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第8天(10月29日):波密

[游记]第8天(10月29日):波密

2008-05-22    sina.com.cn

第8天
2005年10月29日:波密—林芝,晴转多云,行车253公里

清晨起床,推窗即见雪山。搬行李上车时,发现前档风玻璃上,竟然结了厚厚一层冰,看来这地方非但不干燥,夜间湿度还挺大。停车场边上宾馆锅
炉房的小伙子热情地拎了桶热水,帮忙浇上去融化。但后来向丰田车队的藏族司机咨询时,他们说只需要开着暖气往玻璃上吹一阵就行了。
我先丰田车队出发。出城不久,前方河谷雾气腾腾,啥也看不见了。穿过一段迷雾路段后,云雾开始消散,雪山、森林和河流又开始显现。有几个扛着三角架的
家伙,正站在路边拉开架式,后来再和他们相遇时,发现全部身着“XX摄影采风团”背心,乘坐两辆带专业司机的四川牌照的越野车。司机告诉我,他们从成都出
发,到这里已经花费了20多天。
在一处两江汇合的桥边,风光实在太美了,我停车拍照,随后四川那两部车,以及拉着老外的丰田车队,也都先后来到,一样停车,人全都欢叫着跑下来。那伙老外似乎也认得了我的车,有两个还向我HELLO、HELLO地打招呼。
再往前,又是一段20多公里的,比昨天临近波密前还要美的路段。在三四处宽阔的河滩地带,美景如画,我都停下车来,跑上河滩,对着雪山,森林,河流,
不停猛按快门。那伙从成都来的发烧友,更是气喘吁吁地扛着三角架跑来跑去。我对摄影并不在行,一直不明白这么好的光线他们为什么总是要用三角架,回来后向
一专业人士咨询,才明白了个大概。
出波密往林芝方向长约30公里的路段,可以称得上是川藏南线上最风光旖旎的一段。天空湛蓝,云朵洁白无暇,连绵的雪峰在清晨的阳光里显得更加雄伟神
圣,雪山下成片成片的森林七彩斑斓,山腰间有烟雾弥漫。宽阔的河滩弯成一条条优美的弧线,一江碧水,就在雪山下森林中柔情地流淌。偶尔有一两处由河滩围成
的大片滩水,清澈宁静,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倒影其中,美丽无比。鲜艳的藏式民居在树木掩映中显得生气勃勃,篱笆圈起的院子晒着青稞,成群的牛养在大片草甸上
悠闲地吃草……整个画面如梦如幻。我一路走一路想,如果交通条件改善,再过十年,不用,也许再过五年,这地方就会变得诸如九寨沟一样出名,成为又一个旅游
胜地。但这也是让人觉得最为可怕的事情。此行回来后,我就跟一位朋友说: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得抓紧啊,趁着那些地方被大规模开发成旅游景点之前去,要不又
要给他们糟蹋了!
在河滩边一处藏居木屋前,我下了车。伫依木栅栏,悠然见雪山。想起陶渊明来,心想他老人家到此,定会住下不走了,并在此终老。而我为什么不留下来,还要继续往前呢?是因为舍不得放弃拥有的东西,还是因为想着前面还有更好的风景?
