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藏游记-回首通麦(05) |
[游记]西藏游记-回首通麦(05) |
2007-07-16 |
从波密札木到林芝八一 8月9日这天早上,多云,我们离开波密,顺帕隆藏布向通麦开进。地图上看,波密距通麦大桥90km。出札木镇柏油路很快就成了砂土路,不久来到古乡沟,连砂土路也没了,车子从很长一段乱石河滩小心穿过。 古乡沟,中国泥石流的典型标本。很久以前有部《泥石流》的纪录片,记录了一次泥石流从孕育、暴发到毁村拔寨的全过程,素材很多就是在古乡拍摄的,老茶认识泥石流那摧枯拉朽的力量就从那部片子开始。西藏那时候还是个很遥远的地方,更不知古乡沟位于西藏何处,只觉得没泥石流的时候,那雪山、树林、小溪景色如画很是抒情,影片中藏族女歌手的独唱也一时流行。 古乡一带景色确实很美,林木很茂盛,在一座便桥边能顺沟看到雪峰在云雾中隐现的美妙景色。这几年,似乎没听说古乡沟给川藏线找过什么大麻烦。 通麦可不同。 从决定走川藏线开始,“通麦”两字就深深烙在脑海。这是一道坎,一个魔障,一旦迈过去,千里川藏线险阻再无足奇。说通麦,其实是通麦、排龙、拉月、东久险道的统称,在沿帕隆藏布江和拉月曲的几十里路段上,大小滑坡塌方不计其数,尤以“102”道班地段最为凶险,往来司机莫不谈虎色变,视为畏途。通麦天险把三千里川藏线分成东西两段,以东的物资由川、滇两省供应,以西则由青藏线供给。据说雨季只有每月1号和15号两天单向通车,其它时间封闭修路。遇有重要人物非得走川藏线进出藏,拉萨方面往往派车前往“102”西端接送人,成都方面则在“102”东端接送人。 因为有通麦,成都至拉萨的班车绕道几千公里北走甘肃青海;因为有通麦,内地游客在川西流连犹豫,圣地拉萨关山阻隔遥不可及;因为有通麦,从拉萨过来的游侠在鲁浪镇徘徊张望,交响音诗般美丽的雪山森林湖泊,心目中的“瑞士”画卷就近在咫尺,却再难东进一步……。 俺看到的川藏线游记多是从拉萨往东而来的搭车人所写,风光人情并茂,佳篇纷呈,但地名顺序有些乱,孰先孰后语焉不祥,坐车的人大都不很在意道路的细节。手中的各种地图也没有“102”的相关标示,当我们从波密往西挺进临近通麦时,想当然是先过了通麦大桥,才算踏上通麦险道,而102是通麦险道中最险的一段。如此想着走着,转过一道树木密茂的山坳,路边连绵出现中铁二局工棚,还有“西藏天路”字样牌楼,此时“掌舵”的是阿鹏。顺带说一下,俺车上三人都有本,盼盼是拿本后就没摸过车,开车的事更不敢提。阿鹏拿本10个月,累计驾龄还不到六十天,一路上险路我开,一般路都是他对付,一圈行程下来1.4万公里他开了五分之三强,回来自然也成了老大。 眯眼听着容中尔甲的游子之歌,那女声部的合声激越悠远非常养人,俺在养精蓄锐,只等到大桥再换阿鹏……。 觉得车子大幅颠簸倾斜,定睛看盘山小径紧贴山崖边七弯八拐,忽上忽下,砂石土层疏松,到处是新鲜的塌方滑坡痕迹,山崖下什么也看不见,路缩得刚够有两条车辙宽,原有路基看不到了,陡崖壁上窄溜溜的栈道竟是用胳膊粗的木桩层层叠起再临时填土而成。猛然警觉:此地不善!在这道上行车,方向、动力、刹车任一不到位,肯定万劫不复。 俺再也沉不住气,舌头都短了:停~~~停车~~~换~~人。 迸息凝神小心驾车,在窄溜溜的盘陀道上爬行,刚好走一点又扎进另一个条栈道,好在都不长十分钟就过去了。透了口气,心想这可能是一新形成的塌方区,还没来得及编入川藏线险区名录,算是通麦大餐前的开胃酒吧,不堪回首不堪回首,正餐不知怎么下咽呢。 停车问路边民工,此乃何地也?四川口音的民工答曰:“大102和小102”!我KAO,102不过桥啊?!菜单顺序本末倒置,我们就这样一点铺垫没有把正餐给干了。不管怎么说,一时间绷紧的心情放松许多。惊魂未定回头张望“102”,这大名鼎鼎的险工路段就象刚被超级重磅炸弹直接命中的空袭现场,滑坡、泥石流剥蚀的地表大幅大幅惨烈地挂在山崖间,一片片滑坡痕迹从上百米高处直袭公路,砸得川藏线连路基都没了。贴山崖开出的临时便道在半山腰上下盘绕,后来的汽车象蝼蚁般慢慢爬行。 |
原始链接:http://yntour.cyzn.cn/cyzn-front/tripyn/tripyn_show.asp?news_id=4328 |
转自:20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