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藏林芝地区察隅游记(林芝)

[游记]西藏林芝地区察隅游记(林芝)

2008-07-22    qyoo.cn

更新时间:2007-07-16 kuailv.com 【大中小】

作者: 风与鹤

沿着川藏南线向西,在八宿县与波密县之间,有一个然乌镇。川藏南线在这里有一条支线,通往西藏的察隅县。由于这是一条支线,所以一般游客很少涉足。其实察隅真正是西藏的江南,海拔 2000米左右,水源丰富、风景秀丽。著名的麦克马洪线,横亘在中印边界。这里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硝烟,一派和平景象。这里还有一个少数民族村——僜人民俗村。保持着僜人的古老风俗。

我们于2006年3月22日下午来到了然乌。游览了海拔4000米的然乌湖。(湖边有通往来古冰川的路。)

当天住宿在然乌。这里最好的房间,普通间50元。没有电视。

3月23号 星期四阴

早晨起来,窗玻璃上都结了冰,室内的温度只有1℃,这里比北京晚一个小时,早晨七点多仍然一片寂静,什么声音都没有。划开窗玻璃上的冰往外看,一片洁白。

10点多钟,我们提着行李下楼,路上的雪开始化了

我们打扫干净车上的积雪,离开然乌,上了察然公路,前往察隅。一开始路不错,汽车一直沿着然乌湖前进,路上虽然有雪,但还不算太滑,转了几个弯离开了然乌湖开始爬山,山越来越高,天又开始下雪。四周白茫茫的一片,周围的山都看不清,只有公路两旁的标志杆指示着公路的方向。我们沿着公路标志杆前进,幸亏这一段路是比较恶劣的沙石路,要是好路肯定打滑,那我们绝对走不了。北风呼啸,雪花飞舞,我不敢停留,尽量保持较高的速度,把紧方向盘,一面打滑,一面往上冲,不上去的地方,我就把车倒下去,到一个较平的地方再往上冲。终于我们看到了经番,知道到了山顶,赶快减速。但是这个山顶非常小,立刻进入了下坡,前方100m停着两辆大卡车,我赶紧踩刹车,不停,拉紧手刹,车还是不停,在雪地上滑行。我老伴有点紧张,我安慰她说没问题能停住,但是车没停,又慢慢向前滑行了50多米后,撞在卡车的尾部。

我下了车,一边看车,一边赶快穿大衣换鞋,大车的司机听到我们的声音,也下了车。我跟他说,两个车追尾了,他还不相信,过去一看,我的车撞在了他的备胎上,鬼脸撞裂,好在不严重。

这个山口叫德姆拉山口,海拔5千多米。车停好后,我们踩着厚厚的积雪在山口照相。我想,如果再晚15天,就没有雪了,到那时路就好走多了。

然后开车小心翼翼往下走,一点不敢大意,刚才就是教训,遇到情况根本刹不住。阳光出来了,山白茫茫一片,不戴墨镜,根本睁不开眼睛。但雪还在不停的下,刚才卡车司机告诉我们,山上天天下雪,晴天化得快一点,阴天化的慢,但这里是雪山,永远有雪。

下到4200多米进入察隅地区,路上的积雪没有啦,变成了积水,车子一过溅起一片泥水,车玻璃上挂满了泥浆。下到3000多米时,地也干了,周围一片绿色,没有一点儿积雪的痕迹,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我们沿着察隅河顺流而下。路旁嫩绿的松树,清澈的河水,满山遍野的桃花怒放。这里的桃树都高高大大,密密麻麻的满枝头花朵,从没见过这么美的桃花。虽然路还是土路,但路面还好,有人维修。沿途的风景非常美丽,雪山又成了一道风景。

路上车很少,人也很少,只有牦牛和山羊不时通过公路,想到刚才在雪山上惊心动魄的一幕,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了。

