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出来玩就是图个清静!斟酌半天还是选中了兴城菊花岛。平日听惯了汽车的轰鸣,能到远离陆地的海岛上听涛简直是一个梦想!说好去菊花岛,到了兴城海滨还是被海水拽住了脚步,海水清澈的像一块碧玉,一道道浪花扑逐着海滩,沙子比较细致,忍不住光脚去走,在贝壳堤硌得呲牙咧嘴,就开始想起郑智化的歌声,幻想自己就是那一个男孩! 匆匆忙忙的登上去菊花岛的轮船的,这船也颇大,大概能做四五百人,一路水线直奔菊花岛。船很是平稳,四十分钟后,菊花岛就在眼前了。跳下船,上了码头,就有一群导游侍应。接下来就是拉客住旅店和卖海货者。这里的海鲜就在岸边,支一个大锅就开始煮起来,味道鲜美,螃蟹和海红是在后来的笔架山吃的,还是不错。烧烤的会有螃蟹和虾,新鲜是能保证的,一个个还张牙舞爪的家伙穿在一起,一会成了鲜脆的烤串。 菊花岛面积大约13.5平方公里,据称的有八大景点,有环岛公路相通。我们首先沿着海滩走,面朝来时的方向是一个半环的港湾,沙子很干净,有一些孩子在捡贝壳,居然还看到几个人从海里游泳回来。然后切上公路,顺着山势转了一会,决定直接往山上爬。山并不陡峭,一些平缓的地方种着玉米,山上树木已槐树居多,并不高大。走了半天,没有明显的道路,看看后面的鱼村和城子里,居然有点像布达拉宫,遂又下到公路上。路上颇多的驴车,远远的听到得得的声音传过来,这是菊花岛的驴的! 转过一个山脚,就看到了一丛绿树――菩提树,树下就是八角井。菩提树在北方应该是罕见的,笔架山有个传说是释迦牟尼用自己念珠上的菩提子栽种的,八角井也称得上奇特,距离海边二三十米,居然是出产的淡水。从这边向海边望去,有一个石像临海眺望,跑下去看居然是李世民,似乎正在想着他的霸业。据传是李世民出兵高丽曾在此处躲避――石像身后就是唐王洞,洞口一米左右,看进去有一丝亮光传来,俯身前行,越来越暗,身后背包擦到洞顶,喳喳作响,最后几乎是匍匐前进。尽头有几级台阶,爬出来原来是一个亭子。亭子周围正新建庙宇,颇高大,庙里的雕像还都是泥塑,未著金身。菊花岛曾是辽佛教的圣地,现在香火稀疏。前有一个唐王跨海征东的雕像,跃马扬枪,倒是传神。 岛的南侧,面朝大海有一尊渤海观音,不时有人跪拜!后面有妈祖庙,居于正中的倒是四海龙王。庙后面有围墙围起,一条青石搭起一个洞口,内有九根立柱支撑,这就是九鼎洞。说原来有一个和尚讲法,迷住了龙王,就成了这个所在。当地人说这个洞可能直通山顶,因为在下面点火,能在山上看到烟出来,有人试着走过,因为氧气稀薄,半途退回来。这里的山应该是菊花岛的主峰,海拔198米,介绍说像企鹅,没看出来,我觉得就是一个敖包,菊花岛新年有祭山的习俗,这倒是一个例证吧。 一路走过去,路经南海浴场,可惜现在不是游泳的季节,海滩倒是不错。快回到码头的地方,终于可以看到菊花岛的名称的由来的证据――菊花园,这一片园子倒也不小,大部分是野菊花,杂草很多了,人迹罕至,倒是显得破败了。这也正是印证了黄巢的愤懑: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旁边另有一个院落,多是灌木,有花有果,采到几颗山里红。 天已经黑了,匆忙找店住宿。旅店条件比较差,旁边屋里说话声清晰可闻。早上不到五点,起来去看日出。天边已显红云,海也变得平静。云彩中间越来越亮,突然之间,太阳就跳了出来,转瞬间已然升起。大海已经开始慢慢的涨潮,这时在海滩上翻开石头,会看到小小的螃蟹。有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拉着一个白色塑料泡沫弄得小船在前面抓螃蟹,说要挣钱,我找了一个五毛的硬币给他,高兴得不得了,翻得更起劲。 上午11点半,坐上了回去的航船。一些小鱼和螃蟹放到矿泉水瓶中带回来,一路上颇受羡慕,第二天,他们都一动不动死掉了。没有海风的清冽,离开了起伏的潮汐,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生命的终结吧。 第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