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墨脱游记 |
[游记]墨脱游记 |
2007-07-24 97tour.com |
墨脱游记,墨脱旅游欣赏,墨脱旅行日记 现在,像顿珠这样上过学的人在墨脱总人口中已有一半以上,他们改变著自己,也影响著周围的人。图腾于是就渐渐地消失了。 意识的诞生 生活在深山丛林里的墨脱人过去不知钱为何物。然而近些年来,钱意识却像一阵风一样,在墨脱男女老少身上一下子萌生了。 墨脱地处西藏东南的角落里,这里的门巴、珞巴族人过去从来是自给自足自产自销。即使背上当地产的麝95、熊胆、藤竹器和大米出山,也只是极不等价地和外界交换一些生活必需品。在他们看来,一张面额甚高的钞票抵不上一竹筒盐巴或几尺布实惠。许多门巴、珞巴妇女把闪闪发亮的硬币凿个洞、用绳子穿起来作项链。 这次去墨脱前,有人劝我们少带钱,多带东西,说这样用起来方便。可进去后发现,墨脱人对钱的重视早已大大超过了物品,物物交换已经很少见了。 进墨脱的路上,看到我们背著东西吃力地前行,有的小伙子提出帮我们背,但条件是按东西多少和路程远近付现钱。在村寨里投宿或吃饭,主人非常热情。临别,当我们寻问食宿费用是给钱还是东西时,几乎每户人家都不例外地说:还是钱吧。 一些人还专门到我们住的地方兜售自家的竹器、藤器,开口就是多少钱一个。我们问为何不要东西,他们说现在道路方便了,钱可以用来到山外买来自己喜欢的物品,还可以攒起来以备急用。 珞巴猎手伦珠多吉每次出山卖自己猎获的麝、熊胆前,总要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拉萨及内地的行情。他自豪地说:“我每次都能卖到好价钱。” 一些墨脱人已开始学著赚钱了。邦辛村21岁的门巴小伙子德庆把村里的土特产背出去卖,再买回墨脱短缺的胶鞋、烟酒。他第一次就赚了500多元。 今年35岁的扎西则卖掉了房子和家产,带著妻子孩子离开墨脱在山外办起了咖啡屋,成了墨脱门巴农民中第一个放弃土地专门经商的人。 “鬼人”今昔 白玛德丹年轻时是墨脱地东村有名的美人,可当地就是没人和她恋爱,更没人敢娶她。 这位美貌姑娘面前竖著一道令小伙子们不可逾越的屏障:她是“鬼人”。 墨脱偏处西藏东南隅,过去崇信原始宗教,人们被分成白骨头、中骨头、黑骨头三个等级。各种骨头的人相互间不能通婚。“鬼人”则是黑骨头中最卑贱的,被认为是“以人形出现的鬼”,“会给人带来疾病和灾难。” 白玛德丹因母亲生她时死了,被说成是在娘胎里缠死了母亲,是鬼人。她从小不能和别人家的孩子一起玩,否则会给人家“招来灾祸”。 改变白玛命运的是一位叫旺杰的藏族人。他1962年随人民解放军来到墨脱,他懂得世上并没什么鬼神存在。旺杰很快爱上了白玛,继而娶了她。 紧接著,墨脱所有的黑骨头及“鬼人”也逐渐得到了解决。他们与其他“骨头”的人平起平坐,分得了同样的土地,孩子同样能进学校接受教育。 如今,五十出头的白玛德丹已随丈夫到了西藏新城八一镇,在一家国营书店当售货员。四个孩子都上过学,有了工作。 在白玛的故乡墨脱地东村,27岁的扎西顿珠告诉记者:“我们这一代人已不相信人与人之间有什么贵贱之别,我们谈恋爱交朋友时从不考虑对方是什么骨头等级。” 事实上,今天的年轻一辈对“骨头”等级已不甚了了,更不知“鬼人”是什么了。 医生取代巫师 居住在西藏墨脱县的门巴、珞巴族群众,过去有病只能找巫师,现在则可以方便地找到医生,所以他们对疾病已不再恐惧。 墨脱潮湿、炎热,疾病易于流行。据老一辈人讲,过去墨脱每年有许多人死于痢疾、疟疾、难产等,麻风病人几乎每个村落都有。人们一旦生病染疾,只有请巫师跳神驱鬼,吃的药都是“神山”上的“神土”。 1962年以后,政府不断派来精通医术的医生,带进大量药品。同时,一批批门巴、珞巴族青年被选送到拉萨及内地学习医学。他们学成归来后,与汉族、藏族医生共同建起了县医院和八个乡卫生所。 |
转自:http://www.97tour.com/tibet-travel/motuo4/index_2.html22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