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毕节:赫章印象 |
[游记]毕节:赫章印象 |
2008-06-15 59765.com |
: 欢乐的彝族舞蹈 赫 章 印 象赫章是幅画,画中有诗;赫章是首诗,诗中有画。走在赫章山水间一如在诗情画意中流连,以至未品彝家美酒,便先自醉了!这就是赫章给我的第一印象。 一 来赫章之前,就听说过“威纳赫,去不得。”意思是地处贵州西部高原的威宁、纳雍、赫章诸县,高寒多雨,贫瘠偏僻,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此三地又以赫章为最,境内被誉为“贵州屋脊”的小韭菜坪海拔高达2900.6米,那里时而晴空万里,时而云雾笼罩,气候异常,变幻莫测。但人的好奇心就是这样,越是神秘的地方,越想探个究竟,所以此次受邀去赫章采风,我即欣然前往。 踏上赫章的土地,我忽然觉得这里的奇山秀水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无不充满着逼人的诱惑。最先感受到的是乌蒙山的宏大与延绵,若从空中鸟瞰,乌蒙山浑如苍龙,匍匐在金沙、北盘二江之上。如果说云南会泽的石岩尖为苍龙之首,那么“贵州屋脊”小韭菜坪便是龙的脊梁,而赫章则宛如巨龙臂弯里的一颗明珠。谁能想到,这块瑰丽的土地,竟散落着千百年来历代学者们为之心驰神往的神秘王国——夜郎的诸多文化瑰宝。当那些失落已久的夜郎文明重新焕发出夺目光辉的时候,又怎能不让人为之兴奋呢! 所以,到了赫章就不能不走访传说中夜郎王的出生地可乐乡;也不能忽略小韭菜萍的雄奇与秀丽,当然更不会忘记去领略一番彝族风情与飘香美酒...... 二 田园诗般的可乐,以可乐河得名,而可乐河正是千里乌江的源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远古文化的魂魄,散发着夜郎悲壮的王者之气。随着那一处处、一件件眩目文物的出土,可乐就不再是赫章的可乐了,也不再只是贵州的可乐,而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可乐。可乐的文化表象,不单纯是她“每一脚都能踢出秦砖汉瓦”的历史文明,其更深层次的吸引则是她将成为夜郎文化最集中、最具说服力的“活化石”。 掀开历史的幕帘,两千年的战国至秦汉时期,这里诞生了一个叫夜郎的国度。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夜郎国地跨今贵州、云南和四川三省,以贵州西部为主,疆界时有消长。据史考证,夜郎国从形成到发展再到消亡,存在时间大约为200—300年间,那短暂的辉煌,曾让汉王朝格外看重而授金印册封。 对夜郎国起源与发展的研究,虽说是考古界和史学界的事,但到了可乐,我就不得不为专家学者们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在考古上的重大发现而惊叹!当我来到被誉为贵州考古“圣地”、青铜文化的 “殷墟”的可乐,当我目睹一件件精致而珍贵的出土文物时,我的血液因激动而沸腾起来,仿佛穿越了历史时空,走进了昔年遥远的夜郎古国—— 那线条流畅古拙的汉代浅浮雕乐舞画像砖,牛、马车纹画像砖,让我联想到夜郎鼎盛时期的歌舞升平与安居乐业;那镶有卷云纹的铜柄铁剑与长方形的无胡铜戈,则让我感受到曾拥有精兵十万的夜郎军威和演武坪的血腥拼斗;而贵族们佩戴的水晶管、玛瑙管、造型别致的铜带钩以及玉玦、玉珠、骨珠项链、镶绿松石铜手镯等饰品的精美雅致,与民间的陶杯、陶罐、陶豆、陶瓶的大巧若拙相得益彰,它们共同见证了夜郎文明的品位与成就。