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本溪水洞游记 |
[游记]本溪水洞游记 |
2008-01-12 sina.com.cn |
如果你没有过在地下生活的经验,那就来本溪水洞看看吧。 本溪是个山城,四面环山,与南方山的灵秀挺拔葱郁不同,北方的山连绵苍凉又富于色彩的变化。由于本溪是重工业城市,炼钢炼铁排出的大量废气造成空气严重污染,刚刚长大的这批孩子大概只有通过图片视听才能知道什么是日月星辰吧。 现在的情形已比几年前好了很多。 本溪水洞在数百万年前形成,是目前发现的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水洞在本溪市东郊,大概半个小时的车程。洞的入口上端刻有薄一波老人手书“本溪水洞”四个大字。水有地上水和地下水,地上水漂流,地下水泛舟。 水洞中常年恒温,保持在10℃左右。从夏的30℃直接走入10℃真是凉爽的狠。先进入的一段是旱洞,没有水,(如下图,两个人刚刚走入的就是旱洞)阴冷潮湿,走道的两旁立着马门溪龙、剑龙之类的庞然大物,仿佛在暗处穿过远古直视你的背影。 转了一个V字形的弯,便到了一片相对较为开阔的水域,这就是水洞了。可乘六~八人的小机动船沿铁板浮桥停泊,一个装满长薄棉大衣的木箱子放在水洞入口处,自取,乘船。七月天,穿棉衣,仍没觉得暖和。 这里的洞穴是由于水的长期溶解作用而形成的。 自然界的水不是纯净水,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当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岩时,在石灰岩的裂隙中流动就会发生碳酸化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因碳酸氢钙溶解于水,故而被水带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蚀成洞穴。 由于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当水渗过岩石层滴落时,就慢慢在经常滴水的地方沉积下来,从上向下倒着沉积形成的称为钟乳石,水滴从头顶滴落到地上沉积而成的称为石笋,慢慢上下两部分经过十几万年甚至近百万年的作用连接到了一起,就称为石柱。 下图中有像倒着的高脚杯似的钟乳石,实际上,上面细细的钟乳石与下面的石笋并未连接上,而是还有一点点空隙,这一点点的连接沉积需要一百年,钟乳石一百年能生长一厘米。 洞中行一日,人间千年已过。 一百岁的钟乳石是刚出生的baby称为鹅管,它的直径与水滴一样大小,这是钟乳石的最初形态。十几万年后,它们就变成了令人惊叹生艳的奇迹。耐得住寂寞,是不是就会有最美丽的收获? 穿行在南方的小城,水与灵透的建筑无处不在,人好象也变得透明起来,同样是水,穿行在这钟毓鼎秀的时光隧道里,却让人变得厚重,不敢造次。那些钟乳石从头顶耳畔从拂手之间掠过,感叹惊喜兴奋到沉默不语…不会有任何技法比大自然更美术了。它掠夺了我的眼睛对日常可见之物美的评价,原有的审美观在这样的瑰丽奇特面前,偷偷逃走,择地远遁…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6144b010008uu.html3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