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大长山岛之行 |
[游记]大长山岛之行 |
2008-05-22 sina.com.cn |
大 长 山 岛 之 位于黄海北海域的大长山岛,是辽宁省,也是东北唯一的海岛县——长海县县府所在地。这里风光旖旎,景色秀美,更是炎热夏季的避暑好地方,再加上这里有品种多样,质量上乘的海味,夏秋时节,来这里旅游玩乐成了许多人的选择。去年8月10日至13日,我和同事们作了一次大长山岛之行。 从黄海岸边重镇皮口我们登船开始了海上之行,天下着小雨,没有风,船行得很稳。海面上雾茫茫的,看不清多远,这让我们这些旱地来客多少有些遗憾。船航行了近一个小时,前边的海平面上,隐隐约约的出现了山的轮廓,人们惊喜:“到大长山岛了!” 我们在鸳鸯港下了船,坐上环岛公路的公共汽车,大约行了十来分钟,看见山间里有一处小湖,车上人告诉说,那是岛上唯一的湖泊。我们经由了长海县城——大长山镇,公共汽车在海面与山地中间穿行,车上的游客们一路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新奇。我们的目的地叫饮牛湾,是个美丽的小山村,环岛公路在这里的路段叫“金盆路”。这里是个很大的山湾,饮牛湾屯就在湾口上,往北的山湾里是杨村,饮牛湾屯隶属于杨村。山湾的东上头下有个渔港叫金盆港,往东的山脉一直向海中延伸,形成了三面临海的半岛山,那山叫城岭子山。远看,海雾缭绕山岭,似如仙境。山湾西边的高山头叫大石山。这一带的山林木几乎全覆盖,满眼翠绿,青山绿水,和谐美丽。 饮牛湾的渔家小旅馆很有名的,在夏季生意很好的。到了第三家我们才住下。我们入住的这家叫昌隆渔家小院,住室虽然不大,都挺干净的。开店的夫妻俩,男的姓孙,今年52岁,瘦高个儿,黑红脸膛,说话的声音有点人们常说的那种“海蛎子”味,尾音细而高挑。看我穿着带报社字样的半袖衫,老孙问我“你是记者?”我告诉他原来是专职记者,现在改做老龄工作了,是《中国老年网》、《辽宁老年报》的特约记者。老孙笑了:“那还是记者呀!” 我们聊得挺投缘。老孙是长海县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祖籍山东蓬莱,他说连他爷爷都没记清是啥时候闯关东,来到大长山岛扎根的。自己算是个真正的东北人了!长海海域很少遭遇台风,老孙说他长这么大只遇上一次刮台风,那是20年前的八月,把岛上的庄稼都毁了,房子上的瓦全掀走了,碗口粗的树拦腰折断。政府帮助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大海是富有的,大海是渔民生存的家园。说起海,老孙如数家珍,兴致盎然。长海的海潮每6小时一涨,每一次起潮往后拖48分钟。涨潮时把海里的海带、贝壳等拥上岸。长海是珍贵的刺海参的故乡,海洋岛的四刺五刺海参每斤卖到两千多元,被渔民们称作“软黄金”。这里的螃蟹、龙虾、海胆、海底扇贝、鲍鱼、鳇鱼、海鲫鱼、牡蛎等闻名遐迩。我们下榻的第一顿晚餐,老孙给我们上的二十道菜全是海味,这是我人生第一顿真正的海宴。 长海的海给人的印象很温和,很平静。海岸线上的沙滩上的沙子很细,黄黄的,踩上去绵绵的感觉。海水近看是绿色的,而站在远处看便是蓝色的了。午饭后,我无法他们吆五喝六的吵闹声,便独自一人到外边去赏景。沿金盆路东行约一里处,见一条小溪从山湾里流出来,潺潺的流水和不远处烟波浩淼的大海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大与小的视觉很真切。生活中大与小道理就像这眼前的大海与小溪一样,让我想起小学老师讲的只有从小事做起,才可以成大业的道理。还有老师讲的大海和小溪的寓言故事。我用手指点河水尝,是淡的。溪水很清,静静地从桥涵下穿过直奔大海。我知道海岛上淡水很少的,为了渔民们的生活用水,当地政府投资实施了跨海引水工程,使渔民们用上了自来水。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cfcf6001009h8j.html29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