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梵净山游记——桥 |
[游记]梵净山游记——桥 |
2007-08-07 sina.com.cn |
注:梵净山在贵州江口 在梵净山那无数荫绿的山谷中,许多狭关隘谷都有清溪流泻。那淙淙有声的清溪,依顺山势从上游流来,与山坡上那象一条飘带挂下来的山径相交于谷底。在浅溪中,我常见行路人在溪床上垫起一串删节号似的石墩,以方便人通过。但至雨季,山洪暴涨,淹没了石墩,水深流急,路被拦断。人在这时,才深切体会到桥的重要。好在山乡的人民都有这样的习惯:枯水季节,人们看准了溪河上哪儿需要架桥,便全家出动(劳力不够请山寨里人帮忙)抬来石头,在溪河两岸砌好桥基,砍来几棵粗大的圆木架设在上面,然后铺上一层泥土,使桥面平整、牢实。有的山谷,走一里来路,能遇到这种桥四、五座。因而,在这一带山乡,这样的便桥还不知道有多少座。便桥落成时,这家就带上煮好的糯米饭、猪肉、鸡蛋(蛋皮彩上各种颜色)和米酒,来到桥头,点烛焚香,把酒祭桥,以祝祷吉利。 正供祭时,如遇行人路过,主人便欣喜地将食品分赠给过路人吃;而行人逢到祭桥,也感到自己走运,不加推辞地接受主人赠给的食物。那些在山坡上放牛的孩童,看见主人祭桥,也奔来领受食品。那场面虽说不上热闹,气氛却充满虔诚和喜悦。 深山峡谷里这种用木头架设的简易便桥,虽没有大江大河上钢筋水泥桥和现代化城市立交桥那种威武磅礴的气势,但它同样给人们以便利。 时交四月,霜雪满头的冬老人悄悄离去,温柔美丽的春姑娘轻轻走来。树木现出了新绿,河流冰消水暖大地百花吐艳,显现出一派蓬勃的生机,清明节到来了,山里人忙着扫墓。在扫墓的同时,人们不忘对桥的补修和祭奠:一家人带着工具和供品,来到自家修建的桥上,发现木头朽了就砍新的来换上,发现路面有坑凹,就用泥土平整好...... 这个传统,不知起自何年,代代相传,沿袭至今,蔚成风尚。在他们心中,有一个朴素而简单的想法:为人多积德,必有益于自己。 每当我踏上涧溪上的小桥时,不由停步小作留连。俯视桥下溪水,潺潺缓流,两岸垂柳花树,掩映着小桥,清幽、雅静,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之中,引起一种深邃的情思。我自然想到桥的价值,想到有人因为“桥梁”作用而飞黄腾达;有人因为有了“桥梁”而获得美满的姻缘......山乡的人民,为了方便他人,心甘情愿地默默付出劳动,修筑一座桥,却不向任何人索取任何代价,无私奉献;而生活中,有的人却是“过河拆桥”,两者相比,差距何等鲜明! 我喜欢那里的山山水水,也爱这小小的便桥,因为有了它,寨落之间才能沟通联络;有了它,小路才通向远方。每当我走过一座小小的便桥,心中便产生一种深挚的敬意,仿佛听到架桥人心中的歌。 呵!生活中要有更多的“架桥人”就好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4c9054010004if21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