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美哉,今日乌江渡! |
[游记]美哉,今日乌江渡! |
2008-05-22 sina.com.cn |
在乌江渡口陡峭的两岸之间建造成了乌江水电站。它是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灿明珠,是乌江上的第一座水电厂,也是我国在岩溶地区修建的第一大型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大坝长500米,坝高165米,水电机轮放置于大坝心脏内。原装机容量63万千瓦,2003年12月乌江渡扩建工程两台25万千瓦机组顺利投产,2005年6月三台老机组增容改造任务圆满完成,总装机容量达到125万千瓦,成为贵州省首座百万级大型水电厂,是我国在贵州电网中肩负着调峰、黔电送粤潮流调控主力发电厂的重任。乌江电站库区高峡平湖,碧波荡漾,水面面积47.5平方公里,水库总容量21.4亿立方米,乌江两岸山崖陡峭,风光绮丽,景色优美。时有猴群出没山崖丛林,伴随着长鸣猿声啼不断。 这里是桥的云集,展示着贵州桥梁建设的成就和辉煌。 茅以升先生在《话桥梁文化》一文中写到:“桥梁是这样一种建筑物,它或跨过惊涛骇浪的汹涌河流,或在悬崖断壁间横越深渊险谷。但在克服困难、改造大自然以后,它便利了两岸的往来,又不阻挡山间水上的原有交通……” 乌江渡口早年仅通舟楫,明清以来始架浮桥,解放以后才建有规模宏大的公路桥和铁路桥。元、明、清设乌江驿站,现有川黔公路(铁路)、贵遵高速公路跨江而过。 从古至今,为解决乌江两岸南北交通问题,架设在江上供人和车辆通过的构筑物——“桥“应运而生,于是桥成为了乌江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乌江第一桥——“乌江桥”。清光绪六年(1880年),贵州巡抚岑毓英奏请朝廷拨银,在乌江古渡口上游约2500米处修建了川黔公路上的第一座铁索桥——“乌江桥。”1883年铁索桥建成后,取代了乌江渡。十九年(1893年),因发大洪水,桥被冲毁。此后几十年,面对汹涌澎湃的乌江,人们无可奈何,只能望江兴叹……行人过江又恢复了原始的“船运”时代。 乌江第二桥——“乌江钢桁桥”。关于此桥,遵义人惯称“铁索桥”。1935年,黔川公路乌江两岸工程完工,建造了汽车渡船码头,发展为车渡。1940年西南公路运输管理局接管黔川公路后,国民党政府决定改渡口建桥梁,位置选在离古渡口上游旧铁索桥处。“采用穿式连续钢桁构桥,全长110米,主孔跨径55米,两边孔各27.5米,桁高5.5米,桥宽6.9米,设计载重15吨。”建设时间为:“1939年1月开工,1941年10月7日建成,全部工程费用558万元。” 乌江第三桥——“乌江铁路大桥”。乌江铁路大桥于1965年建成,总长319.1米,最大跨径44米,桥面净宽7米,桥高45米,主要用于川黔铁路。 乌江第四桥——乌江公路大桥。乌江公路大桥(乌江大桥)是黔川线(老路)遵义市至贵阳市过乌江镇的必经之桥。20世纪60年代末,因乌江水电站建成后,位于库区的原钢桁桥将被淹没,水电部门决定修建乌江公路大桥。位置在原乌江渡口东侧处(大坝下游),1972年7月建成,10月通车。此桥是当时全省最长的双曲拱桥,长328.1米(含引桥),中孔跨径86米,桥面宽10米,两边人行道各1.5米,桥高40.5米。系贵州省国家重点军事保障目标之一,1973~1999年间,桥头设岗亭,由脱产民兵24小时持枪守护。 乌江第五桥——“贵遵高速公路吊拉组合桥”。1997年11月1日贵遵高等级公路通车后,在公路大桥下不远处又增加了一座雄伟壮观的高等级公路大桥——乌江吊拉组合索桥。索桥横跨乌江,气势宏伟,全长461米,主跨228米、索塔高60米,桥型结构新颖,是当时世界上投入使用的第一座预应力纲纤维混凝土吊拉组合索桥。此桥被列为国家交通部和贵州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乌江第六桥——乌江特大桥。目前在建的贵遵高速公路(遵义县乌江镇乌江猪槽井至老君关)乌江特大桥,位于乌江渡水电站大坝下游和贵遵高等级公路乌江大桥之间,横跨乌江天险。乌江大桥桥面距离乌江河面达到一百八十米,相当于六十多层楼房高,而乌江大桥的二个主桥墩又是这座大桥的关键工程,二个主桥墩高度达到一百五十多米,相当于五十多层楼高。桥全长1452米,最大跨度200米,桥型设计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及T梁,她又将成为名副其实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09ba0d01008r10.html36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