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游览棋盘山

[游记]游记:游览棋盘山

2008-06-27    sina.com.cn

游记:《游览棋盘山》

2007-10-11 16:37:37

大中小

标签:感悟随笔

游 览
棋 盘 山

晋冀古道
七月十二日这天下午,我伙同老马从培训班逃出来,直接就上了山。这次培训本没有什么吸引力,但因组织者安排了一天的旅游而赋予了其意义,参会者就多了,来了有五十之众。这天下午安排的是几场讨论,我们提不出啥建议,就跑了吧,提前上山。
老马岁数大了,向西走不多远就说咱慢点,别累着了,他的话正合我意,平时活动量少,乍一登山真有些吃力呢,身上的汗也下来了,正好擦一把。歇脚处有一块巨石,磨平的一面上写着“怀古”二字,不知这名字的来历,应该是行路之人踏在这晋冀古道上怀想古人之苦吧。老马说四十年前他曾走过这里,是一班子青年举着红旗去山西学大寨,当时的路更难走,不像现在这青石铺就的台阶,而今天,这里比四十年前美多了,景区开发者将山路全用条石铺成了台阶。
从怀古石往西,景色越来越好看了,两边的大山耸立,各种树木和植物覆盖着大山,左右上下一派青葱翠绿,生机勃勃。石阶顺沟底向前延伸,两边不时有标注的景观名称。“试剑石”乃是一大块被拦腰砍了一道沟痕的石头,细端详,分明是被利剑砍了三次,虽没断,且够深;石头有一间房大小,那剑痕横贯南北,宽有两寸,无法想像那把剑该有多长多利。“马踏泉”已被垒成了一口井,扶着井沿向下看,里边真的有水,尚在汩汩地流,眼见从一处淌出来,却不见井水上涨,或是渗漏到地下去了吧。
同行的老马曾任县农工部部长,因工作之便去过很多地方,游览过许多风景名胜,而棋盘山这个景点是近几年才开发出来的,时候尚短,他当年虽途经这里,出只是匆匆而过,他说今天看来,这地方真的不错。比起老马,我是自愧弗如,到目前也才仅仅去过三四个省内的旅游景点。
在我看来,这儿的空气清新凉爽,植物多样繁盛,绝大部分是我没见过的,其中有一种树木在这个盛夏的季节里挂满了一团团的黄花,每一团都由无数个米粒大小的小黄花组成,觉得它美,觉得它奇特,有意记住它的名字,最终在一棵的枝杈上看见了它的名字标牌:栾树(乌叶树)。
在段岭古关,我们稍事停留,看标志牌上的介绍:段岭关,冀晋长城古关口之一。为北魏拓跋氏所修,明嘉靖时重修。横跨段里沟,关门内设两道门,门洞长10米。整个关墙为石砌,总长20米。2004年,正当棋盘山开发之际,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了段岭关。从山上滚落的泥石流堵住了关门门洞,关墙西面顿成水库。久之,洪水从南头夺口而泄,将关南头冲成大豁。如今的关之南头和东面石墙为2004年洪水后重修。
歇息一刻正要前行,从后边跟上一个少年,是随其开会的父亲来这里的,他父亲去会议室听课,他就跑上山来了。正好一块登山吧,在这空旷的山沟里,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安全感。
气喘吁吁、一路挥汗地走完石阶,迎面有一山名曰:佛祖峰,在右首一小亭上看这座山,的确像一尊佛,有很相象的双肩和两耳。佛祖峰前,我们顺着砂石路向北,去往魏长城。这一段山路坡度较缓,竟然有车辆行驶的痕迹。
所谓的魏长城,是景区开发者新砌的城墙,这时候已经接近收尾了,有五六个山民正把凿平的条石铺成石阶以方便游人登临。城门洞口上写:晋冀之钥,施工的山民说,过了这道城墙,那边就是山西了,他们就是山西昔阳人,在这山上铺石阶建亭子已经五年了。看旁边垒着锅灶,估计他们的午饭在山上吃。这座新城墙虽不够长,但对我来说还是相当新鲜的,城墙的一端还保留着一段旧墙,我和同行的少年试着爬上去。这就是1800年前北魏时期垒起来的石墙么,只是用一些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石块垒起两边表层,当中的空档填上沙土和碎石,形成一道高度和宽度都不足两米的简易石墙。踏在遍布杂草的沙石墙上,不相信它有那么久远的历史,它能让当年守卫的士兵当做长城?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掩体罢了。当然,既有这一痕迹,开发商自然要将它利用起来加固重修并附会一些历史的故事和人物来增加景点的文化蕴含。
老马累了,坐在城墙砖上休息,我与少年还要去攀登长城另一端的那座山,老马说:“你们去吧,我在这儿等着,山上风大,小心点……”
右首的这座大山有其奇险之处,山一侧有断裂处,分裂出一处F形的山崖。通过一座石桥,我们来到这个F的顶端。这里应该是晋冀古道上所能登临的最高处吧,看那小小的棋盘山,已处在我们的下首,几与佛祖峰齐高了;山顶的面积不过一家院落的大小,有三两棵小树,脚下的岩石风蚀严重,剥落出片片碎石沙土。我观察着风向,努力地往崖边走,以体会其惊险,就听得下边有人喊:“别靠边了,下来……”看不见是谁喊,可能是老马,也可能是垒台阶的工人。他们是担心这块与主体断裂的岩石承受不了两个人的踩踏,抑或是怕这山风太大会把我们刮下来?总之是为我们好,就匆忙拍了几张手机照,下山去了。
从长城下来,再登临刚才绕过去的棋盘山。景点以此山命名,若不登临此山,岂不是枉来一回。但是攀到半山,遇一“禁止攀岩”的警示牌,抬头上看确是艰险,不能登顶了。
老马说:“咱回吧,距晚饭时间不足个半小时了……”
我说:“好,咱们下山。”
下山也不轻松,此时也觉出累了,腿肚子发胀。据此次活动的组织者说,今晚的餐桌上有酒,晚饭时候就多喝一点吧,也好睡一个安稳觉,明天才可有力气再爬南边的山。

