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 净 山 游 记※ 阙灿洪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是毛泽东主席在遵义会议后,站在娄山关上吟出的著名诗句。 苍山如海,是云贵高原多山的形象比喻。我生于斯长于斯,家乡村寨就住扎在云贵高原东北地区的一座青山上。我从小到大,每天开门就见山,出门就遇沟。在山山沟沟里摸爬滚打得烂熟,就觉得山不足奇,沟不足怪了。 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上了梵净山后,竟被她的神奇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 那是在西部大开发的前夕。梵净山虽然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早已被联合国划入了“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网,是地球同纬度唯一的一颗绿宝石,是弥勒道场佛教名山,被誉为“天下众名岳之宗”;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仍是“待字闺中”人未识。为了依托名山发展经济,铜仁地区蓬蓬勃勃地开展了各种活动。我有幸参加了印江举办的“8·28”县直机关职工登梵净山竞赛活动。 早上5时,天上的星星闪闪烁烁,我们从县委大院集队乘车出发了。车队沿着蜿蜒曲折的邛水河畔前进,车灯不时射入邛水河中,照得幽静脉脉的流水泛起一道道白光,流水下的圆石曵着长长的青苔,也跟着白光晃悠起来。如果是白天,你还可以从车窗里看到沿途许多美丽的风景。因起得太早,我坐在车上不久就朦胧入睡了。被人推醒时,已到了护国寺。 我睡眼惺忪地下了车,和单位的5个队员向护国寺庙走上去。眼前的寺庙却是一栋三开间的木瓦房,与山村的房屋一模一样;如果不是一两个身披袈裟的僧人在房里出入,我还以为里面住的是一家村民呢。那低矮的木房立在空旷的护国寺旧址上,显得有些单调和冷清。大家都与我有同感,一位了解这里历史的队员说:“梵净山曾有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护国寺居首,是最大的皇庵,香火较旺;但在清末兵荒马乱时期,这里的寺庙被战火化为灰烬,使梵净山的佛教文化遭受了致命的破坏。” 他的话引起了我的遐思。我想:现在党的宗教政策如阳光雨露,滋润着这块宝地,使这里的佛教文化开始复苏,并逐步兴旺起来。这次登山活动就是这里兴旺的前奏。 “喳喳……喳喳……”清脆而圆润的鸟鸣声,从房后的山坡上不断传来。我寻声望去,一群喜鹊正在茂密的林间飞腾、嬉闹。巍峨的棉絮岭高接蓝天,大山坡上的原始森林,蓊蓊郁郁的满目苍翠。一股泉水像村姑娘似的,羞羞答答地从密林的幽深处哼着山歌飞奔而下,直到山脚才静静地流淌在你身边,光洁照人。朝阳将棉絮岭浑圆的山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芒。前面的众多山峦,仿佛立刻欢呼、雀跃起来。这优美的环境,使人又感到四处都充满着勃勃生机。 8时整,全体队员在草地上集合完毕。随着三声炮响,各队按照事先拈阄排好的顺序依次出发,沿着唯一羊肠小道向山上攀登。队员们穿着各色运动服,花花绿绿的,排成长长的队伍爬行在丛林中,恰如一条长长的菜花蛇蠕蠕地向上梭动。才走上半坡,有些人就开始气喘吁吁的,两步一停,三步一憩。我渐渐超向前,与多数人拉开了距离。 登上棉絮岭,一幅奇异的图画展现在眼前:对面的莽莽大山上,一朵朵白云如一只只洁白的天鹅正展翅轻轻地掠着碧绿的大山坡飞翔。