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梵净山心情攻略 |
[游记]梵净山心情攻略 |
2007-09-14 lvye.info |
一路登山,1小时30多分到了镇国寺,突然发现山顶的建筑都是那么质朴,那么原始。 梵净山的名称是由从“梵天净土”点化而来。最令人称道的是,山上的寺庙仍保持着原始生态,相比今天重修的庙宇,堪称美轮美奂。 值得一提的是新金顶,上面供着未来佛弥勒。2200米的山顶平台上百余米高的巨石拔地而起,突兀地耸入虚空。新金顶上不过30米见方,被一道丈余宽的峡沟一分为二,一座天桥将两端的平台相连,先是供着现世释迦牟尼佛的释迦庙,过了桥便是未来弥勒佛的弥勒。正好让信徒们从现世转向未来。据说金顶曾是过去佛燃灯古佛掌管,知道现世和未来两佛都希望接管,燃灯古佛便抽出宝剑将金顶劈为两半,由两佛各占一边。从此三世佛祖定于一山,将众生三世因果联为一体:燃灯古佛掌管过去,释迦佛掌管现在,弥勒佛掌管未来。寓意朝拜者从起步登山之际,即是告别以往,反省过去。 来到梵净山,就进入三世一体的境界,天神人合而为一。登山如同修行,必须坚定信念,把握自身,一步一步自己救度自己,8000步的艰难便象征世界的多苦多难。如同金顶的脚下那块石碑上面所刻的:“性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性心来相印,佛花遍地开”。 梵净山的一石一草都有着佛性,整座大山就是参悟的道场。也许,心灵的净化才是梵天净土的本意呢。 在所有介绍梵净山的图片中,这座金顶天桥是必不可少的。来到梵净山,就进入三世一体的境界,天神人合而为一。登山如同修行,必须坚定信念,把握自身,一步一步自己救度自己.jpg(73.96 KB) 燃灯古佛抽出宝剑将金顶劈为两半,由两佛各占一边。从此三世佛祖定于一山,将众生三世因果联为一体:燃灯古佛掌管过去,释迦佛掌管现在,弥勒佛掌管未来.jpg(64.10 KB) 连接两座殿的是一座天仙桥,用石块垒成,拱形的,夸张地架宽大的石缝间.jpg(51.48 KB) 用山上取之不尽的石板,人们写上自己的愿望,然后恭敬地摆在悬石上,充满了书卷气。.jpg(84.50 KB) 新金顶上不过30米见方,被一道丈余宽的峡沟一分为二,一座天桥将两端的平台相连,先是供着现世释迦牟尼佛的释迦庙,过了桥便是未来弥勒佛的弥勒.jpg(74.49 KB) 由于疾风吹动,庙宇都盖铁瓦,每块重达8公斤,正好与石墙匹配.jpg(56.12 KB) 这是通向金顶的最后一段路,也是梵净山的一个经典镜头。.jpg(69.10 KB) #5 末世的故事 帅克 7/22 16:50:57 连接两座殿的是一座天仙桥,用石块垒成,拱形的,夸张地架宽大的石缝间。供着现世和未来两尊佛的庙堂也是用粗大的石头垒砌,石头的质感与金顶的惊险正好相辅相成。由于疾风吹动,庙宇都盖铁瓦,每块重达8公斤,正好与石墙匹配。午饭时间,师傅们都下山吃饭去了,整个新金顶就我一个人,我流连了半个小时,不肯离去。望着浑然天成的青石建筑,让我想到一个关于末世的故事: 魔王波旬与佛陀释迦牟尼斗法。波旬与释迦牟尼同时代,又称六欲天魔王,几乎是恶势力的领袖。为了破坏善法,波旬施展种种变化和伎俩,对释迦牟尼及其弟子可谓软硬兼施,极尽威吓利诱、诓瞒误导之能事。甚至派出他的三个女儿爱欲、爱念和爱乐到释迦牟尼面前进行扰乱。最终,波旬法力不及,于是愤愤地对佛陀说:在你末法时期我要让我的魔子魔孙披上你的袈裟到内部破坏你的佛法!此话说的如此恶毒,却相当有道理,释迦牟尼当时就流下了两滴眼泪…… 今天,我们到其它的“四大佛教圣地”时,已经看到波旬的魔子魔孙到处留下的“杰作”,用水泥简单地修起的庙,用电动工具匆匆雕刻的佛像,大红大绿的油漆四处涂抹,香烟袅袅的庙堂里游人如织。