与此同时,那象征民族文化交流的“石寨山型”铜鼓;那流行于民间日常生活与祭祀神灵用的立耳铜釜;那炫耀财富、显示地位的贵族们死后用于“套头葬”的铜鼓铁釜;那精巧的“干栏式”陶屋模型以及象征首领权利的“汉印”,都无不重重地打上夜郎古国一个时期繁荣与兴盛的烙印。 这就不难看出,赫章可乐夜郎时期墓葬发掘被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无可争议的客观评价。 三 带着对可乐昨日的悠悠追思,我们采风团一行10余人来到象征赫章人雄心与豪气的珠市乡小韭菜坪。这里是山的王国,千峰竟秀,群峦起伏。众山夹拱的小韭菜坪,莽莽巍巍,延绵伸展,将千亩石林、万亩草场揽入怀中,一任骏马驰骋,牛羊相逐。用自己的博大与宽厚,呵护着高原儿女祖祖辈辈的纯朴、善良与执著。 阳春三月,本是莺飞草长,百花争艳的季节,而高海拔的小韭菜坪,却仍在料峭的寒意中殷殷守望。作为今岁到访的首批客人,我们在珠市乡镇府同行人员的带引下,驱车在泥泞、陡峭、蜿蜒的山路上蹒跚而行。眼前浓雾弥漫,脚下万丈深渊,说不出的惊险与刺激,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好在技术娴熟的驾驶员没有让我们的心悬得太久,我们的“坐骑”终于停在了洛布石林的入口处。洛布石林是通向小韭菜坪必经的景点之一,也是“贵州屋脊”一道最具神秘色彩的天然景观。从不同的角度看石林,给人的感觉是这样的迥然不同,以致让人想起诸葛孔明聚石布成的《八阵图》。那石林,俯瞰则如千帆竞渡,万马奔腾;仰望又似仙女赏月,观音降世。一旦进入则让人眼花缭乱,头顶是巧夺天工的巨石盆景;脚下是天然形成的石礅石阶。那石与石之间,既相互支撑,又独成一体,形态各异,错落有致。石与树的相拥,藤与石的缠绵,无不体现着人性化的生动,我不得不为自然生命的奇迹而感慨! 在彝族导游的引领下,穿过迷宫般的洛布石林,眼前豁然开朗,两万亩草场在迷蒙的雨雾中,别有一番苍凉的气韵。倘若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在草坪上仰卧看鹤,枕石观云,或用石林作笔,以草场当纸;取“屋脊”的雄姿与秀丽为背景,作画题诗,岂不美哉! 由于雾大路险,我们无法领略到小韭菜坪巅峰的绝顶风光,但洛布石林旁的燕子洞,足以弥补未能“登顶”的遗憾。燕子洞隐于石林与草场的衔接处,洞口在两石之间,有茂密的灌木相拥,即便走进洞口,仍无法观其全貌。燕子洞是自然形成的天坑,呈漏斗形的溶洞崖壁,如一把利剑直插深渊,站在洞口的边沿朝下望去,但觉一股阴凉之气,直逼脊背!据说,法国探险家曾在这里考察,发现洞底有暗河涌动,深不可测。并称燕子洞是贵州高原海拔最高、垂直距离最深的竖井溶洞。 四 告别石林,回到珠市已是傍晚,热情的彝、苗同胞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羊肉火锅晚餐。我们在亲切而热闹的敬酒歌声中,不仅品尝到了香甜醇厚的糯米酒,同时也感受到了赫章人独有的好客情怀与纯朴品格。 夜间,好客的主人专诚举办了大型的篝火晚会,美丽的彝族少女、为我们表演了铃铛舞、撒麻舞;帅气的苗族小伙也展示了滚山珠、大小迁徙等享誉国内外的苗族舞蹈。最后在主人们热情的邀请下,我们一起跳起了欢快的阿西里西舞...... 离开珠市乡已是深夜,而我却丝毫没有倦意,我依然陶醉在那优美的旋律之中,我被感动了!不知是诗情画意般的山水,还是赫章人的真挚与热情,抑或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夜郎风情。 |
转自:http://www.59765.com/Blog/feliciayu_12250_/50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