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心情游记:触摸镇远古城—文章分类|中国博客网 |
[游记]心情游记:触摸镇远古城—文章分类|中国博客网 |
2007-08-03 blogcn.com |
位于贵州东部,沅水支流,潕阳水畔,有一个年轻美丽的小城——镇远.同时,它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苗疆古城,以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和典雅的布局而文明于全国。 去镇远是在国庆前夕,应邀和搞摄影的朋友一起去帮客户摄像。 我们一行人到达镇远城时,已是黄昏,天上下着蒙蒙细雨,原本闷热的、烦躁的天气也因此清爽了许多,镇远城被笼罩在一片浓厚而呼吸不来的夜色里,烟雨朦胧,恰如江南的夜色。 我们的游兴突然而至使我建议我们此行目的地的主人陪我们去一趟古城,但主人劝告我们晚上看不清楚,须白天游行,无奈只好打消此念头,客随主便,明早再去。 第二天,天微微亮,我恐打扰睡梦中的主人,就叫醒朋友,背好相机,踏着晨曦的雾霭走在大街上,我们摸索着并询问了街边卖早点的当地人其古城怎么走。当我们一进入镇远城内,一种古朴的氛围萦绕四周,沿着临河的大街上前,我们置身于飞檐迭起的古代民居之间,如同来到了古典的江南小镇。 9月的镇远,新城(现在镇远有古城和新城的说法,新城内大多数是商住楼.)的大街上不是冷清,路过繁华的共同街,街市里人声嘈杂,擦肩摩背;做生意的立在柜台前与人大声讨价还价。酒肆里猜拳行令、南腔北调。潕阳河上有一农民乘一小船荡舟其上,只见他不紧不慢的撑着竹蒿使船轻轻地向前滑行,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和轻松,河面上微风拂过时,激起一阵阵涟漪。清澈的河水碧波荡漾。而河水两岸是一排排用木柱支撑在水中的吊脚楼。 朦胧的雾给清晨的镇远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有探其究竟的欲望。 步行20分钟我们来到世人常说起的古城街。街道全是青石铺成。街道两旁均匀的放着一排排娇艳欲滴的、各式各样的花草。在清晨里,有露珠清晰可见,花坛里泥土的芬芳夹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微风拂过,格外的舒适。同行的朋友惊奇说你发现没有这条街干净整洁、每隔300米左右都有人在街旁值班,我仔细看确实如此。街道上看不到明显的灰尘,光滑的石板路一直向前延伸着,没有尽头。路边每隔300米左右就有三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前,袖肩处戴着红色的布巾,写着‘街道监督’。有老人、有妇女。他们不时盯着古城的街道和行人,不许人乱丢垃圾、纸屑、果皮之内,以维护街道的干净整洁。朋友吃完的香蕉皮拿在手中许久直至等到有垃圾箱,也不忍心污染古城的洁净。 我们注意到了,不管站在街道中的任何位置,远远望去,潕阳河水把镇远城一分为二,四周群山环绕,隐约可见的建筑物掩映其间,我们也仿佛置身于水墨山水画里。 走了一大半街道的时候,当地朋友建议我们去古镇的巷子里转转。看看当地的民居生活。 我们沿着大街左拐进了一条巷子里,这些古式的民居布局和形制都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建设,明清时期的四合院随处可见,古式庭院,尽显江南建筑的雅典别致,我们轻手敲开路边的一户人家,一个60来岁却精神抖擞的老人热情迎我们进屋,看着我们背着相机,说着普通话,也明白了我们的来意,并进屋搬凳子让我们坐下,还端来茶水招呼我们。开始与我们闲聊起来。 庭院里四处可见精雕细琢的各种花纹图案,花鸟鱼虫刻画的栩栩如生,但是由于院子依山而建,又与一般的江南庭院有所不同,院中回廊,依山势而上,回廊上雕梁画栋,小巧别致,庭院里的房屋,全都是用木石结合而成,既牢固又美观,设计也巧妙逼真。 老人告诉我们他们三代人都生活在这里,与这里有分不开的情缘,儿女门都在外奔波,家里就他和老伴,现在老伴出去了。与老人的交谈中我想镇远的一定有着自己历史和传说,于是我小心翼翼的问老人可否给我们说段古城的历史和趣事。 老人笑容满脸的给我们讲着镇远曾经的辉煌:当年朱元璋手下有一位大将军,带领部队路经镇远,见蜿蜒流过的舞阳河水刚好把镇远城分布两岸,从玉屏山上俯瞰镇远,这位大将军惊奇的发现,潕阳河流经镇远的地方呈一个‘S’形,而镇远的两个部分就像八卦图的阴阳两极,见到这样的情景,这位大将军分外震惊,认定这里必然是兵家必争之地,就决定在潕阳河两岸修筑城池,并派出重兵把守,从此镇远就成为大宋西南方的一个军事重镇,以后的历朝历代,镇远都受到军事上的重用,镇远也因此得到长远的发展,成为后世府、卫、县的所在地。现在河边的石碑上也依稀可见当年修筑的记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我想镇远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告别热情好客的老人,我们沿着青石铺就的石板路继续前行,镇远的石板路也是依山铺就,随着山势层层向上,我们拾级而上,漫步在古朴的镇远城里,脚下的石板路,蜿蜒起伏,是否没有尽头,路面平整而洁净,被居民挑水打湿的石板路,更具江南水乡的味道,这些石板路都直通临河的大街,有的还与码头相接,可以直接到达潕阳河的河边,可见镇远人与潕阳河的亲切了,难怪有人这样说:潕阳河是古城的灵魂,古城的历史从潕阳河开始...... 走在古朴的石板路上,我们不经意发现路两旁的民居有些与众不同,仔细观看,才知道原来这些民居的大门都没有与道路平行,而是转过一些角度,斜向开设,早就听说镇远的民居房有‘歪门邪道’的讲究,一直以为只是传言,这次亲眼所见,我才深信,果然是‘歪门邪(斜)道。镇远历史记载:“歪们邪道’古巷子、巷中有巷、巷中有井,巷下有沟,巷对码头,巷通驿道、深宅大院” 漫步在深深小巷,老妇、顽童、斜阳。有从容与平和的气息如风飘荡出来。 返回是下午5点,计划去博物馆看看,博物馆门前有很多人进进出出,售票的阿姨建议我们明天再来,现在快下班了,没多少时间供我们观摩。回来的路上,再一次踏在石板路上,听见鞋子碰撞地板清脆的响声,街边打着镇远四中校旗的学生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清扫着街道、为两旁的花草松土浇水。黄昏,夕阳的余辉撒在石板路上,格外的亮眼和惬意.潕阳河上,但见翠树流碧,山影倒影水中,让人流连忘返,这里的石板路、这里的建筑、这里的人们。 我想,明天的古城街道定会以崭新的面貌迎接过往的游客和行人。 |
转自:http://login.blogcn.com/wzfl/article/200412/846.shtml30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