林海天梯最难攀
第二天(七月十三日)吃过早饭,参训的人员三五成群地分头上山,有几组往西去,我和老马当然是要往南,而这一路人马似乎只有我们一组,有七八人之众。同行的几个都是教育线上的,听他们嘻嘻哈哈地打趣谈笑,我们也插不上嘴。
比起昨天向西的那条路,今天向南的这一条要艰难得多,虽同样是石阶铺就,但密度和坡度较大,才过两个景点,队伍中的女士们就喊累了,停下来直腰擦汗。看她们脚上的旅游鞋,我艳羡不已,问哪儿买的,答说前天在高邑城里转了一个下午才买到的,可见她们为登山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其中姓王的女士体形较宽,臂弯里夹着三四瓶饮料,这时候已嫌水瓶子累赘了,说谁没带水,大家都喝吧。看我手里空着,塞给我一瓶。
歇息了片刻,大伙又动身了,这一段的景观名为“翠谷松涛”,景区的介绍说,此处原称水陆沟,沟内植被茂密,多为油松,挺拔秀丽,若是微风吹过,飒飒松涛,如歌如诉。可能是今日风小的缘故,没听见松涛,只听得蚊子在耳边嗡嗡地叫,我用手中的宣传册不停地煽着,煽蚊子,也煽身上的汗。前面忽见一陡坡,路边的条石上写着“步步高”,年轻的教师们捷足先登了,我和老马则在条石上坐下来。不知前面的山路还有多远,要省着点力气免得登顶时败下阵来。
正歇的当尔,看来路又上两个人。是一对母女,在20米外的地方停下了脚步,女孩说,妈妈,咱别上去了。妇女说,也不知道离山顶还有多远?听他们也是高邑口音,我想明确一下,问:你们是哪里人?听我的问话,母女俩的脚步似乎往后一缩,退了一阶,当母亲的回话说:我们……是赞皇的,你们……是哪儿的?听她不说真话,我说,咱一样,我们也是赞皇的。母女俩的脚步迟疑,不过,她们最终还是上来了,问说距顶峰还有多远。我随口说,远哩,咱走了有五分之一吧。妇女说,哎哟,还早着呐,俺不上了。我慌忙转口说:我也不知道,也可能快到了吧。说着话,我和老马起身攀登那段陡坡,后边的母女俩也跟上来。又走一节,听见先头那几个人叽叽嘎嘎的说笑声,身后的妇女立刻用轻松的口吻给女儿说,听见你王老师说话了,走……咱赶过去。说着话,两人加快脚步,赶到我们前边去了。
那几个教师走得快,坐下来歇息的时候也多,而我和老马基本没停留,是不紧不慢地走。后来在一个名为“聚英坪”的歇脚处,我们赶上了那几个教师,那个王老师嗔怪道:谁是赞皇人,把水还给俺,那瓶水是给老乡的,不给赞皇人。两边的人哄然大笑。原来,刚才那母女俩正是心虚胆寒的时候看见了等在前边的我和老马,偏偏我又喝问她们是哪里人,她给自己仗胆就慌称是赞皇人,而后听我说也是赞皇人,则把她吓得不轻,差点顺坡回去了。
从聚英坪再往上走,台阶更窄更陡了,才体会这条路与昨日晋冀古道的不同,那条路是铺在山沟里,而眼下的这条路是蜿蜓着伸向山顶。此处坡陡林密,几不见天日;风虽凉,人却因吃力而大汗淋漓。和老马拼着全力爬山,彼此顾不得说话,而那几个教师言语不住,或论风景或论彼此,已被我们甩在后边。老马还从路边拾得一根棍子拄着,说有这一根棍子,轻松得多了。