下午4点半,我们到达了察隅。这里海拔2,300米,是西藏的江南。

全程174公里砂石路,我们连走带玩用了6个小时。

3月24号 星期五 晴

一大早,察隅街头的大喇叭就开始广播新闻,这里现在还是统一放广播。

我们9点多钟,到县武警大队办好边防通行证,10点出发前往下茶隅。出了察隅县城,就要边防通行证了。

从察隅县城到下察隅路很不好,这我们在出发之前已经作过充分的调查,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坑坑洼洼的小路沿着察隅河沿江而下,河水很清澈,路旁参天大树,地上一层层掉落的松针,很有大森林的味道。看到路上不时出现的大宣传牌子,才知道这里属于著名的慈尼山国家森林保护区。

下午一点半,走了70公里到了边防军的检察站,我们出示了武警大队开的边防通行证。这个通行证只能往右到下察隅。而麦克马洪线要从这里往左到边防部队一连前线。一般不允许人去,无论我们说什么也没用,除非有边防部队的通行证。从这个检查站前行3公里就到下察隅,但这3公里路实在难走,我们千辛万苦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下察隅。下察隅是个镇,很贫穷。全镇才6000多人,没有一点财政收入,镇政府的全部开支,都由国家拨款。附近有一个有名的僜人村,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村落,说他们是少数民族,还不够格。56个少数民族中没有他们,他们的人数(1300人)和文化够不上一个民族的标准。

汽车通过下察隅,开始爬山,几公里以后,就看到了僜人村。现在村里的建筑物都是由政府帮助建的,很统一,老远就看到一色的兰屋顶。这里人民生活有了初步的改善,已经完全没有原始部落的样子,还有极少数的老房子,作为文物保留下来。

村里静悄悄的,只有几个孩子在玩耍,我们问孩子大人们都去哪儿了,孩子们说都去干活了。我们见到一个小姑娘站在家门口,就请求到屋里看一看,小姑娘很痛快,打开了房门,我们走进去,房子是新盖的,厢房里住着她的奶奶,还保持着一些老传统,穿的民族的服装,在黑黑的屋子里坐在火炉旁烤火,抽着长长的烟袋,一脸的沧桑。

这里除了老人还保持着一点儿民族特色,年轻人,尤其是小孩儿,一点儿特征也都找不到了。孩子们的普通话说的比当地的汉人都要好。科学、文化、技术是无坚不摧的利炮,能改造落后,能把人们拉到现代化的生活中来。现在流传的一些传统习惯,不知道是自然流传的,还是人为的,这还能够流传多久呢。

我们离开僜人村往回走,正赶上下察隅小学放学。孩子们都很天真可爱,看见我们的车都站在路边行队礼,令我们非常感动,他们在这么泥泞的路上要走很远,赶来上学,下了学还要走很远的路回家,但见了我们都很礼貌,很有教养,我们照了几张照片儿,其中有一张我们照得非常满意。孩子们单纯朴实就像这里的环境一样,还没有受到污染。

下午6点我们回到了察隅县城,找到边防军的团部,在传达室和值班人员说明情况,希望能够帮我们开一张到边界的通行证。团部领导同意给我们开,但今天已晚要我们明天再来。我们满心欢喜的离开。

在我们的少年时代,听到的不是明星们的歌声,而是中印边界的炮声。麦克马洪线对我们来说,十分神秘又十分遥远,今天我们终于来到了跟前,尺迟天涯,不让我们过去看一眼,我们不会甘心。

3月25日 星期六阴

我们在边防部队办好通行证后,前往大名鼎鼎的麦克马洪线,这里离印度哨所只有几公里,离印度的城市、机场也只有39公里,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看到印度的牛马猪羊和来往的行人。

这真是一片没有开垦的处女地,荒凉、原始、自然,几乎没有人类的污染。树林间烟雾蒙蒙,空气无比清新。除了几个边防连队,几乎没有人。

察隅河在这里变得非常宽阔,分成好几个支流,河床上长满了各种植物。

单程约90公里,其中约20公里烂路。

3月26号 星期日阴转晴

从察隅到然乌经过德姆拉雪山,要从2,000米爬到5,000米,而且山势较陡。我们吃过午饭后出发。

下午3点40我们登上了山顶。5点回到了然乌。174公里,走了4个多小时。

路书:

D1 3月23日 行程 然乌――然乌湖、德姆拉雪山(5000多米)――察隅 174公里

住宿 标准间 60元 吃饭 20元

转自:http://www.qyoo.cn/travel/youjishow.asp?id=24001039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