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满族在哪里?满足在哪里? |
[游记]满族在哪里?满足在哪里? |
2007-07-27 17167.com |
冻梨,拉皮,宽粉炖酸菜,大锅炖菜,干豆腐,冻豆腐,火炕,驴肉饺子,冰糖胡芦,中街大果(雪糕的名字)。。。。绿色二人转。 冻醒了,马上逃走,否则回忆在这个城市犹如催眠术,拖住逃走的脚步。 五爱街和南塔的人群总是那么拥挤的,批发来自珠三角,长三角的服装鞋商品的集散地,商人可以运输千里商品,观念,谁来运输观念?踏在黑土地上的鞋,鞋下的脚印,介质里的观念。人们蛮舍得钱去买衣服的,或许对衣服的价值观,或许,流行是一种心理需要,买这个价值不扉的衣服买的却不是一线的品牌,更多的是因为别人也穿了。就象当年流行法国梦特娇一样,流行着貂皮大衣。服装本身,解读的环境不同,解读在肢体上的内容可想而知。是醉了,毕竟,这是个有酒量的城市。 沈阳城南的皇朝万豪酒店似童话丽的城堡,门前金登登的井盖,傲视所有步行在路上的视点,对面也是有身份的河畔花园别墅园,这样隔街"挽手"也许很舒服.挽出了城南城市的感觉,再远步就是机场,名叫桃仙。 这也算是一个没有什么城市人文主题的城市.原来的沈阳城名叫盛京。是以故宫为中轴,东西南北四角各有一个塔。东塔,南塔,西塔,北塔。住在北京的人们心有故宫,住在上海的人们心有外滩,住在沈阳的人们心里就淡忘了故宫,也许是保护意识,珍惜意识,合理利用意识,开发意识,意识没有深入人心,也许现在申请世界遗产,就像唤起了冬眠的意识.去唤醒观念,嗅醒细节,相对平等的竞争次序。绕不开的绝对关系。冬天一色淡然,雪色,楼色,路色,只有天空的鲜色变化的那么坦然。沉睡的灵魂的北陵,东陵。犹如在冬眠。若沈阳多几个怀远门分布的像沈阳的四塔,大概这个城市像西安那样的气势就会增添不少,也会深入民心的提醒市民------沾了"皇"的贵气.心理上的优势,而不是重工业城市后现在有小小被遗弃的失落感.。 离那条IT三好街不远,有一个人行桥天桥,有一条迎着车流的广告标语:"您的产品想迅速打开市场吗?请联系我们." 落款:辽宁某某电台. 可见整个城市媒体2003年了,练到了几层"功力"? 文化路立交桥那里的一个盲人----仍旧站在那里卖着报纸.表情依然,装报的袋子挎在身上,手握着报纸,晒得退色的衣服,他站得比保安还直.用手摸着识别钱,表情不是那么喜悦与侥幸,摸在他手里的钱,他表情是那么踏实.那天有风,我看着他,凝为一种情结,莫名的感人至深,西风依旧残照.背后的故事...... 拥抱这个城市,并没有如这个城市的秧歌那样欢庆和激动,属于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的人们的那份欢庆,就像鲜艳的火车站楼宇,我们解读不到欢庆从何而来,也许黄河之水天上来.有人说是:灰蒙蒙的,没有生机,没有规则的城市。 中山广场围了一圈楼宇,广场中间环抱着毛泽东像。让人感觉这种整体感,很有“城”的味道。这个广场是城市的英语角。 城市中,我们希望这个城市的街灯可以代表我们的心灯,或奢望某个街道接轨到心理。不缺少美,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发现美的心情.试图取悦投资者的东西,楼宇动迁的空楼,装饰着青年大街南。因为“脱胎换骨”的金廊------来了。这个距离的思考。 大风一刮,在太原街,我看着各色的塑料袋满街飞舞,卷着飞沙,各种各样的情绪姿态。楼越盖越高,垃圾袋也飞到几层楼那么高。势与商贸饭店欲比高。淡淡的嘴里会笑进沙子。 9。18沈阳的上空是晚上鸣三分钟的防空警报,我听到了晚上九点二十分钟时的鸣声。 糊涂了沈阳,口中冰凉的冻梨,凉拌的拉皮,就算再热的老边饺子和羊汤入口,还是糊涂在了口里。 |
转自:http://www.17167.com/bbs/detial.asp?id=43119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