看到这些,佛陀再次流下了泪,但这次不是两滴,是两行。 新金顶上,我选择了一个最佳的角度。当然,全是自拍.jpg(80.59 KB) 午饭时间,师傅们都下山吃饭去了,整个新金顶就我一个人,我流连了半个小时,不肯离去.jpg(76.67 KB) 找到一个能自拍的好角度,于是我开始装模作样。.jpg(90.35 KB) #6 梦想终于成了现实 帅克 7/22 16:54:34 我不信佛,但拜山,我是个彻头彻尾的山的朝圣者。一路辗转着过来,先是开车到西安,然后乘飞机到贵阳,第二天一早再乘支线飞机到贵州的铜仁,最后再乘车到达江口县的梵净山脚下。因为正逢雨季,最后几公里的山路严重塌方,不得不下车步行。12:30到达山脚下的零步标志前。朋友劝我吃了午饭再上,我坚决不同意,决定趁雨停的间隙抓紧上山,下山后再说吃饭的事。事实上,十个小时之后我才吃上第二顿饭。下山之后全身是劲,一点不饿。 出发前一群轿夫围了上来,又见我一身短打,知道是为登山而来就纷纷退去,我正好乐得清静。通向金顶的路有8000步,实际上就是8000级台阶,沿路我基本没有照相。因为从零步开始后的景色都差不多,石阶在绿树之间蜿蜒而上,满山的绿色泛起波浪铺天盖地,笼罩着山,也笼罩着你。前景、中景和背景全都一模一样。单调,实在是太单调了。好在我上山从不抬头看景。万里千里赶到这里,为的就是这无尽的单调,如同胸腔里发出的有节奏的喘息。第一个1000步几乎是跑上去的,路上遇到一对游客见我不惜气力,便劝我省着点,说道:“后面的山还高着呢。”我笑了,甩向身后一声“谢谢”。下山的时候,再次见到这对气喘吁吁的游客时,他们正在山腰望山兴叹,见我狂奔而下,惊得说不出话了。从1000步到2600步,再到4500步,我没有太多的感觉,只是证实了人们的描述,全程几乎没有多少缓坡,没头没脑,无穷无尽的台阶一路指向山顶。 登山的感觉就像回家一样。爱上登山实在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山岭间碧波万顷的树木和裸露的岩石不断地包围着你的视野,包围着你的足迹,让你每每感受到生命的热望——令人兴奋的台阶和小路通向遥远方的未知,通向绝顶的极限。我怀着坚定的心情阔步前进,用超然的态度掌控着我生命的走向,不再有时间的感觉,不再有空间的局限,两条腿在自由地摆动着,每一个感官像盛开的花朵一样伸展开。在这茫茫的山野中,最陌生的景色往往渗透着最熟悉气息,以一种似曾相识姿态迎接着我的到来。 因为是有备而来,我早已做了持续爬升的准备。这一路台阶的力度,让我一边兴奋,一边感叹。兴奋的是从来没有过这般过瘾过,爬升,爬升,还是爬升。感叹的是,五年的梦想终于成了现实。连上带下,一共用时4个半小时,除去在老金顶和新金顶上逗留了1个小时,上下山的净时间为3个半小时,其中上山1小时58分(从零步至老金顶)。 路边小景,贵州不愧是一个公园省,随便一个酒店就可以建在这么一个美景边上,令人垂涎。.jpg(51.61 KB) 路边小景,有点陶渊明的所描写的世外桃源的景象。.jpg(59.00 KB) 一路辗转着过来,先是开车到西安,然后乘飞机到贵阳,第二天一早再乘支线飞机到贵州的铜仁,最后再乘车到达江口县的梵净山脚下.jpg(100.56 KB) 正逢雨季,塌方成了家常便饭。我只好弃车步行.jpg(90.80 KB) 因为游客太少,这些滑杆也只好在这里休息。.jpg(90.07 KB) 梵净山著名的“万卷书”实际上是介于新老金顶之间的一片怪石.jpg(54.26 KB) 一座被废弃的庙,庙的顶已经不在了,但里面还供这两个菩萨。