这30公里的美丽风光,足足耗掉我两个多小时。而此前在左贡时,就打过电话给在林芝援藏的朋友,约好今天在八一见面的,真担心如此下去,天黑前能否赶到。
继续西行,河谷又开始收窄。千多年来聂赤赞普部落能够占据此地繁衍生息,百来年前波密王国还能够在藏东南偏安一隅,就是全赖着这高山深谷的庇护。按照地理
学家的说法,此地地处印度版块和欧亚版块冲撞、挤压、缝合的交接地带,由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质断层发育、隆起幅度较大,众多的河流像一把把利剑,将崇山
峻岭切割、劈穿,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峡谷。巨大的落差和多变的气候,也形成了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米堆冰川、世界上最为茂密的云杉林岗乡云杉林这样多姿多彩
的景色———这两处地方,齐齐上了最新评出的“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但是,大自然再神妙雄奇,也无法阻止人类征服的欲望。无论多么宁静的世外桃园,也
终将被现代化的筑路机械和滚滚车轮辗进。穿过深壑峡谷、越过高山峻岭的川藏公路,正显示了人类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非将天堑变通途的勇气。
道路仍在不停地扩建改造之中,柏油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不久驶上了正在修筑的路段,二车道的路基已经成形,但路面还没铺设,坑坑洼洼,坎坷不平,越野车
当然没问题,如果是开轿车进来,就要吃点苦头了。但估计这段路,一两年内也可弄好。其中一段路,一个车道被筑路的石堆占了,只剩一条车道,没人组织交通,
两个方向的车同时放进去,不堵才怪。好在司机们都互相体谅,该退的退,该让的让,我的车也被迫冲上石堆去让道,折腾二十来分钟后得以通过。
路虽难行,但风光依然是美丽的,上面的雪峰更加洁白,中间的森林更加茂密,下面的江水依旧潺潺,也就不觉得烦燥,趁着堵车的空档,还能够静心地仔细琢
磨这些山水。我发现,雪峰下面,往往形成一些细长的冰川,直接深入到密林之中,然后融化,形成一些直下的溪流,汇入到下面的河流。这条一直穿行于雪峰之
下、密林之中的美丽的河流,地图上显示叫帕隆藏布,最后在排龙汇入雅鲁藏布。
此后又驶上一段已经铺设好的柏油路面,继续傍着雪山,沿着帕隆藏布右岸蜿蜒而行。此段弯道较多,但路还算平坦,而按里程表的显示和所耗费的时间,我觉
得这一带应该就是通麦了吧,有印象似乎有人在网上说过通麦一段的路已经修好,天险已经不险了,不知是否准确。正在纳闷时,路过一工棚,坐在一大型推土机边
上的武警向我挥手,停下后听到他说:“前面有泥石流,你上去看看路是不是堵住了,如果堵了就回来叫我们,我们上去帮你推。”
我驱车向前,上了一段坡后,果然看到前方塌方状的现场。公路上方和下方的斜坡上均堆满了从山上面倾泄下来的一大片沙石,前方三四十米拐弯处的路面被堵
高了好几米,以我所处的位置观察,看不到那上面的情形,但看到对面远方停了两部越野车,七八个人都下来了,聚在路上往这边看,估计是路完全被泥石流覆盖不
能过了。于是,我掉转车头,回去叫那武警。那武警对从工棚里出来的另一武警说:我就说又堵了嘛,开推土机上去。然后又叫我:你把车掉过来,我坐你的车上
去。
载着武警上去时,从简单的对答中得知,此外为著名的102道班大塌方路段,2002年发生在这里的大滑坡,曾使川藏公路中断达7个月之久。此后泥石流
依然频频,成为川藏线上有名的心腹之患,一直找不到根治良方,只好派了武警的一支小分队、一辆推土机和一台挖掘机,常年驻扎在此,一但泥石流下来了就去推
走,以确保畅通。据称,此前已经发生过多起车辆经过时,恰好泥石流倾泄下来,而被推落山谷的惨剧。我又问他:通麦天险是不是就在这里?他说:不是这里,前
面十四公里,也是我们支队负责维护的。我问他:很险吗?他说:一边是大山,一边是大江,悬崖峭壁的,掉下去就完了,你说险不险?
还想再问,已来到现场,那武警跳下我的车,就上了推土机,站在上面指挥驾车的武警往前开。推土机轰鸣着就向前冲,速度飞快,让人觉得他们干这事儿已经
是家常便饭了。驶上那从我处的位置看上去非常险恶的泥石流路段后,只见推土机飞快地前后弄了几个回合,从它前面的料斗里将一些看上去是泥浆的玩意倒下江
去,并顺利地到了现场的另一边。我正犹豫着能不能过去时,后面上来的一部藏A牌的白色丰田越野车,停都没停就驶了过去。看着这车顺利过了,我这才挂了四驱
小心毅毅前行。经过泥石流路段时,泥浆仍然很深,让我明白了泥石流原来是这么回事。
回来后看到一网友的贴子,他们在今年春天进藏通过此路段时,现场也是这个样子。琢磨不透,对于此处的泥石流,难道没有根治良方吗?我这不通公路设计的人开出的方子是:架一个不会花费多大的桥,绕过这一段!