顺着白云飞奔的方向望去,梵净山金顶超凡脱俗,云蒸霞蔚,高峻挺拔,耸入云霄。再看对面山岭,形如一巨佛,敞胸露肚,头枕凤凰山,悠然自得地仰天大睡,人称万米睡佛。 从棉絮岭又登了一段山路,就到了薄刀岭。岭上山脊如鱼背般泛出青黛色的光,我走在上面,两边深沟巨壑,听得鸟鸣山空,忽觉行天独步。 过了薄刀岭,路较平稳。我迈开大步跑了起来,不意间撞入了黑巷子,路两旁弯曲的古树虬枝,披着毛茸茸的褐色苍苔,从头顶上抱超过来,遮天蔽日,幽深曲折;让人觉得古色古香,幽静清绝。 出了黑巷子不久,岭上的路突然折入一块大石夹里。我从石夹梯步倾身而下,前面便是地势险要的剪刀峡,峡口上的岩石棱锋利似剪刀口,岩石棱外侧是万丈悬崖,里侧是陡峭的石壁。石壁上安插着铁链护栏,浅浅的梯步就顺着岩石棱的坡度,从其里侧的石壁凿下去。那浅浅的石梯步仿佛再凿深一点,就要凿穿岩石棱,露出万丈悬崖来似的。我右手扶着铁链慢慢走下了石壁。一棵挺拔的华铁杉伸出苍劲的树枝,仿佛在夸赞我很勇敢似的。 过了剪刀峡,我又开始沿着不断上升的山岭攀登了。路旁的奇花异草和古树虬枝在清风的吹拂下,不断摇曵。仿佛在为我鼓劲、为我加油! 经过不断努力攀登,我终于到了老金顶下,到了这里,路已平稳,并接近目标了。但此时脚已不听使唤,我只得小跑着前进。青色的石路上边树丛里,连绵不断地徐徐传出珠圆玉润般滴滴答答的声音。我不禁仰头看去,晶莹的流泉飞瀑从高崖上直挂下来,好像门帘子似的,又好像古筝的琴弦,仿佛有人伸出一双灵巧的手指,正在弦上轻柔地扣动,奏出一支优美动听的《高山流水》呢。 十一时三十分,我终于顺利地到达了新金顶下的镇国寺——比赛的终点地。队员们接着陆续到达,我们法院队已圆满地完成了这次登山竞赛任务。 大家进入镇国寺的木房内,找了空板凳坐下休息。因口渴,正好门外阶檐坎上安有自来水龙头。我们便拿着刚喝完不久的空矿水瓶子走出去,拧开水龙头,一股晶莹剔透的泉水流了出来。我们先后洗了脸,并各自接了满满的一瓶泉水,待进屋坐下后,均喝了几口,顿觉心清骨爽、口舌生香。“这真是不用加工的美味天然纯净水!极佳的天然矿泉水!这水质的纯净、水味的清香真是天下无双!”大家纷纷赞不绝口。这泉水是从老金顶上引来的,老金顶泉水之多、之大,水质之优、水味之美,都令人称奇!据民间传说:梵净山原名叫九龙山,老金顶原名叫老山。自古以来,就有九条青龙在老金顶上蛰居,它们在上面洞穴中吞云吐雾、翻云覆雨,并吸雨成涎,流涎成泉。于是,从老金顶山腰至脚下便常年涌流着晶莹纯净的泉水,那四处涌流的泉水,或流泉飞瀑,或点滴悬崖,或幽泉脉脉;各种形态优美、高雅、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这纯净的泉水更是梵净山馈赠给每位游客的珍贵礼品! 我们休息足了,并吃了午饭,个个精神饱满,就要登新金顶了。 新金顶从海拔二千多米的山脊上拔地而起,直径约30米、高约100米。我仰头看去,新金顶浑圆如擎天石柱,直插苍穹;又如云南大理石宝塔,自然天成;其上开金峡,如巨龙昂首,仰天长啸;红云缭绕,别有洞天。 我们登上云梯,到达中部,就是陡峭的石壁,铁索垂悬。我们手攀铁索,脚登石窠,猿猴般攀登而上。山腰有一观音洞,洞内香雾缭绕,正有人进入洞内,朝拜观音菩萨。上了观音洞,一道奇特的山峰峡谷就展现于眼前。从新金顶上部自然分成二峰,形如撑开的二个指头(故暂称二指金顶),中间如刀劈下而成深深的峡谷,这就是金刀峡。我走进峡谷内,仰天而望,一座石拱桥如天上彩虹飞跨峡谷,轻盈地架在新金顶的二指金顶上,真是巧夺天工!我们经过峡谷,沿右壁石梯而上,就到了新金顶的右侧指金顶上,二指金顶同高,其顶上均较平展,各有一殿,二殿石壁铁瓦,与金顶的岩石同色,同样大小,右殿供释迦,左殿供弥勒,均为金身佛像。