从上方的山顶部可以隐约看到老金顶的屋角。.jpg(65.30 KB) 一人上山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人为你照相,于是我想了一个好办法,将相机放在水泥柱子上自拍,自编自导自演自摄,还没人和你争版权。.jpg(51.53 KB) #7 “佛光普照”的铁牌子 帅克 7/22 16:58:35 突然之间,云开日出。太阳问候群山是多么辉煌灿烂啊!就凭这一点,我历经五年光阴,跨越万水千山,8000级台阶步步挥汗如雨,转眼变得无比值得了。眼前的情景让我无限惊讶,前方的新金顶破雾而出,如同一个兀立的巨人,沐浴着这突如其来的光辉。这时,脚下的一块被雨水锈蚀的铁牌子,轻轻地灼伤了我的眼睛。铁牌子守在通向老金顶的路边,他的脖子被一根食指粗的铁链牢牢地拴着,犹如一个囚徒。但他顶着阳光抖擞了一下精神,昂首挺胸地立在那里。牌子形状极为奇特,正面是用铁条焊着的一个大大的“福”字,背面是电钻在铁板上用钻孔一笔一画地写成的四个字—— “佛光普照”。我举起铁板对着天空,阳光地正穿过一排排钻孔将一个“佛”字清晰照在我的脸上。如此粗陋的铁板上,竟然透射出如此充满禅机的信息,他刺痛了我的眼睛,也震颤着我的灵魂。 铁牌子的正面背面分别写着“福”和“佛光普照”.jpg(109.07 KB) 从老金顶上向下望去.jpg(85.63 KB) 突然之间,云开日出。太阳问候群山是多么辉煌灿烂啊!.jpg(82.10 KB) 新金顶破雾而出,如同一个兀立的巨人,沐浴着这突如其来的光辉.jpg(46.90 KB) 看来老金顶上还是有人上来的.jpg(101.82 KB) 老金顶的一侧,有一个石板上写着“悟空台”。.jpg(69.86 KB) 老金顶上的三个石板的台子,居然对称整齐,如同一个祭台。.jpg(57.82 KB) #8 山是地球上最巨大的艺术品 帅克 7/22 17:01:30 在老金顶上,我想了很多,想到五年来的梦尽然在两个小时间实现了,想到为了这个梦,我经历了无数的山,认识了无数条路,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户外分子。想到每一次登顶一座高山时,总会被山的景色震撼,被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述的齐心协力上升的群山那壮观、多变和丰富的景致压迫得喘不过气;我一座座地走过那些山之后,很快就意识到其中的寓意。所有的山都像艺术品一样,用他或者雄浑或者突兀的身躯组成一座永久的纪念碑。穿行于巨大的群山中所有的山谷,所有的山脊,所有的垭口,无论它们出现的时候是多么无章可循和难以掌控,全都有他自己特定的走向,最终他必然是被群山之间协调排列的一个部分——是大自然雕刻在地球上的最朴素、最巨大的未完成的半成品。走吧,到山间,到阳光下,把我们的心流放在户外的春秋里,去和那些硕大的作品融为一体吧。 所有的山谷,所有的山脊,所有的垭口,无论它们出现的时候是多么无章可循和难以掌控,全都有他自己特定的走向.jpg(69.52 KB) 路边的潺潺流水.jpg(73.23 KB) 下山后,我静静地坐在石头上,听着水声潺潺,心情格外安静.jpg(100.44 KB) 走吧,到山间,到阳光下,把我们的心流放在户外的春秋里,去和那些硕大的作品融为一体吧.jpg(68.31 KB) #9 水是山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
转自:http://www.lvye.info/modules/newbb/viewtopic.php?viewmode=compact&topic_id=136333&forum=833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