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菊花岛 |
[游记]菊花岛 |
2008-05-22 sina.com.cn |
过了刻有“洪波涌起”的门楼,我们到了兴城海滨菊花女的雕像前,略作小憩,拍照留念,听说每年7月的闹海盛会,八方游客云集于此,盛况空前,菊花女美丽的传说更是兴城的象征。 相传在远古时代,渤海龙王三太子每年都要娶一名十几岁的女童做妻子,新婚之夜后便把她吃掉。岛上的居民被逼背井离乡。当时有一个名叫菊花女的小姑娘自告奋勇要当龙王三太子的妻子。菊花女与三太子喝酒时乘机把他灌醉将其杀死,菊花女在逃跑时候被海里的虾兵蟹将发现,菊花女被逼无路撞死在礁石上。第二年,海上出现了一座礁石,人们都说这是菊花女的化身。后人为了纪念她,就在海边上塑起了菊花女的雕像。 有人在叫卖刚刚打来的蟹子,大大的,肥肥的,在盆中张牙舞爪。沿着海滨,听着涛声,踏着松软的细沙,在烟雾弥漫的早晨感受着阔别已久的大海。没有风,海自己在翻腾着,远处的礁石若隐若现,一层层的浪花涌向岸边,我和妻说着,笑着,走着,和海鸥一起追忆着十几年前青岛海边捉鱼捕蟹的老镜头,一些历史的碎片总是勾起那段小儿初长时的苦与乐。 不知不觉到了码头,按预定计划是要去菊花岛的。很巧,原本因游客少而取消的航行,因有人到海岛考察投资而又特意安排上。9:00,我们坐上“交通2号”出发了。 海上一片迷茫,水天相接,只能听到马达的轰鸣和游轮拨击的涛声,舱内电视里播放着菊花岛的秀美风光。我和妻走到甲板上,观望雾靄中波涛汹涌的海景,指点天际边那只滑翔的海鸥。 海风很凉,雾气也重,原本要到海岛上小住观赏落日的余辉和清晨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可因为这雾,计划便可能无法实现了,心绪有些许的低沉。但转念一想,这大雾笼罩下的海和小岛,还有那翩翩的海鸥,不更带着些轻纱曼舞的神秘吗?不是阳光明媚的日子难以看到的景色吗?心情随之变得舒展起来。 远远望去,菊花岛快要到了,烟波浩渺,云雾缭绕,象仙女笼罩着面纱,使人情不自禁的想靠近她,揭开她的神秘,领略她的绰约风姿。 菊花岛古称觉华岛,是渤海湾最大的岛屿。相传在1000多年前,有位名叫觉华的僧人带着两个徒弟,驾着一叶扁舟从南洋入渤海,飘泊到此。只见岛上古树参天,怪石嶙峋,百花争艳,彩蝶飞舞,百鸟齐鸣;岛外海浪澎湃,山花烂漫而馨香,海鸟婉转而翱翔,诚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妙,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便居住下来。他出资建了一座金碧辉煌的九脊重檐歇山大殿----大龙宫寺,专修佛事。随后,岛上碑碣林立,塔幢参列,人烟繁盛,成为闻名遐迩的佛教胜地。金代诗人王寂<<觉华岛>>、<<留题觉华岛龙宫寺>> 中"云奔雾涌白浪卷,一叶掀备洪涛中";"平生点检江山好,我自龙宫觉华岛";"四顾鲸波翼宝岩,玻璃环押青螺髻";"夜凉海月耿不寐,几欲举手扪天星"都是赞美菊花岛的,其迷人的自然风光便可见一斑。 游轮靠岸了。一个开家庭旅店的男子上前介绍他的家,说价格不贵,每人10元,就在海边,还可以替我们加工海鲜,可我们真的不需要他的帮助,因为如果不是观赏日出就可以当天返回了。一位司机师傅主动迎了上来,说只要交他60元钱,就可以带我们到各个景点去,不用再交费和顾车了。想了想,这样倒是省心,于是搭上他的车子,出发了。 第一个景点是佛教圣树菩提树和八角琉璃井。菩提树树原名叫毕波罗树,是觉华和尚为了提高菊花岛的知名度从印度引进的,属亚热带树种。在寒冷的北方生长实属罕见。硕大的树冠,奇特的树种,佛家普度众生的善意使得游人情不自禁把自己的心愿挂在了树上。在其一旁是一口距岸潮不到 千年古洞唐王洞原名藏王洞,战国时期燕太子丹为躲避秦王的追杀在此洞藏身。唐王李世民跨海东征高丽,在雾中误登此岛,并在洞内避过一场大雨,据说在洞的出口处还有李世民出洞时按的手印呢。 漫游在这充满历史沧桑的岛上,思绪仿佛回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燕国太子丹的窘迫,唐王李世民的雄视天下,这历史的演义都在惊涛拍岸中灰飞湮灭,留给后人的是这大海、岛屿以及这朱红的石刻大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俯下身细细品读这本厚重的史书,此时真有一种赤壁怀古的感觉。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01efb0010008kv26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