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51黔桂游记(中国古镇旅游网贵州镇远古城游记)-中国古镇旅游网

[游记]51黔桂游记(中国古镇旅游网贵州镇远古城游记)-中国古镇旅游网

2008-06-13    guzhenu.com

芳笑着说。侗族女孩子的美丽也只有这短短的几年,一旦生儿育女,就全副身心承担家庭责任,这不由让我佩服侗族妇女的勇敢和美德,同时又替她们感到惋惜。希望妮芳可以乘她年轻尽情地享受属于自己的歌声、美丽和阳光吧!

歌舞表演仿佛吸引了全村的人,除了鼓楼内的大条凳(一个有半米多宽,六七米长)空给了我们这些游客外,鼓楼四周围满了村民,孩子们也大胆的走到我们身边,依在柱子上或鼓楼的栏杆上看表演。侗族男子也带上了用一整条布缠的头饰,也显得庄重而英挺。

美兰原来是女队里的高音主唱,外兼报幕。果然,这些精选出来的表演队成员,唱起歌来确实不同。如果天籁有音乐,也当是如此原始,简单而和谐,又在穿透心灵时带着一次又一次地悸动。听了小黄的歌,真有一种天下乐器都很多余的感觉。每当妮芳,美兰和阿英看到我在和她们打招呼,扮鬼脸或举大拇指夸她们唱得好,她们会很甜很甜地笑一笑,歌声却毫不阻滞,不然我可会被探长和Phil骂啦!

听完了歌,我们决定离开侗寨。又发生了一件让我难忘的事。美兰在山下接受采访,店里只有妮芳看着。我看中了一个牛角做的火药筒,妮芳不知道什么价钱,于是她就直接将火药筒交给我,叫我自己下山去找美兰。这种萍水相逢就产生的毫无怀疑地信任让我们三个都很差异:仿佛妮芳脑子里没有概念怀疑我们就这么把东西拿走。下山找了一大圈都没有找到美兰,但妮芳的信任让我不停地问村民美兰在哪里。好不容易找到美兰,却说这是件寄售品,她也不知道值多少钱,于是她说我觉得该给多少就多少。和妮芳一样,美兰也无条件地给我她的信任。最后,我只有很遗憾地把火药筒还给了美兰,因为我不忍我说的价钱比不上它的价值而辜负了她们俩。也许在都市里的生活的我们已经习惯了提防和怀疑,侗族人与生俱来的慷慨和真诚让我深深感动。

【Phil】离开小黄时,除了曼妙的歌声仍萦绕于耳以外,我身上还多了一件绣工精致的“龙袍”。从来就向往能穿一穿旧式服装的我,怎么也没想到竟一下子就穿上了龙袍,而且还是侗族的手工绣品呢。后来在肇兴和龙胜的时候,到了晚上实在太冷了,这龙袍还真派上了大用场!

【探长】寨子口上有一片梯田很漂亮:

【岜沙篇】

这篇是整个游记中份量最重的一篇,其实前面写那么多,心里有一个小小的念头是尽量拖着别先写岜沙篇,因为岜沙给我的感触太多,每每想起岜沙,心里总是别是一番滋味上心头。

究根到底,岜沙是我们确定此行的一大动力。因为岜沙有千年的苗寨风俗,因为岜沙男人至今仍固执地盘着发髻。不得不承认,我是怀着猎奇的心理走进岜沙的。然而,岜沙以其天然淳朴的方式在我初入岜沙15分钟内改变了我的心境。走的时候,我们是带着满腹的感慨和说不出的惆怅离开的岜沙。岜沙,一个平静又不平常的村庄。

初进岜沙已经是临近黄昏了。在小黄热闹了一天,人也倦了,皮肤也被烈日晒痛了,出了一层又一层的汗,脚步仿佛也沉了很多。进岜沙前有个小广场,在整个苗寨的最高处,一边还有一个修了一半的亭子,看起来仿佛很新。广场的对面是一个已经没人读书的学校,教室里空无一物,教室旧旧的象我20多年前读的小学。在这个小小的范围里,是感觉不到任何特别的地方,不禁让人有点失望。

“既来之,则安之”。带着些许的失望,我们开始向山下,也就是村子里走去。才几步路,岜沙的感觉就不带声息地渗了出来——首先是温度已经降低了两三度。一股沁人的凉意卷了过来,让人精神为之一爽,体力也恢复了两三分。然后是满眼的绿色。村里的光线比外面暗而柔和,而且连阳光仿佛也滤成了浅绿色,懒洋洋地穿透枝叶,再怎么晒也晒不透地面微蒸起来的水气。

岜沙就是这么宁静。我们一行人走在村里的路上,居然看不到一个人影。周围不时路过一间又一间的吊角楼,但是整个村子安静地可以让我们听见自己地脚步声,不闻鸡犬之声,唯一相伴的是不知何处的鸟叫声,听得不真切到分不清远近。——我们走错地方了吗?

走着走着看到一个唯一有人气的东西,在路旁山坡上的一颗小树上倒扣着一个类似于笼子或者箩筐的东西,上面罩着一块似布非布有彩色布块相拼和手织花边的东西。爬上去一看,原来是一条妇女的百褶裙。苗寨的百褶裙和侗寨的不一样,一个褶只有两三毫米宽,密密麻麻褶满了一条裙。侗寨的百褶裙是一色的,苗寨的分几层,分别用不同色布从腰上铺开,过了骻部才是传统的深蓝色的染布。漂亮而有趣。制作过程中就把百褶裙倒绷在箩筐上晾干定型——话题叉远了,我们在研究完这个笼子一样的东西,决定尝试走进这家人去看看。于是顺着陡峭的山坡上的土路爬上去,来到了高处吊角楼的正面。

一进门眼前一黑,适应了两三秒才发现这是个类似厨房的地方。说类似是因为看不见任何我们习惯厨房里会有的东西,包括水缸,灶台和柴米油盐。在这间四五平方的一角从天花板上吊下一根铁丝,膝盖高的地方吊着一个里里外外都是黑色的锅,下面的地面上有一个脸盆大小的凹陷,里面烧着不是很旺的火。看不真切间仿佛有一个佝偻着背的阿婆坐在阴影里。这间厨房是整个楼里唯一一个土地面的。其他都是木结构,晚上出去闲逛的时候才发现厨房唯一的照明就是屋顶上两三个巴掌大的天窗,难怪在黄昏中厨房看似黑夜。穿过厨房,到了客厅,家里的家具质朴而简单,木结构为主,穿过客厅就到了大阳台。大阳台应该是一屋子人活动的主要场所,里面摆了两三张大条凳和五六个小凳子。老周顺便向主人家提出住宿,被干脆的同意了。

转自:http://www.guzhenu.com/Article/200611/Article_20061121164837_8679_5.html32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