泉边打湿后擦一擦脸又继续赶路。由于路上带的水不足,沿途前不巴村后不着店,除了大山还是大山,大家只能省着喝,有的渴得难受的队员干脆喝起了路边的山泉。在经过10多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后,终于于下午5点半钟达到了考察的终点——背崩乡,大家虽然没有一点力气欢呼雀跃,庆祝胜利,但考察队员都感到了一种完成既定目标的光荣,体会到了一种挑战极限后的喜悦和自豪!

“十大记录”与“九死一生”

这次墨脱之行,对考察组的大多数队员来说,都是史无前例的;对这条“天路”来说,也是史无前例的,据说,从解放以来,还从来没有这样高规格的考察组走过这条路。(也从来没有一个副部级以上的干部去过那条路)。

考察组虽然一路千辛万苦,但沿路充满了欢快和乐观精神。在路上遇到的种种艰难、尴尬、趣闻,被蔡主任和其他考察成员一路走一路“总结”出了“十大记录”和“九死一生”。

“十大记录”是:一辆考察车方向盘失灵;两位队员摔下马来;三位队员被蚂蝗所咬;四位队员全程步行(包括考察组组长蔡其华);五位队员脚掌起泡;六十公里徒步考察(由墨脱到背崩乡考察往返路程);七十二小时考察行程(从墨脱到背崩考察一共用了3天时间);八面威风的考察队员(考察组组长蔡其华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九死一生的人生历程(考察组队员沿途遭遇很多困难与危险);十分圆满的一次考察。

“九死一生”是:一是坐车——颠死;二是走路——累死;三是骑马——摔死;四是蚂蝗——咬死;五是喝水——憋死(男女考察,诸多不便);六是缺氧——闷死;七是蚊子——叮死;八是不能洗澡——脏死;九是悬崖陡壁——吓死。

这些带点文学色彩的概括,形象地记录了墨脱考察一路遇到的真实而特别的艰难困苦。

尽管吃了那么多苦,但考察队员们个个都觉得值!因为在这里,每一个考察队员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西部,真正体会到援藏的重大意义,也更进一步感受到了长江委在西南诸河承担的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正是怀着这样的情谊和责任,蔡其华主任到长江委工作后已三次进藏,特别是今年就两次进藏,走遍了西藏自治区七个地(市)中的五个地(市),历经坎坷,把长江委人对西藏自治区水利事业的关注、对艰难环境下生活着的西藏人民的关怀带到了考察到的每一个角落。每到一处,蔡主任和考察队组一行都要深入了解当地有关情况,嘘寒问暖。8月20日,在考察背崩乡途经亚让村时,当了解到该村经常遭遇干旱,甚至村民饮水都很困难,蔡主任当即表示,要积极争取资金,修建引水渠道,帮助解决其饮水困难和农作物的灌溉。在考察背崩乡时,爱红乡长告诉蔡主任,由于交通不便,运输成本十分昂贵,每瓶矿泉水卖到了15元,乡里的经济十分困难。为此,蔡主任代表长江委向该乡捐赠3万元。据悉,该乡所有工作人员一年的工资费用也只需2万元,长江委的捐赠对他们是一个多么大的支持啊!

墨脱,由于交通闭塞和电力短缺等原因,当地经济发展速度还相当缓慢。在这里,目前还不能使用有线电话,手机也根本没信号。县里的商店、学校、医院、政府办公条件等等都比较差。这里的一切给考察组以深深的震撼:墨脱太需要交通,也太需要开发丰富的水电资源来提升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了。

考察过后,蔡主任代表长江委向墨脱县和背崩乡进行了捐助,并指示考察组及长江委有关人员,一定要加强长江委在西藏的工作力度,一定要加快林芝水利综合规划的工作的进度,一定要认真担负起流域机构在西南诸河的开发和水行政管理的重责。

蔡主任一行满腔热情地关心西藏水利建设事业的举动,深深地感染了西藏自治区的领导和地方政府的同志们。17日蔡主任一行考察组到达拉萨机场,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次仁、副秘书长李震到机场迎接,献上洁白的哈达;次仁副主席亲自陪同蔡主任一行到达林芝地区八一镇;为确保蔡主任一行考察安全,自治区政府还给考察组配备了警卫和医生;自治区水利厅厅长白玛旺堆、林芝地区水利局党委书记洪强等人全程陪同考察。

