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二)阿拉伯街、小印度、牛车水

[游记](二)阿拉伯街、小印度、牛车水

2008-05-22    live.com

2007/11/22

(二)阿拉伯街、小印度、牛车水
一觉醒来的第二天,我告别大团,独自出发。说来也怪,第一天的活动竟成了民风民俗大集粹,也不知该感叹新加坡外来文化的多元还是本土文化的荒瘠。更巧合的是,我的第一站竟然就是去最近的阿拉伯街,呵呵,一切都是天意哦,一切都是“么来式”“么来式”,哈哈~
新加坡乘地铁还算便宜,我也没有买什么联票,一共没几天也嫌麻烦。基本上不要太太远1.50元新币(1新币约5元吧)都能涵盖。人家也有交通卡,也可以打折。比较特殊的一点是,一般性贩卖机里售出的一次性车票都包含了卡钱,也就是说卡是refundable的,乘好了以后你可以去自动卖票机里把卡退了吐出1元新币。地铁线路示意图上会先在本站标一个红色的1元,然后各站再依距离标钱数。一开始也没注意,想哦写得好看蛮便宜的,其实都还得加上本站的基准价1元啊~后来在等一个摸吞吞的人买票的时候突然看到提示发现了这个奥秘。
废话太多了。

到了阿拉伯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处绿色的星星月亮图,忘了这是也门的国旗图案还是伊斯兰教统一的什么标志(得回头再咨询下),接着就有一些餐厅挂着具有标志性却没有特色性的招牌:Islamic Restaurant。整个阿拉伯街区还是比较安静,临街的房子外墙上有一些漆色和雕饰,算不上特别明显的阿拉伯风格,还算淡雅,挺好看的。当然,也就破旧的,墙体上爬满了凋敝的野草冒充生气的爬山虎。

地图上标识的阿拉伯街区有四处旅游景点:除了哈惹花蒂玛回教堂,我大致走了下甘榜格南苏丹王宫(Malay Heritage Centre)和阿拉伯街,细瞧了瞧苏丹回教堂(Sultan Mosque)。
对回民回教堂原本没什么概念,去年去了趟宁夏稍微走走看看,从牛同学身上在这方面也没什么长进(除了学了三句一套的阿拉伯万用语IBM),但我还是怀着很虔诚的心情决定进去瞻仰一圈(而不像后来我们一起游览佛牙寺王团拍着我肩膀时用的邀请语:走,进去凉快凉快!)。
看寺殿的大叔很热情和客气,一般信教徒都蛮客气的。爽快地回答我可以拍照No problem,积极地告诉我怎么去苏丹王宫,还热情地借褂子给两个希望进殿参观但穿着马甲裙的欧洲游客。
我在殿门口兜了会也看不出什么名堂,但见一帮新加坡儿童围坐在台阶上,一个男子正在给他们介绍殿堂掺杂着伊斯兰教吧,我上前撇到句:还有谁有什么问题吗?我不是太清楚这些孩子的身份,或者说他们父母辈的祖籍或者信派,但这种实地参观和从小熏陶,对这批未来忠贞教徒的培养是很受用的。就像小朋友围坐着听幼儿园的老师娓娓道来讲故事,简单的形式却有着深刻的印象和久远的影响。
我无聊地绕到了后面,更无聊地堂而皇之拍了张厕所照。我很纳闷,为什么男厕没有门而且构造有点怪。我还真想等个人问问,等了会没人,只能下了狠手拍张回来继续存疑。

回家后简单学习了下发的普及教材,什么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啊,五大功课啊,常见的问题等等。大路货的东西我就不说了,摘一段宣传单上解释圣战的说法,听听人家自己人是怎么描述的。

圣战,阿拉伯语为“激哈德”(Jihad),它的意思是“奋斗”或“努力”,在真主的道路上努力奋斗。圣战,是认真的、真诚的在个人或社会的层次上不断的努力奋斗,以期得到良好的工作成果,比如消除社会上的不公正、压迫、罪恶等等。奋斗而得到的成果可以是精神上的,或者是教育上的,也可以是经济上的。因为伊斯兰是和平的宗教,它不允许压迫的存在。它教导信徒们尽最大的努力去消除紧张关系与冲突。它也提倡用和平的方式去促成变革。真主在古兰经中说:“你们当为主道而抵抗进攻你们的人,你们不要过分,因为真主必定不喜爱过分者。”(古兰经第2章,黄牛章,第190节经文)

又找了点回教堂的资料:

苏丹回教堂(SultanMosque)位于桥北路,金色的圆顶,巨大的祈祷堂,是新加坡最大的回教堂。最初立于此地的是彰显苏丹国王功绩而建的回教堂,由史丹福莱佛士爵士拨款3000元兴建。苏丹回教堂建于1824年,在1975年被列为国家历史古迹。它不但是本地最宏伟的宗教建筑物之一,也是新加坡回教徒聚集的场所。现是原址上的第二座回教堂。前回教堂有一座重叠金字塔型的屋顶,是典型的东南亚传统风格式的回教堂。现在看见的回教堂则是爱尔兰设计师 Denis Santry的作品。回教堂拥有两座金黄色的大圆顶,它的周边用一圈圈的玻璃瓶底装饰,此外,有4个对称的宣礼塔,以及许多小亭和小塔。

阿拉伯街还是蛮热闹的,商品和店面都花枝招展。反正知道家里也不缺这些,我还是很理智地简单逛了逛。
去了苏丹王宫,要买多少来着5新币?的门票,我没进正搂。按照我日益衰退的英语听力,我感觉大意就是那里已经成了新加坡祖辈(应该是马来文化)的一个历史资料纪念馆,外面的这艘船有点“郑和下西洋”的味道,也是当年祖辈驶上这片热土,开始打拼天下的标志之一。
阿拉伯街的隔壁就是小印度(Little India Arcade),呵呵,这一对难兄和难弟哟~~更讽刺的是,通往小印度的路就是沿着Weld Road沿街破破烂烂的地摊走:地摊走到头,小印度正当口。
不过需要澄清的是,小印度不是贫民窟的代称,也是一个布局规整、有体面的房子的街区;二来,这里还是挺干净的(特别是较之后来的chinatown牛车水而言)。在这里我第一次进了一个印度教的教堂,最肤浅的认识是有教义有信仰约束的地方最起码环境能治理干净,还是不错的。
后来才知道,那些天正赶上印度人过屠妖节,所以街上到处张灯结彩一派喜气。听说这些紫色的祥云晚上亮灯后格外好看。

回来看,屠妖节,又称“光明节”,今年是10.12-11.18,是兴都历中的重要节日,旨在庆祝光明战胜黑暗,正义击败邪恶。看街上灯饰下用的是“HAPPY DEEPAVALI”。 维拉玛卡里雅曼兴都庙无疑是整个街区最耀眼的一处景观,估摸着是整个街区的精神圣地,是印度教的“礼拜堂”。
庙里的装饰显然不同于回教堂,有着更多立体的中大型的人物雕像,色彩的运用也更丰富和艳丽。不知道是否出于过屠妖节的缘故,庙堂里还拉着电珠泡看似亮化工程也做得有声有色。这种招摇和给人感官悸动的装饰,在朴实无华的回教堂里应该是不敢想象的吧。突然觉得,好像回教堂里是没有共膜拜的人像的,不知道这里又是什么说法。

转自:http://hanlx0.spaces.live.com/Blog/cns%21125379C38F42D835%212023.entry38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