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9日继游览了福陵和昭陵,我又陪母亲参观了她心目中的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张学良的故居原址(其实是张作霖修建并生活工作,最后逝世的府邸)。张氏帅府位于沈河区故宫南侧,又称大帅府和少帅府。是清末民初东北军阀张作霖的府第,面积1.6万多平方米,四周围筑着三米多高的青砖厚墙,内部分为东、西两院,每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东院建于1912年,为张作霖所建的中国民族特色的三进四合院落,共有房舍74间,呈"目"字形。花园北面建造了一幢三层罗马式的青砖洋楼,建于二十年代。曾作为他的"公署"。其中,一楼是会客场所,用作接待中外要员,商定军机大事之处;二、三楼是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大青楼一楼正中是个会客厅,因有两只老虎标本陈列其中,故称"老虎厅"。当年张学良将军处决杨宇霆和常荫槐事件即发生于此。中院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式建筑。建于1914-1918年,即张作霖被袁世凯任命为第27师中将师长之后。中院建筑既沿袭了中国传统的民间风俗,也体现出东北、特别是辽南风土习惯。中院的第三院落原为帅府的内宅. 东院原是帅府后花园,也称帅府苑。1915年开始修建帅府花园及小青楼。1918年小青楼落成,1922年大青楼竣工。小青楼是一座中西合壁式的两层砖木结构小楼。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炸成重伤,就在此楼一楼会客厅里谢世。大青楼是张作霖为新爱的五夫人寿氏建造的,仿照北洋军阀政府总统曹锟在天津公馆——曹家花园的样式设计建造的,是一座欧式建筑,三层,坐北向南,是张作霖1925年晋升为东北边防督办后的“公署”。西院是一组红楼群,占地11017平方米。是在1914年兴建帅府中院的同时修建的。西院的南半部有7间瓦房是帅府卫队营营部,北半部以青砖围墙与卫队营相隔有两组四合院。西院红楼群是1933年建成。 院外建筑主要包括帅府办事处、边业银行和赵四小姐楼等。赵氏旧居俗称“赵四小姐楼”,当年年仅十六岁的赵一荻小姐不顾家人的反对和社会舆论的压力毅然投入少帅的怀抱。最初只能居住在北陵附近,直至于凤志感念其一片真情,花钱买下了这栋独立的小楼。从而,赵四小姐伴随少帅展转于台湾、夏威夷,携手度过了几十个春秋,其中三十六年是默默伴其身边,无名无份却也不离不弃、无怨无悔。最后安然长逝于一生至爱的人的怀抱,与世长辞,却幸福终老。而今小楼依在,风雨摇曳的夜晚,独不见那翩翩起舞的美丽姑娘和玉树临风的壮志少年…… 二十世纪20-30年代,张氏帅府中曾发生过多起震惊中外的事件:张作霖在此成为“东北王”;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大帅”身负重伤,死在帅府;张学良将军在这里宣布“东北易帜”、维护了祖国统一,并处决了杨宇霆和常荫槐。 作为现代史上包最完整的一处建筑,业已在风雨中飘摇了近百年。当年挥毫而就自诩“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张大帅和年轻有为的少帅都已经长眠于地下,我们仅仅能够通过还原历史来追忆过去。而阖目想来,却仿佛伊人犹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