人们进香,先拜释迦,跨过金顶天桥,再拜弥勒。据传说:释迦、弥勒曾为争住新金顶管世界,而起纠纷,如来佛祖便用金刀将新金顶的上部劈为二指金顶,由释迦、弥勒各居一顶,分管世界,从而定纷止争。释迦佛是现在佛,弥勒佛是未来佛,当弥勒主事,众生皆脱离苦海,共享太平。所以自古很多善男信女都对弥勒净土信仰格外倾慕。因此,梵净山弥勒道场与五台山文殊道场、峨嵋山普贤道场、普陀山观音道场、九华山地藏王道场齐名。 我拜了释迦,走出殿外,立足金顶,极目远眺,景色壮观,心旷神逸,情不自禁地吟哦到: 金顶临空, 丽日低垂。 天蓝蓝,山水碧, 万里长空海天接。 层层山岭如海浪, 朵朵白云似飞蝶。 仙风吹拂红云飘, 释迦乘鸾出宫阙。 诸峰超凡入仙景, 擎天柱上揽日月。 吟罢,我转身走上金顶天桥,清风徐徐,薄雾缥缈,顿觉身轻如燕,飘飘然,如入仙景。 走到左侧指金顶,拜了弥勒,出了殿,忽然看到老金顶仍高入云霄,我不禁发愣了。 “喂!这位兄弟,你未到过老金顶吗?”一位身穿红色运动服的中年汉子,来到我身边,笑容可掬地向我打招呼。 “他是来向我介绍山景的吧。”我心头一喜,高兴地答道:“是的,大哥!我是第一次来梵净山,未到过老金顶。” “我看你发愣的样子,就猜出你未到过。”他说,“那老金顶上的景色亦很绝!它是梵净山的最高峰,四面均是悬崖绝壁,至今人迹罕至;但你只要爬上它的半山腰,就能欣赏到很多景点,如,那里仍旧有释迦、弥勒二殿外,还有玉皇阁、翻天印、万卷书、老鹰岩等等景观,更有梵净山的绝景佳色——佛光!” “佛光!你见到过?”我惊奇地问。 “是的,我去年5月到梵净山上住了一宿,天还未亮,我就邀两个朋友,拿着手电筒,顶着满天星斗,登上了老金顶的山腰,黎明时分,奇异的佛光就出现了!我们都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个个啧啧称奇,惊叹不已。” “那你能具体描绘一下吗?” “我嘴笨,无法用语言将佛光的最佳境界讲出来,反正它是梵净山中的‘和氏壁’,也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奇景!你最好亲临其景,就心领神会了。” “佛光?”我反复在心里叨念着,“也许它是梵净山的灵气再现佛祖金身所致的奇异景象吧。不信你看看吧,这满山遍野都充溢着灵气,细心的朋友还可感到它是嫩茸茸的呢。” 我还未愣得过神来道谢,那位汉子就已经不见身影了。从此,“佛光”二字就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坎上了。总想一睹它的真面目。 忽然,在新老金顶之间上空,风起云涌。一朵朵白云如受惊的鱼儿,从身边倏倏地飘飞过去。刹时,狂风顿起,乌云猛合,相碰翻卷,如浊浪排空,旋即折返,天空露出蓝天一线,一阵细雨迎面飘来;瞬间风和,彩云飘飘;复又风清,白云朵朵,如群鸽飞翔。风云变幻,神妙莫测,气象万千。 “快来照像啦,小阙!”这时队员们在催促我了,我应声前去,便与大家合照留影。 随后,我们就慢慢地爬下了新金顶。 我们下了新金顶,全体队员就在镇国寺的空坝上整队集合了。主持人宣布了比赛获奖名单,当宣布法院队获得第三名时,大家都高兴极了;并宣布解散后,各单位队员自行乘坐本单位车辆返回。至此,赛事已全部结束。 解散后,我们朝老金顶走上去。待我们刚刚爬上一个草坡时,就看到一座危峰兀立在老金顶的脚膀子上,好像蘑菇云一样,这就是闻名天下的蘑菇石了。我看着蘑菇石顶部的大石头向一旁伸出去,危危欲坠的惊险模样,真为之担心,为之捏汗。我再上前,看到它身上现出一圈一圈的古老痕迹,像人用刀割去棕皮后的棕树杆一样。但它虽然伤痕累累,却十分坚实挺拔,巍然兀立,它顶上的大石头还悠然自得,有惊无险。我不禁惊叹这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了。