离开泥石流段后前行不久,来到了通麦,一个山谷中只有几幢房屋的小镇。因在泥石流现场拍照时,不幸中招,踩了路边的臭屎,到通麦后将座位下面的地毯也
扔掉了,从车后扯了纸皮箱来应付,又向小店的服务员借了刷子,在水龙头下清洗鞋底。小店的川菜回锅肉炒得真香,肥多瘦少,竟然扫荡了个一干二净。
饭后再上路,刚出通麦,见路右旁有“西藏易贡国家地质公园欢迎您”的牌子,就拐进那条小路,想看看里面有啥,进去后,发现空无一人,除一块石碑外也没
有别的东西。有箭头指着“博物馆景区1.4公里”,但却没有公路,于是作罢。回到路上,拐了一道弯后,来到江边一坐吊桥前,仔细一看,桥面竟然是木质的,
注明限速10公里,再细看桥头的安全行车规定牌,明白由此桥开始,就是著名的14公里长的通麦天险路段了。
很多人都描绘过通麦天险,我不想重复。路窄,弯急,坡陡,六个字足可概括。但我以为,其实这一段的地形远说不上险要,与怒江峡谷上来后那一段峭壁根本
没法相比。但为什么路会修得这样窄呢?明明可以铲平的坡,为什么就要弄得那么陡呢?我个人的结论,不管是不是错误的,在这里斗胆说出来,我认为是当初修路
的人偷工减料所致。所以我当时一直这样想:修怒江峡谷那段路的连长值得敬仰,而修通麦天险这段路的连长该拉去审判。
行过这14公里的一段,花了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其间一直挂着二档,偶尔下急弯陡坡时换成L档,以防刹车失灵。因为路窄,主要的麻烦是会车,由于我左侧
是江,右侧是山,会车时我靠里侧,理当主动退让。常常是老远听到前方喇叭声,或是看见有车来,就先找个稍宽的地方,尽最大可能靠着山壁,等对方的车过来。
在一处小木桥前面,我在让一辆军车时,被告知后面还有6辆军车,足足在那耐心等了十分钟。此后,在一处坡陡弯急路滑的地方,迎面碰上一辆小面包,那司机也
往里靠,大约是认为我的越野车性能好,示意让我走外侧的一段泥路,我不肯干,虽然危险性还不足以吓倒我,但主要是心理上不舒服,按交通规则,我应该靠里侧
的,凭什么要走外侧呢。僵持了一阵,我又尽量往里靠,轮子几乎压着山壁,汽车也倾斜了至少二十度,尽量使左侧腾得更宽一下,小面包才肯过去。
好在经过时是晴天,如果是雨季,我想走这段路会比较险,绝对必须坚持低档行驶并拥有良好的刹车性能。
值得说说的是,其间看到路边一块从上面掉下来的圆桌般大小的巨石,而离它不远处,是一被从正中顶上砸扁了的卡车车头的残迹,而车厢扔在另一地方。不知道是什么时间,又是哪位倒楣鬼,遇上了这样的惨事。
走过通麦天险后,经过一段正在扩建的路段时,有一对面来的卡车停在路上,感觉是死火了,而我右侧车道却是一堆修路的大石头,无法通过。那卡车司机看到有车来,就走过去一块块搬走最大的那些石头,再示意我过去。呵呵,没想到西藏的司机同志竟如此厚道,真是让人尊敬。
得跟伴随了两天的美丽迷人的帕隆藏布说再见了。不久驶入崭新的双车道柏油路面,开始顺着另一条小的溪河爬山,天气多云转阴。高速行驶了可能有二三十公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58bc701009fme.html32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