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无名高地 |
[游记]无名高地 |
2008-06-27 sina.com.cn |
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曾在一封信上这样写道: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他的名字叫圆明园。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造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亚洲文明的倩影,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我们教堂的所有财富加起来也无法和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相比较。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将来在历史的审判台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大清帝国与圆明园——一个创造了辉煌神话,又创造了最惨痛的历史的朝代;一座凌驾于世界奇迹之上的奇迹,一座遗憾中的遗憾。 18世纪的大清帝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世界上最多的财富。历经雍正、乾隆两代君王毕生精力所扩建的圆明园举世无双,其规模之大、财富之多、景致之美乃是世界上任何王朝、任何君主之宫苑所不能比及的。 但就是这样一座举世无双的园林、宝藏宫殿,旷古奇葩,却成为了中国人永远的心中之痛和不堪回首的历史。 圆明园不仅仅是大清帝国的悲剧,其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剧。1840年的一声炮响打破的不仅仅是大清帝国的天朝美梦,更是打破了中华民族的千年美梦。从夏禹的“家天下”以来,4000多年,王朝更迭,百姓似乎习惯了这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生活,盛世、衰败再到盛世、衰败。无论世道如何改变,压迫后反抗,反抗后再重新建立新的压迫,百姓是否觉得生活就该如此,天子就是受命于天,世道就该轮回。 在所谓的封建礼制统治下,也许很多东西是百姓想破脑子也无法解答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但总归几千年了,好歹还是中国人的天下,直到有一天,前所未见的夷人军队和前所未闻的神奇火器进入了华夏圣土,叩开了九洲大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这个曾影响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天朝大国就签订了匪夷所思的停战条约——割地、通商、赔款等等。 世道开始变了,百姓开始思索了,文人志士、爱国精英开始愤怒了,人民开始反抗了,也许百姓也不清楚原因,但是总归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于是有的人开始成为民族英雄,有的人开始沦为民族败类。 倒霉的道光帝赶上了鸦片战争,更倒霉的咸丰帝赶上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当然历史不能把责任推卸给他们,战争早已注定,而战争打响的那一刻,战败已成定局。 第二次鸦片战争:滚滚硝烟的军粮城下,一场新式来福枪、连发枪与腰刀、弓箭、原始抬枪、鸟枪对阵的壮烈战斗展开了。整整一天时间,战斗的结局很神奇,城郭失守,赫赫有名的八旗军死伤惨重,阵亡3000多人,英军几乎毫发无损,大清的第一道防线就这样被英军撕裂。 随后的大沽口战役中,英军的远程大炮有如演习一般,将大清帝国一向重视的炮台轰为梦魇。大清帝国是重视大炮的,大清皇帝喜欢封大炮为将,因为他们利用大炮入了关、夺了天下,他们深知火炮的威力与重要,可惜的是,200多年了,西方蛮夷武器不断改进,天朝大国的大炮几乎还是入关时的大炮。 与此同时的咸丰帝在圆明园泡满花瓣的浴盆之中思索什么?他是否想到这座先辈们留下的瑰宝即将化为乌有?他是否在考虑大清的未来?眉头紧缩的他将无奈和软弱传递到了了圆明园,又从圆明园传递到了整个大清帝国。 八里桥一役,我们似乎又看到了当年叱咤风云的八旗骑兵,世界上最好的骑兵的英姿——英勇、无畏、强悍。可惜这次只是给人当了靶子,联军的8000多人面对八旗军的3万多人,阵亡人数,分别是5人与5000多人。这种自杀式攻击,又一次显现了大清帝国,或者说中华帝国的天朝大国气概,法军司令孟托邦将军果然震惊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huyuewind25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