这时,崖边吹过一阵山风,刮在蘑菇石上发出哧哧的声音。我才明白,它经历了亿万年风刀霜剑的侵蚀,至今仍昂首屹立,早已为我们塑造起了不屈不挠的千古英雄形象! 我们本想上老金顶,但大家都感到很累了,就在蘑菇石旁边一块平展而略倾斜的大石头上坐下来休息。 我们坐下不久,就看到对面薄刀岭的万丈深谷中,有一俊秀翠峰拔地而起,恰如一英俊少年人,即取名叫太子石。他正沉醉于这大山间的绮丽风景呢! 我又起来走到山脊上一块长着苔鲜的大石上,看到对面(东南面)有一座莽莽大山横亘着,碧绿的万米大山坡上仍有朵朵白云,排列成一队队雁阵形,贴着山坡飞翔。景色十分绮丽动人。 老金顶这面:崖碧峰青,古树苍劲,藏龙卧虎、气啸山谷,金猴戏树,白鸽飞花,珍禽异兽,优游天国;巨谷幽深,河名黑湾,黑湾河畔,风光旖旎,亭阁飞檐,碧水倒映,绿树荫荫,馆舍深深;万步云梯,幽幽通天,移步换景,步步流连。这诗情画意,尽在其中啊! “时候不早了,该返回了。”带队的涂院长说,“大家现在走吧!” 此时,我却依依不舍,多想住上一宿,待看了美丽异常的佛光后再走啊!转念又想,反正来日方长,下次再来吧。 大家一边下山一边唱歌,特别是涂院长唱的山歌,字正腔圆、浑厚洪亮,优美的歌声穿越重林,在莽莽的大山间久久回荡。不久我们就到了护国寺,乘上车回家了。 但回来后,我一直没有时间去梵净山。 去年三月底,我与一同事前往护国寺下面一村里办毕公事后,到公路时,太阳快靠山了,但梵净山就在上面,我急切地要上棉絮岭去看一看,就像久渴的马儿见到明净的溪水一样。我与同事便驱车上去。 途经护国寺时,我从车窗里看到护国寺的围墙内,殿宇重重,金壁辉煌,气势恢宏。我不禁惊叹西部大开发以来,梵净山佛教文化兴旺之迅速。据说,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护国禅寺建筑群,已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寺庙。这无疑使古老而神奇的梵净山更加大放异采。 车子沿着整洁的水泥公路,在幽静的原始森林中盘旋而上,不一会就到了棉絮岭。棉絮岭上已辟成夹长而比较宽阔的水泥坝子,坝子两旁有两家旅馆和几家商铺,拱起的山脊上建有琉璃碧瓦红柱凉亭。啊,梵净山的变化可大呀!上山的路亦通了。据说现在剪刀峡的险要路段也架成了桥梁式的坦途了。真是一条通向“人间仙景”的幸福之路啊! 我一下车就急忙站在坝子边上看山景,山上的杜鹃花,红红火火,开得正旺,一簇一簇,一片一片地镶嵌在碧绿的林海中,恰如碧空里的红云。此时,夕阳正红,彩霞满天,恰与梵净山上的杜鹃花相映成趣。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主席这两句诗的雄浑意境和高远境界我忽然心领神会了。 看了山景不久,我们就乘车返回了。我这次匆促而来,匆促而返,与梵净山擦肩而过。 我想看佛光,我想重游梵净山。但一晃五年时间过去了,我还未真正重游一次梵净山。也许是“自己的书,不如借别人的书,看得快”的原故吧。不过我打算于明年“五一”黄金周重游梵净山。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在明年“五一”黄金周游梵净山,那就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梵净山吧,我们将共同欣赏到梵净山的绝景佳色——佛光。也祝愿以后去梵净山旅游的朋友都能如愿以赏! 2005、10、1于印江 10月22日修改 旅行游记※中华文化信息网-在线原创园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