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孤岛墨脱 |
[游记]孤岛墨脱 |
2008-05-22 sina.com.cn |
看到姐姐(http://blog.sina.com.cn/u/1247056067)在博客上写她去过的地方,真是多,比我多多了。数量上比不过,比比稀奇吧,我去过的最难得的两个地方,一个是西藏墨脱,一个是西沙群岛。为此特意将当年的照片扫描出来,给大家欣赏一下。 墨脱是西藏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位于西藏的东南角,面积只有3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只有 17年前的1990年,我跟随我们军区摄制组坐直升机飞进墨脱时,中国人知道墨脱的没几个。不要说别人,就是我们成都军区,进过墨脱的人也屈指可数。我因此很骄傲,常常向人吹嘘,自己去过墨脱,是坐在直升飞机上,具体的说,是坐在大米袋上飞进墨脱的。 有文为证: “天空很晴朗,一片云也没有。我目不转睛的看着舱外。听人说飞进途中半小时内就可以看见几个季节的变化和几种地貌。 果然,先是如林芝一样的丘陵,草枯叶黄,寒风瑟瑟。很快出现了沙地。那沙地因处于完全封闭、未被侵入的状态,所以显得光滑而又柔和,一道道被风吹出的水纹一样的图案,让人完全感觉不到沙漠的恐怖。沙丘中夹着一条碧绿的小河,我猜想那河水一定很深(恐怕河也不小),否则怎么没被沙地吞没? 几分钟后,我看见了雪山。群峰巍峨,十分壮丽。在蓝得耀眼的天空衬托下,那份儿宁静和洁白真令人如走进神话般的境界。我坐在机舱内,似乎也能感受到那份儿冷硬和千年不化的寒冷。 然而,刚飞过雪山,瞬间,一片郁郁葱葱的亚热带丛林就出现在了我的视野内,真是奇迹啊。密密匝匝的绿树夹着一条白色的溪流连绵不断地在我们的身下起伏。刚才还是白雪皑皑的冬季,转眼就变成了热烈蓬勃的夏天。 这时我听见有人说,到了。我低头,见山洼中有一片被绿色环绕的巴掌大的平地,四周排列着火柴盒一样的房屋,那就是直升机将要降落的地点,墨脱某边防营。” 这是我那年去过墨脱后,写的“飞进墨脱”,文字笨拙,但很真实。我在文中写到的那个雪山,正是多雄拉雪山,海拔4800米。它像一道坚实的屏障,挡住了西藏高原的严寒和风雪,也挡住了墨脱与外界的通道;而在墨脱的南面,与印度接壤,孟加拉湾的热气流令它有了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 我当时是12月份飞进去的,穿着毛裤羽绒衣,一下飞机简直热坏了,连忙轻装。一眼看见营区的房前屋后,到处开着蔷薇花,真感觉到了世外桃源。四周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我们去门巴人聚集的背崩乡走访,一路看见树上挂着无人采摘的黄橙橙的柠檬,还有芭蕉丛,橘子树。走进村里,房屋多为木头搭建,家家门前堆着高高的柴禾,炊烟袅袅,鸡鸣狗吠,很是热闹。一些孩子看见我们的记者扛着摄像机,也拿起木棍扛在肩上学样子。妇女们围着井台在洗头洗衣服,见到我们有说有笑的,一点儿不拘谨。因为日照厉害,他们在井台上盖了个凉棚。那气候,那植被,那感觉,简直有点儿像西双版纳。 墨脱可以种水稻,岂止是水稻,它四季如春,雨水充足,阳光也充足,种什么长什么。可惜由于交通闭塞,墨脱的发展非常缓慢,至今县城里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所有的交通工具就是两条腿,不要说走出墨脱,就是从墨脱下面的乡走到县城,也得翻山越岭好几天。 墨脱的确如孤岛般孤独。 可是今天我上网一检索,关于墨脱的文章,竟然有8万多篇,很多人不光是知道,还走进去过。仅仅是记录走进墨脱的文章,就有几千篇。现在这些旅行者可真是厉害。显然墨脱已无法安宁了,无法“藏在深山人未识”了,我也什么可炫耀的了。 不过我还是想讲讲墨脱。 我相信那些去过墨脱的探险者,旅行者,恐怕很少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墨脱不仅仅是孤岛,还是边境线。有边境线,就得有人守卫,就会有我们的边防军人。 墨脱的海拔落差很大,最低处740米,最高处4800米。这样一个落差,便是很难修通公路的主要原因了。要进墨脱,那路完全没有一寸平缓的地势,悬崖峭壁重叠,急转弯一个接一个,。加上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都在该县境内,急流险滩处处。走这样的路,人要借助手,骡马得来回倒腾它们的蹄子,稍不慎就可能跌下深渊。有人说,鲁迅先生关于“路是人走出来的”那句名言,在这条路上无效。千百年来,有多少人踩马踏,它仍成不了路。 除了危险,还有非常可怕的蚂蟥区。有位连长带着狗去巡逻,经过蚂蝗区时,狗竟被蚂蝗活活咬死了,光鼻孔里就拽出20多条。他自己也伤痕累累。战士们行军经过蚂蝗区,衣服被咬成网是常事。除了蚂蝗,还有毒蛇和毒蚊。曾经有两位去墨脱演出的西藏军区文工团的演员,因被毒蚊叮咬感染而死,还有一位战士夜里站哨,被眼镜蛇袭击而死。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0c93101000de8.html31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