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点半我们到达了盘石镇的张飞庙。可惜天色太黑,相机感光度不足,我这个刚拿到相机三四天的新手也还不会调试,这组相片的效果不是太好。 张飞庙原位于长江南岸云阳县的飞凤山麓,是为纪念三国名将张飞而建。相传张飞被部将张达、范疆所害,叛将携了他的头颅去东吴邀功,行至川东云阳,猛听得吴蜀议和的消息,忙把头颅抛于江中逃奔他乡。于是有了张飞“身在良中,头在云阳”之说。有渔人夜得张飞托梦,到江中打捞张飞头颅,却意外捞到一罐金子,于是用此金造了张飞庙。据史载,张飞庙始建于蜀汉末年,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已有1700多年历史。 张飞庙面江背山,依山取势,主要建筑有纪念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结义楼,祭祀张飞的正殿,寄托张飞对关羽思念的望云轩,以及纪念传说中的张飞神灵为上下舟船助风三十里的助风阁等。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云阳客居,写下了许多以杜鹃和明月为题的诗篇,所以这里又修建了纪念杜甫的杜鹃亭和得月亭。 庙前临江的石壁上有清末著名书法家彭聚星手书的“江上风清”四个大字,字体雄劲秀逸。庙内塑有张飞像,珍藏有汉唐以来的大量诗文碑刻书画及其他文物数百件,多为稀世珍品。其中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黄庭坚所书的《幽兰赋》、苏轼的墨迹前后《赤壁赋》素有“三绝”(文章绝世,书法绝世,镌刻绝世)盛誉。史载:“张祠金石,甲于蜀东,常有日本贾人饼金购置”,因此张飞庙还有“文藻胜地”、“巴渝一胜境”之称。 由于原张飞庙属于三峡库区淹没区,现张飞庙已被异地搬迁到原址上游30公里外的云阳新县城对岸的盘石镇,是我国建国以来地面文物搬迁级别最高、迁得最远、投资最大的一项移民迁建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