这一段长长的山路再无景点,只是一条窄窄的向上的台阶,曲曲弯弯,无休无止。体力渐渐不支,我们坐下来歇息的时候,被后边的教师们追上来,互相询问这是到哪儿了,距山顶还有多远,却是谁也弄不清。有两位女士商量着要回去,旁边就有人说,这样陡的台阶,下山更危险,并且这山上有狼,把你们叼走我们可不负责。这样一说,再没人嚷着要回去,咬着牙上山吧,大概各自都在想:你们能上我也能上。
脚下的台阶是更密了,几乎是稍一弯腰就可用手触及眼前的台阶,间或用手扶一把还能减轻脚底的负担。身上的汗水擦不赢,也顾不得体面和仪表了,我脱了上衣,光着膀子上山,却也没人在意我的举动,他们不以为奇,可能是都想脱一件衣服凉快一点,但他们是教师,不敢学效我这乡巴佬。
石阶更陡更险,边上有了铁栏杆,人们就用手抓着护栏往上爬。这啥时才是个头啊!就在人们筋疲力竭,灰心无望的时候,就遇见一条横向的栈道。站在崖根歇脚,头顶上面是悬崖峭壁,岩石凸出千奇百怪,长出的植物枝桠虬曲。标志牌上显示此处为断崖,而我们刚才走过的那道石阶是“林海天梯”,乃是南北向的一条石阶,上下高差138米,800余级石阶犹如天梯,直上云霄,异常陡峻。天梯两边,植被茂密种类繁多,有多种乔木(槲树、栎树、漆树、檀树、椴树、蛇树、杨树、榆树)和灌木(荆、鹅耳栎、杜鹃、黄栌等),是北方一处名符其实的植物王国。
我们从“林海天梯”与“翠崖栈道”的T字路口向左拐,这里的坡度缓了好多,但队员们一个个气喘吁吁,摇晃不定,再不见有人说话,大概是没有闲余的力气了。走不多远,路旁有岔道伸向一崖缝,名为“虬龙洞”。教师们急着登顶,越过这里继续前行,而我和老马则攀上台阶,去往虬龙洞,既是沿途一景点,岂能轻易错过。但上去才觉无啥稀奇,仅仅是一崖缝而已,然崖缝边上的一根古藤比较奇特,根扎在石缝里,藤一直爬上山崖顶,宛然一条巨龙。据说此藤有300多年树龄,藤干直径17厘米,藤长40米以上,植被学家称其为“天下第一藤”。
从虬龙洞向上向左便是山顶了,此处名为“神驼云卧”,画册上说,在山下看,此峰酷似一匹骆驼,跪卧于山巅,故称“神驼云卧”。这里常年云雾缭绕,主峰海拔1343米,是景区的最高峰。北段山峰很似华山北峰,又是一个鲫鱼背,是观云海、看日出之佳地,乃棋盘山标志性景观。
山顶平坦光滑,崖边围着铁栏,手扶铁栏展眼望,上边天高云淡,下面是无边翠绿的海,此处又似在半空中。伫立在这人间仙境,令人一时胸廓大开,物我两忘。出游真好啊,登山真好,无琐事缠身,无俗欲烦心,能有这一日的超脱,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这山顶的外缘,又有一断裂,以铁索桥相连。教师们不敢过那边去,而老马过去了,待老马回来,我给自己壮壮胆,也过去了。既过去了就显摆一回,坐在危崖上让同游的一位教师给我照像,当时还光着膀子,有人说穿上吧,我想,在这绝顶之上就特殊一点也好,就那样照了。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9171501000a12.html52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