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沈阳水 |
[游记]沈阳水 |
2008-05-22 sina.com.cn |
沈阳水 2007-01-07 20:12:48 大中小 沈阳水它叫浑河但却很清澈 有了她才有了如今的沈阳,她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沈阳,也因为沈阳而不断变换着自己的容颜。浑河,正在用清亮的身躯向自己的名字挑战,她不为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无辜,而是要告诉所有人,奇迹已开始孕育…… 当努尔哈赤在他67岁那年的初春断然决定迁都浑河之北的一座小城时,他周密考虑到了这座城市因为临河而带来的军事、交通甚至风水上的优势。 只是,他惟一想不到的是,自己一生中的最后两个春天都将系在这条他所看重的河上…… 时间过去了将近400年,努尔哈赤一直安睡在浑河岸边的福陵(东陵)内,历史以岁月的变迁证明着他当年选择的正确性———现代沈阳,注定了因为浑河的存在而熠熠生辉;沈阳儿女,因为浑河的滋润而将智慧与奇迹注入血脉。 “我家就在岸上住……”自小生活在浑河岸边的沈阳女孩刘露快人快语,她引用了一句比她还年长的歌词形容自己对浑河的感情,“虽然没有听过船公的号子,但是却真真正正地看到了浑河随着时代改变了模样。” “龙脉” 公元1625年的盛京(今沈阳),论面积不及当时后金都城辽阳的三分之一,论人口稀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可偏偏,努尔哈赤就喜欢上了这里。那年3月,他拖家带口地将自己统治的“大家庭”迁往盛京,这次距离他上次“搬家”不过4年时间。 尽管这个决定在当年遭到了家人臣子的一致反对,但是努尔哈赤执行的效率却相当惊人———两天时间,一切尘埃落定,让所有人不得不哑口无言。 仿佛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努尔哈赤的决定却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看中了沈阳这块“形胜之地”和浑河这方“神水”。 据说,努尔哈赤当时在辽阳西南角修建娘娘庙,在东门里修建弥陀寺,在风岭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庙把神龙压住,以保龙脉王气。但是,三座庙宇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城里的龙脊梁并没被压住。 于是龙一拱腰,就飞腾而去,一直向北飞到浑河北岸。努尔哈赤以为龙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龙潜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便迁都沈阳,并命名为“奉天”;而浑河与天柱山的山川形状更被他认作是山和水的龙脉,所以他的皇宫位置恰好坐落在浑河之龙脉的脊背上。 无论这传说是真是假,努尔哈赤的命运却就此与浑河连在了一起。就在迁都的第二年春天,努尔哈赤率20万八旗军杀奔山海关,立誓夺取明朝天下,却在宁远遇到了袁崇焕的“一夫当关”,被炮火击中,身负重伤的努尔哈赤从此大病不起,终在同年8月不治而亡,早早睡进了他精心为自己选中的陵园。他告别人间所停留的最后一个地方,正是在浑河之上,当时他正“乘舟顺太子河而下,离沈阳四十里……临终遂不言及”。 晚渡 刘露自小住在浑河北岸一处名叫郎家岗的地方。小时候,她从家里出来穿过一片小树林就能到达浑河岸边,那时的浑河水流似乎并不充沛,由于一直存在着挖沙的现象导致了浑河在沈阳段变成了星星点点散落在河床里的小水坑,用刘露的话说,就是像一个个“水泡子”,有些地方能够看到河底的沙子和石头。 然而时光倒回几百年,浑河自古以来都是“天险”,两岸往来都必须通过渡船,浑河更因此成为当时的东北中心城市———辽阳向北防御敌人的屏障。 “努尔哈赤的迁都选择似乎是逆流而上,其实沈阳相比辽阳更是一块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北可征蒙古,西可征明朝,进退自如;此外,原先的都城辽阳满汉民族矛盾冲突严重,而沈阳当时还只是个中等城市,人口少便于管理,这些正是努尔哈赤的战略眼光。”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佟悦认为,迁都的实际原因也包括沈阳处在浑河边的地理位置使然。 浑河源于上游抚顺市清原县长白山支脉滚马岭,流经抚顺、沈阳、辽阳等11个市、县,至三岔口与太子河汇流后入大辽河,再注入渤海,全长415公里。据佟悦介绍,历史上浑河水量充沛,特别在夏秋的丰水期,是沈阳与外界连通的重要水路运输通道,更成为沈阳城对外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9d7de5010007mr.html30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