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沈阳市北陵公园游记 |
[游记]沈阳市北陵公园游记 |
2008-06-27 sina.com.cn |
希腊神话传说中说人类的世纪是神祗创造的,想起来就想去那深山老林,看看那百年老树。 总说去北陵看看,去北陵看看,因为那里埋葬着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在沈阳忙了数日,终于有了到北陵公园瞧瞧的时间。 到了北陵才知道,北陵是清昭陵的又称。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因其位于沈阳旧城北约十里,所以称北陵。北陵公园占地面积330万平方米,1927年辟为公园,它的布局是以昭陵、神道为纵轴,延伸南北形成中轴线。东为30万平方米人工湖,岸柳飘逸,轻舟荡漾,幽静的沁芳亭和孩子们的天地“儿童乐园”别有一翻情趣。西侧则由玲珑剔透的芳秀园、杜鹃园等装点着。整个公园被参天古松所环抱,生长着200多种植物的芳秀园,长约百米、柳树成荫的柳堤堪称为园中精品。小导游指着一棵老树说:这棵树有三百多年的树龄,像这样的树被誉为“活文物”,如“神树”、“凤凰树”、“夫妻树”、“姊妹树”、“龟树”等等,等等这些使陵园更加之厚重和神秘。 ●清昭陵 清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初步完工。康熙、乾隆及嘉庆各朝又对之做了若干增建和改建,是清代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墓建筑群。清昭陵保护区占地面积近48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8座,所有的建筑以神道为中轴线对称分布,形成平面布局规整、礼制设施齐备的皇陵规制。陵区四周设有红、白、青三种颜色界桩,其前面还备有挡众木四百四十二架。陵区南北狭长,东西偏窄。自南向北排列着:下马碑、华表、神桥、石牌坊、正红门、石像生、神功圣德碑亭、方城、隆恩门及门楼、角楼、东西配殿、隆恩殿、二柱门与石祭台、明楼、月牙城、宝城、宝顶等建筑、古建筑群,建筑风格保留了清初关外的某些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中原王朝的陵寝规制。 我的目光透过茂密的古树驻足在那顷悠悠湖面上,不知怎么想起赵翼那首《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从南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华表,华表又称“擎天柱”、“万云柱”,是陵寝的装饰性建筑,由底座、柱体、云板、天盘、柱顶、护栏等部分组成。陵寝有华表三对,柱顶分别为“望天狲”、“海石榴”。神桥北依石牌坊,石牌坊之北是正红门,正红门建于顺治六年(1649年),单檐歇山式建筑,三拱门中正中一间叫“神门”,东侧一间为“君门”,西侧一间为“臣门”,正红门两侧为一字琉璃袖壁。顺着正红门的一条南北笔直的“神道”两侧由南往北依次立对称排开的有“擎天柱”(华表)和石像生。 石像生即:石狮——狮子是百兽之王,作为威振八方,唯我独尊的权王化身,历代统治者均将其应用在陵寝、宫殿前作为显示权势的象征性雕像; 獬豸——传说中的动物,能辨别是非善恶曲直,中国古代执法官的帽子就叫獬豸冠,用它作为石像生以示皇帝的严正无私; 麒麟——被称为“祥瑞之兽”,头如龙,角如鹿,全身鳞甲,尾似牛,足似马而圆蹄,传说中的神鹿,常在太平盛世时出现,在此以示帝王的仁义至圣; 立马——系仿皇太极生前最喜爱的两匹骏马“大白”与“小白”雕琢而成,因二骏立功无数,多次保护过主人性命,立于墓前,用来永远陪伴主人; 骆驼——因为骆驼在皇太极的征战中立下诸多功劳,把骆驼列在陵前,表示它的功绩与主人同在; 立象——象高大威严,性情温和,是天下太平祥和的象征,寓意广有顺民,江山稳固。 再北,在神道正中有神功圣德碑亭一座,神功圣德碑亭又名大碑楼,建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方形重檐歇山式,内立巨形石碑,重达十万余斤,碑额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碑文共1810个字,记载了皇太极一生的文治武功。 功碑亭北走又入方城,方城建于顺治元年(1644年),是盛京城的缩影,也是昭陵的主体祭祀区,城高6.15米,东西长120米,南北长146米,城墙以青砖砌成,门洞两侧有磴道可供上下。方城正门为“隆恩门”,方台式砖石结构,单体拱形门洞,门楣正中有石刻门额,上面用满、蒙、汉三种文体竖刻“隆恩门”三字,隆恩门上建高大的三滴水歇山式门楼,俗称五凤楼。角楼,重檐歇山十字脊,黄琉璃铺顶,四面出廊,大脊正中装饰琉璃宝葫芦,飞檐四角下坠风铃,角楼为祭祀时官兵守望之处。方城正中是隆恩殿,又称“享殿”,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草建,康熙三十年(1691年)改建,隆恩殿是供奉陵墓主人皇太极及孝端文皇后神位的地方,也是从事祭祀典礼的主要场所。两侧有:东配殿——建于清初,是祭祀时尊藏祝版和制帛之处,逢隆恩殿修缮时,陵主神牌移至此殿暂时存放,并按制举行祭祀;东配楼——二层前后出廊硬山式建筑,此楼是明清皇陵中独有的建筑;西配殿——建于清初,是举行“忌辰”大祭祀时,喇嘛诵经作法、超度亡灵的场所;西配楼——二层前后出廊硬山式建筑,此楼是明清皇陵中独有的建筑。焚帛亭——又名“燎炉”,汉白玉雕制的亭式建筑,亭内有一圆形火池,是大祭时焚烧祝版、制帛以及彩纸、金箔等祭品之处。过了隆恩殿是二柱门和石祭台直入大明楼。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9ddc401000c5z.html42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