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沈阳介绍 |
[游记]沈阳介绍 |
2008-05-22 alibaba.com |
浏览字体:大 中 小 沈阳概况 沈阳故宫 区域优势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 交换空间重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50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8大城市,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全国最高等级的“ 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沟通世界各大港口的大连港、正在开发建设的营口新港和锦州港,距沈阳均不超过400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作为东北中心城市的沈阳,对周边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自然概况 沈阳是辽宁省的省会,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全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沈阳现辖九区一市三县,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总人口698.6万人,市区人口495.9万人。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29℃-36℃之间,平均气温8.3℃,全年降水量500毫米,全年无霜期183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沈水(浑河支流)之北而得名。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对新乐遗址考证,在 7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从公元前229年设立侯城起,沈阳的建城史已近2300年。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王朝。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清初皇宫所在地-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个完整皇宫建筑群之一。 沈阳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沈阳的工业门类已达到142个,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33家,地区生产总值2240多亿元。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以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为主线,坚持改革开放和工业立市方略,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外资和民营经济迅速成长壮大;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得到拓展优化;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化工医药等产业初具规模,已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软环境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沈阳经济和社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沈阳经济和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此同时,沈阳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百强城市前十名,并跻身国内十大最具竞争力城市行列。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面对全面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机遇,沈阳市政府确定,到2010年把沈阳建成全国装备制造、东北地区商贸物流和金融三大中心,成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沈阳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工业基础及科技实力,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发达的交通网络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地区之一。 历史沿革 7200年前 人类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出新乐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 燕国的重镇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沈阳隶属辽东郡 西汉时期 沈阳已具有城市轮廓,称为“侯城” 唐代 改称“沈洲” 公元921年 辽太祖移民到此,修筑土城,生产随之发展 金代时期 金太祖攻占沈洲,沿用“沈洲”之名 1296年 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为“沈阳路”,归辽阳管辖。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洲为沈阳。从此,“沈阳”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在史料上,距今已有702年的历史。 1386年 明朝改称“沈阳路”为“沈阳中卫” 1625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到沈阳,并在沈阳城内着手修建皇宫(今沈阳故宫)。 1643年 清太宗皇太极改称沈阳为“盛京” 1644年 清朝迁都北京后,沈阳为陪都 1657年 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 1911年 辛亥革命后,沈阳成为奉系军阀统治的首府。 1923年 正式设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阳首次出现市的建制 1929年 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后,改“奉天市”为“沈阳市” 1931年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 一八事变”并侵占沈阳后,又将“沈阳市”改为“奉天市”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奉天市”恢复“沈阳市”名称 1948年11月2日 沈阳正式解放 1953年 沈阳市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 沈阳市改为辽宁省辖市 1964年 中共辽宁省委决定设立沈阳专区 1993年 原铁岭市的法库、康平县划归沈阳管辖cctv2交换空间下载,新民县撤县建市 至今 沈阳市辖和平、沈河、大东、皇姑、铁西、于洪、苏家屯、东陵、新城子9个市区以及新民、辽中、法康、康平4个县(市)。 城市综合实力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实现大幅提高。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40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3.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81.5亿元,按可比口径是2000年的3.8倍,年均增长3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622.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6倍,年均增长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15.1亿元,年均增长11.7。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竞争力排名由2000年全国第14位跃升到2004年第8位,综合 经济 实力排名由第23位跃升到第10位。 全市新开工建设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45个,总投资705亿元,当年已竣工投产的项目766个。项目全部达产后,创造工业总产值将超过1900亿元,等于一年再造了一个沈阳工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4年末的1836户增加到3033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由1999年的第13位上升到去年的第8位,这种良好的势头还在继续发展。 工业经济加速发展,主导产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288.6亿元,是2000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5。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粮经比例由50:50调整到45:55,养殖业占农业比重由50提高到53,农产品加工率由19提高到45。传统服务业持续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城市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浑南新区、铁西新区、农业高新区等六大区域开发建设成效显著,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发展新空间基本形成,经济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 城市基础设施 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从2004年9月申办成功到去年底,占地246公顷的世博园已经完成了四大主体建筑、100个展园、园区景观和商业设施等全部工程。配套基础设施、绿化工程和商业招商也已完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项目已经确定,并正在筹备演练。 在世园会筹备中,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展园的招展,创造了第一个奇迹;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又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创造了第二个奇迹;现在我们正在厉兵秣马,争取创造第三个奇迹,就是吸引1000万国内外宾客前来参观。这将真正实现全市人民的夙愿,“世界给沈阳一次机会,沈阳就一定能还世界一个奇迹”! 为了迎接世园会,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建设。 完成了大二环和青年大街改造等13项重点工程,整修小巷街路454条,道路改造面积达468万平方米,浑河胜利大桥建成通车。 去年共植树600万株,建设街头公共绿地100块,拆违建绿109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65,绿地率达到35.9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完成了占地达4.2平方公里、水面积3.1平方公里的丁香湖一期工程建设。城市水面积率已由2000年的2.43 提高到去年的4.68 。 新建扩建7座污水处理厂,建成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5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到127万吨/日,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1。投资6亿元对76公里长的细河进行了全面改造。又拆除烟囱1011根、锅炉房606处,集中供热率达到83;完成了735 辆公交车和 5180辆出租车的双燃料改装工作。去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7天,比上年增加 16天。全长22公里的地铁1号线已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 全市开展了市容综合整治“百日行动”,对80条主要街路和4个广场,实施了立体化整治,整治力度和效果前所未有,市容市貌大为改观。 农业与农村经济 2005年四县和四郊区完成生产总值885.5亿元,同比增长1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2.9亿元,增长58.9;实现财政收入22.7亿元,增长24.4 。这些指标不仅全部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而且增幅居全省各县区前列。 去年,是沈阳历史上第三个农业丰收年,粮豆总产量完成342.7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0.4万吨、 42.5万吨和21.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8.2、12和12.6 。
|
转自:http://blog.china.alibaba.com/blog/efvyimg/article/b0-i3792148.html2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