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藏米堆冰川考察记 |
[游记]西藏米堆冰川考察记 |
2007-07-24 fm360.com |
西藏米堆冰川考察记 米堆村 米堆冰川在米堆河的上游,米堆河是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二级支流,它在川藏公路84公里道班处,从帕隆藏布南岸汇入帕隆藏布。米堆冰川靠近川藏公路,规模大,进入方便,是藏东南海洋性冰川的典型代表。特征典型,类型齐全,以发育美丽的拱弧构造闻名,是罕见的自然奇观。在这里冰川、湖泊、农田、村庄、森林等融会在一起,是一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是旅游的绝好去处。 米堆冰川在米堆河的上游,米堆河是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二级支流,它在川藏公路84公里道班处,从帕隆藏布南岸汇入帕隆藏布。米堆冰川靠近川藏公路,规模大,进入方便,是藏东南海洋性冰川的典型代表。特征典型,类型齐全,以发育美丽的拱弧构造闻名,是罕见的自然奇观。在这里冰川、湖泊、农田、村庄、森林等融会在一起,是一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是考察,旅游的绝好去处。 清晨,我们一行四人从然乌湖出发,30公里的路程,不到一小时我们就来到84道班房。这有一对藏族夫妇在这里管理者道班房,他们告诉我们:“从这里有吊桥过帕隆瀑布,逆河而上去米堆村,徒步不过一个多小时,很方便。但带行李进去不行,你们可以去米堆村雇民工帮你们。”既然如此,我们当机立断,我和另一位年龄较大的同志先徒步进米堆,另外两位年轻同志原地驻守,等我们上去叫民工来,再到米堆村汇合。 我们大约用了一个半小时,走了六公里左右,到达进沟的第一个村庄——米堆三村。村里几乎没人,只遇到了一个放牧牦牛的牛倌,我们向他简单说明来意,问他是否可以为我们雇五个民工到84道班把我们的人和行李接上来。他说暂时不行,一是劳动力都出去干活了,村里没有男人;二是这要跟村长打招呼。时间不急,先吃了饭再说,于是他热情地把我们请进屋里拿来糌粑,和热腾腾的酥油茶,还切了血淋淋的生羊腿肉招待我们。茶足饭饱,小牛倌把我们带到村长的住处——米堆二村。我们先来到米堆小学,它是这里的最高学府。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使人感到分外亲切备受鼓舞,我们边区的少数民族同胞是多么的热爱自己的祖国呀。年轻的女教师告诉我们“村长带人上山干活去了,较晚才能回来”, “如果实在着急,可以叫送我们来的牛倌和几个大一点的学生去就行了”。我们当时觉得很为难,让小学生当民工实在不合适,她说:“他们都是这里的壮劳力,这点事不算什么。”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 当地下午2时许,我和另一位同事看时间还来得及,又开始向米堆河上游继续前进。在米堆河源头,一座雪山十分耀眼,仿佛就近在眼前,我们只有上到这冰碛垄的制高点上,才能一览源头米堆冰川的全貌。河谷中树木多数已凋敝,只有杉树依然青翠。所谓望山跑死马,一点不假,看似不远,一走就是六七公里的爬坡路。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原反应随之袭来,一路喘息,出了几身大汗,可一停下来又觉得冰冷,搞得我们不断咳嗽,烧心,很是难受。 但是我想,无论是一大步还是一小步,都是前进的脚步,走不到源头我们是绝不罢休的。又走了大约三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最高的侧碛垄。 米堆冰川发育在源头海拔6000米左右的雪山,雪山上有两个巨大的围椅状冰盆。冰盆三面冰雪覆盖,积雪随时可以崩落,直立的雪崩槽如刀砍斧劈般,在几个小时内就能观察到三次雪崩。频繁的雪崩是冰川发育的主要补给方式吧。冰盆中冰雪积聚多了,就会已流出来,它以巨大的冰瀑布形式跌落入米堆河源头冰盆地中,冰瀑布足有七八百米之高,景象奇特,气势宏伟,实属世间少见,我由衷地赞叹着大自然的造化! 如果把冰川看作是高山上遨游下来的“寒龙”的话,那弧拱构造恰似龙的根根肋骨,它们是由于冰瀑区的冰在冬天和夏天所温度和湿度不同而造成的。米堆冰川上如此发育清晰,规模巨大的弧拱构造,在其冰川上是没有见过的,不能不说是一大冰川奇观。 发生频繁的雪崩奇观,巨大的冰瀑布奇观,发育完全美丽的弧拱奇观,这一切成就了米堆冰川的自然奇观。加之它地处川藏公路,交通便捷,如今已成为帕隆藏布“西藏江南”旅游路线中重要的旅游景点。 我们下山走了一个多小时,回到米堆小学时天色已黑,另外两位同事也已经被接迎上来。小学老师为我们焖了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外加土豆炒羊肉片,据说大米和土豆都是老师从老家波密那边带过来的。晚上我们住在了村长家,由于一天的劳累,加之明天还要继续工作,我们都早早地钻进了被窝。闻着煤油的烟熏味,我仿佛回到了半个世纪以前,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山村藏族同胞的纯朴和深情厚谊。 |
转自:http://bbs.fm360.com/thread-57085-1-1.html16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