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墨脱游记

[游记]墨脱游记

2007-07-24    

封山季节
进出墨脱必须要翻越喜马拉雅山的东段及其余脉,所有的山口在每年的12月至来年6月期间都被极厚的冰雪覆盖,其积雪量不仅填满整条山坳和灌木带,而且还经常下到林线以下,在一些地带形成冰面,雪崩、陡峭的地势、暗藏的裂缝和较长的冰雪带不仅给修公路带来麻烦,也给进出墨脱带来极大的危险。这一段时间是墨脱的封山季节,几乎所有的进出活动都会停止,墨脱开始它长长的冬季时光,直到第二年的7月。
开山季节
由于气候和交通环境的恶劣,进出墨脱最好选择开山季节前往。每年的7-11月是墨脱的开山季节,但7月和11月还处于融雪和积雪阶段,道路难行,危险重重,只有每年8-10月的三个月时间才是进山的黄金季节。常年居住在墨脱县的门巴族人、珞巴族人、汉人及驻扎在中印边境线上的边防官兵们的一切生活必需品,都是在这仅有的三个月开山时节,靠人工背过去的,一般人要进大峡谷,也必须请人背东西,由此诞生了一个特殊的职业——背夫。

踏上征途

T1:从波密—24K—嘎隆拉山雪山口—52K—80K

12日早4:40分,闹铃响起,起床、洗脸……背上家当来到交通大酒店与林业局的大部队汇合。大酒店门口,一大群人在忙碌着,每个人都在检查自己所要带的行李,然后装到车上去。6:10分一行23人(背工13人、墨脱县林业派出所1人、林业局1人、队员7人再加我一头驴子)五车开往今天的中转站24K。昨天的消息还是开不到24K,在途中有一处很大的雪崩把路给拦住了,早上得到的消息是部队的工程队刚把路开通,看来第一天的出行还是比较顺利的。外面下着小雨,车子在尚为浓重的夜色中慢慢地行驶着。到达刚开通的雪崩处时,大家都下车来看。当时的情景就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惊”:惊大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性,惊自然界这非凡的创造力,惊人类不断增强的适应力——出现在眼前的一段冰雪长廊,在长近百米的雪崩处,被人类硬生生的开出一条冰雪之路。不到三米宽的雪路,两旁高达10至20米高的雪墙,就如一件绝世艺术品展现在众人的眼前。车子开过时,就如开在另世界一般。那真是一种震撼!

到达24K已经7点多了,出县城时的小雨在这已经下得很大了,但这没能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在下车略为休整后,就开始了翻越嘎隆拉雪山口准备。身上穿着已经穿了三年的冲锋衣,可以因受过太多的磨损,防水效果可说是很差了,没走多久就差不多全身都湿了。在路上根本不能停下来休息,站在路上被寒风吹的感觉绝对不好受。行进雪地后,慢慢的雨小了,却下起了雪。此时满脑子只想着快点走到哑口,翻过雪山。在接近哑口时遇上三三两两的人从里面翻山出来(他们需要从外面背物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在雪山上,已经没有初次见雪山的激动和震憾了。而是只感叹上天对自己的厚待,山项的温度不是很低,大根零下五六度吧,否则我只能成为一个冰人永远地呆在上面了。在这白雪的世界里,你只能感受到自己永远是最微小的,你只有拖着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的往前走,然后到达你的目的地。在嘎隆拉雪山口处,我与林业局几个人一起合影(他们可都有背夫的,可怜就只有我,独自背着近40斤的背包)。刚拍完照,我就往下跑,那可真不是人呆的地方,在我全身湿透的情况下,站在那的我只有全身发抖的份,那滋味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冷”字能道尽的。下山的雪路,对我而言就轻松多了。一路飞奔而下,很快把同行的人远远地甩在后面了。

没过多久,就看到52K处的房子了,迎接我的是一位白胡子的老爷爷。他看到我之后,兴奋地拉着我问这问那,然后拿起相机来给我拍照。我应付了几句就先跑到房子里换衣服了,可不能让自己冻着,万一生病可不是闹着玩的。换好衣服出来,来到内间,才发觉这里竟然有好多人。一大群人围坐着,桌上摆满了电脑和材料,竟是一个指挥中心。这时那老爷爷过来了,聊了一会儿才得知,他叫徐永泰、武汉人、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他们是去年11月份进来的,一直没出去过(也出不去——封山),准备修建一条从24K——52K的隧道,现在已经勘察得着不多了,马上要出去了。徐工是一个非常开朗的人,平时酷爱摄影,在工作的同时经常拍摄点东西回来,再印刷成册,最后他还告诉我,在我们之前已经有六个人进来了。还有一个是温州人,现在在隔壁的老乡家里。我赶紧跑了过去,找老乡去了。陈方松、温州人、三十五岁上下,在拉萨做生意已经近六年了。聊了一会他还硬让我带上几包榨菜,说这是自己浙江产的,这边没得买的。当时我,心里一阵莫名感动,我们约好在墨脱再见。

回到原来的那户人家,其他人也都下来了。他们让老板烧饭吃,我是自己下了点面条。下午,我们将到80K,那里是进入墨脱的货物中转地,去时只有两辆车,林业局的坐吉普车,我与十几个背工坐货车。外面还下着雨,货车厢用雨布盖着,上了车见里面坐着那十三个背工,全身都还湿湿的,相互依靠着取暖。我问了一下,竟然连中饭都没吃,我把放在外面的三个鸡蛋及一包香烟给了他们。车开动了,可没开几步就不对劲了,在这崎岖的山路上,货车抖跳的历害,坐也坐不住、站又站不稳,苦啊!一路过来的颠簸感觉比爬雪山还累。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边上的一位小伙子竟然直接躺在车厢底板上睡着了,我坐着屁股都痛,小心头别撞去啊!同时心中感叹,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睡着,可想此时的他是累、饿、冷——而这一切只是为了生活。熬三个多小时,车子终于到达80K了,问了下住宿情况10元/人,吃饭也是10元/人/餐,想想今天够累了,就不睡账篷了。

傍晚时分,原先在雪山上遇到的几个人也搭车进来了,他们住在上面点的一户人家里,我们相互间窜窜门,各自吃完晚饭后,也就早早地上床休息了。一整晚睡得死死的,看来真的是累了

我这些天都在写整个出行中的日记,会不断进行更新的(续)

原始链接:http://post.baidu.com/f?kz=121706375
转自:30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