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绿色宝库梵净山 |
[游记]绿色宝库梵净山 |
2008-05-22 sina.com.cn |
梵净山在地质构造上位于穹状背斜轴部,山体抬升后,节理发育的水平状板岩在寒冻风化作用下雕塑成嶙峋怪石,故而山中奇峰突兀,怪石林立,如万卷书、蘑菇石、擎天柱,老鹰石、锯齿石、太子石、新老金顶等。山巅的新老金顶百峰雄峙,高出四周百十米左右,新金顶由层理十分清晰的水平状板岩组成,从侧面眺望,是一堵80—90米的大屋,层层板岩恰似一册册巨大的线装书堆成的万卷书库,故称之为“万卷书”。老金顶是由千枚岩组成的一柱孤独石峰,相对高差在90米以上,形态挺拔峻峭,四周悬崖绝壁,难以攀登,而石峰顶面仅30多平方米,且为一条40米深、宽约2米的狭缝把其一分为二,缝中有一石拱桥相连,名为“天仙桥”。“舍身岩”是金顶上最险要之处,一块长约1.5米的石头悬空伸出,脚踏上时,微微晃动,站在石上低头俯视,但见万丈深渊,不免头晕目眩,冷汗淋漓。山上雄伟壮观处莫过“九龙壁”,九龙壁横宽约2000多米,垂直高差ii00多米,每当晴雨变换之际,云飘雾缈中九龙隐约舞动其中,向人间显示仙境的梦幻。 自古梵净山就是佛教名山,曾被称之为三悟山、三山谷、九龙山,到明万历年间改为今名,故而山中也有许多人文景观和故址,如明代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清道光年间禁砍山林碑、金顶摩崖石刻等。历代在山上山下修建了大量的庙宇,如山下的四十八座脚庵,山上的水源、坝梅、护国、天马寺称为四大脚庵,增添了自然山水的人文内涵,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众多庙宇已毁之殆尽,今仅见其规模宏大的遗址。 天然基因库 梵净山地处中亚热带,古老的地质基础、复杂的地形和温暖多雨的山地气候,十分有利于动植物的生息繁衍,物种类型极为丰富,天然植物和环境保存比较完好,因而是我国重要的“天然基因库”。 梵净山森林覆盖率在76%以上,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有406种之多,其中贵州紫薇、贵州杜鹃、梵净山冷杉、黔蜡瓣花为其特有物种。此外,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山中保留了大量的第三纪古热带及更古老的孑遗植物,如银杏、连香树,以及铁杉、冷杉、长苍铁杉、南方红豆杉、穗花杉等。尤其珙桐林集中分布在海拔1300—1800米之间,有11片之多,总面积80多公顷。珙桐为我国特产单属植物,树形高大挺拔,成年树高在20米以上,花形美丽奇特,花的两枚白色苞片形如白鸽的双翅,花序恰似鸽头,故名中国“鸽子树”,是世界著名的观尝植物。每年五有盛花时节,遍山的珙桐花似数万只白鸽在微风中召示人类的和平,故又称珙桐为“和平树”。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a202f101008jkp.html24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