在墨脱,县委副书记张海波、水利局杨局长等在前往背崩的途中,对考察队一路悉心照顾。当过一座独木桥时,张海波副书记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扶着每一位考察队员过河。当得知蔡主任乘坐的车在路上出了故障时,县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亲自驾车前去迎接。殷殷真情,随处可感。考察队返回拉萨时,县长尼玛亲自送到几十公里外的八十k,临别时,他把一大袋兰花草,热情地送给考察队员。背崩乡爱红乡长,临别时也深情地送给考察组一小袋小米!其实这哪仅仅是小米呢,分明是墨脱人民一颗火热的心、一片深深的情、一份殷切的期盼……

任重道远

这次考察非常成功。

这次考察的收获在于:加深了对西藏林芝地区水资源状况和重点开发项目概况的了解;强化了流域机构对西藏地区的水行政管理职能,推进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良好结合;加深了与自治区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友情,为进一步做好林芝地区水利综合规划及墨脱水利枢纽前期专项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对促进地区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有着深远意义。

对这次考察,西藏自治区政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8月27日,得知历经艰险的考察组凯旋归来,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会见了蔡其华一行。他对考察组不畏艰险、深入考察、关心西藏水利事业表示衷心的感谢。当他得知长江设计院在西藏成立分院时,高兴地说,有这样一支搞过三峡工程设计的队伍在藏落户,我们放心。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胡春华也专程前来看望考察组。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次仁动情地说:“蔡其华主任率领的考察团自8月17日进藏以来,不顾高原反应、身体不适,历经10余天时间,翻越嘎龙雪山,穿越原始森林,战胜滑坡和泥石流等艰难险阻,圆满完成了墨脱水利枢纽的考察。蔡其华主任三进西藏,走遍了西藏七个地(市)中的五个地(市),充分表明了蔡主任和长江委对西藏水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西藏农牧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在自治区领导的印象里,最近几年来,长江委援藏工作很有特点,尤其是采取物质、资金、技术三方面措施并举,有力地推进援藏工作,成效显著。如成立了援藏领导小组,建立配套的管理办法,制定了援助计划。长江委领导小组成员及10多个部门的领导都先后多次考察过西藏。从2001年至今,长江委共派出援藏干部3批22人赴西藏工作,派出短期技术人员300多人次支持地方水利工作,帮助对口援助地区完成了水利项目工作计划、建设管理、防洪预案、村村通电等技术和规划文件。参与和指导了一批水利工程项目的验收,为当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做了大量工作。在人才培训方面,充分利用长江委技术精、专业全的优势,采取走进去请出来、办培训班和带队伍多种形式为西藏培养水利技术和管理人才。筹资为西藏举办了项目法人、计算机知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等各类培训班,累计培训水利干部职工320多人。为西藏的水利事业发展培养了急需的人才。长江设计院于今年8月27日在西藏成立分院,进一步将技术援藏及有关水利工作靠近西藏前沿。多方筹措援藏物质和资金,无偿援助西藏水利部门交通工具、办公用品、仪器设备,为西藏水利部门援建的计算机网络和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现已全部调试完毕投入运行,为西藏无偿投资建设的培训中心大楼明年即将竣工投入使用。“十五”期间,为西藏捐赠的仪器设备和援建的站房折合资金500多万元,同时,帮助制定水土保持规划,落实治理经费,援建水电站等等,为促进西藏水利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次考察,又为长江委的援藏工作增添了新篇章!

的确,这次考察,对长江委人而言,意味着选择了一种挑战,体现了长江委人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责任感。正如蔡主任在考察结束总结的那样,考察组满怀对西藏自治区人民的深情厚谊,知难而进,不畏艰险,缺氧不缺斗志,缺氧不缺精神,发扬“特别能够吃苦、特别能够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圆满地完成了考察任务,交上了一张满意的答卷,在长江委人的治水历史和水行政管理历史中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但是,长江委人通过考察也深深明白:西南诸河的水行政管理业务还是万里长征才刚刚迈出第一步!

是啊,西部需要水利,墨脱渴望开发,长江委人还任重道远……

转自:http://www.cjwsjy.com.cn/News/Company/200610092883.htm30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