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春节沈阳图片 |
[游记]春节沈阳图片 |
2008-05-22 sina.com.cn |
春节·沈阳 锡伯家庙前的庙会舞台 过街牌坊——中国当代第一石雕 北市场地区地处沈阳市和平区北部,东以北三经街为界和沈河区相望,南以市府大路为界与遂川街道相邻,西以南京北街为界与西塔街道办事处相连,北以哈尔滨路为界与北道口街道办事处相接。 沈阳北市场已有100多年历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沈阳北市场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有镖局、戏院等等,是繁华的商埠。曾与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等齐名。北市场也是昔日老沈阳三教九流杂居出没的“杂巴地儿”。 公元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曾在此兴建清朝第一个皇家寺庙皇寺,从此大清朝第一个庙会市场也在此发端,上个世纪初北市场成为中国传统十大闹市区之一,被称为“东北第一市”。 北市场皇寺路是沈阳最负盛名的旅游黄金走廊,其传统文脉和老城故事激荡百年,实盛寺、锡伯族家庙、满洲省委旧址、基督教堂、老北站……,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流连望返,临街矗立的中国当代第一石雕——过街牌坊和中国当代第一铸铜像——清代十二帝王雕塑,气势恢弘,令人神往。 坐落于北市场的皇寺曾为清廷皇家寺庙,供奉有金佛一尊,后遗失。今人于北市场前修建清朝十二皇帝像。 锡伯家庙又称太平寺,坐落在和平区北市场站前街,东距实盛寺半余里,座北朝南,占地面积12406平方米,是历史上沈阳市仅有的两个喇嘛寺院之一。 锡伯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早期的锡伯族人大都居住在海拉尔(今黑龙江省海拉尔市东南)的扎兰陀罗河流域,呼伦贝尔大草原上,过着放牧、打猎、捕鱼的生活。多年的游牧生活,使得锡伯人个个能骑善射,骁勇强悍。 清朝初年,皇太极为防备锡伯人造反,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把聚居在一起的锡伯人逐步分派到各地去驻防。康熙年间,为加强防务的需要,朝廷又将锡伯兵丁连同家小近八千人分三批迁入盛京(今沈阳)。此后,盛京的锡伯人一年比 一年多起来。 锡伯人大都信仰喇嘛教,但盛京却没有一个他们做佛事的固定场所。康熙四十六年,居住在盛京的锡伯人筹集了六十两银子,在皇寺附近买了五间房子,找来匠人塑造了佛像,又从京师(北京)请来了甘珠尔经(大藏经)一百零八部,创立了锡伯家庙。从此,逢年过节,锡伯人便到这里拜佛诵经,祭祀祖先。乾隆十七年,巴岱、殷登保等共同出钱为寺院修建了山门,在正殿的两侧,又盖起了东西配殿,塑造了三世佛像。这时的锡伯家庙已初具规模。乾隆四十一年,罗布桑等又筹集了一些银两,对家庙进行重新整修,并塑造了宗喀巴大师、观世音等神像,增请了《般若波罗密多经》,使得锡伯家庙更加完善。嘉庆八年,华沙布在大殿前的东西两面,刻立了两座石碑。西面的石碑是用锡伯文刻的,东面的石碑是用汉文刻的,这两座碑的阴阳两面,都分别刻着锡伯字和汉字。碑文不仅记载了锡伯家庙的创立、扩建和修缮的经过,还记了锡伯族迁到盛京的经过,把三百多年来锡伯族历史保存了下来。这两座石碑,如今尚有一座,被收藏在沈阳故宫博物馆里。在正殿的正中悬挂着的“锡伯家庙”四个烫金大字的匾额(照片所示),其来历有着一段神奇的传说。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18e08010092t3.html2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