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流淌的生活之四十八:云阳.张飞庙印象之三 |
[游记]流淌的生活之四十八:云阳.张飞庙印象之三 |
2007-12-13 sina.com.cn |
19日下午是培训会的最后一个讲座,待主持人讲完话,我就溜了出来,约上云阳教科所的刘师傅,遛车逛城。 秋日午后,云阳的天空舒展开来,好一个阴转晴的天气。尽管没有太阳,但天色明朗,空气清爽。 从云阳新城下环的云阳中学大门口出发,沿着滨江路往西,我们一路盘旋而上。一会儿就看见了路旁的县政府大楼,这里位于云阳新城杏家湾小区,拥有一个生态花园和休闲广场,环境优美。 云阳新城杏家湾小区--县政府所在地(网上复制) 经过中环路最繁华的商业街,径直向西拐入上环路,再往西行驶几分钟,就到了上环路边缘的云阳师范学校。 云阳师范学校早已并入了云阳教师进修学校,但学校行政办公大楼顶上却是“云阳师范学校”几个醒目的红色大字,或许“云阳师范学校”的牌子曾经很有影响力,云阳人至今不忍放弃。照理说“云阳师范学校”作为中等(第三级)师范学校已经在好几年前就撤消了,实际上现在的“云阳师范学校”只是举办普通高中教育了罢了。这所学校位于新城城西,地势很高,依山就势而建,前瞰蜿蜒长江,西扼新城的出入通道。宽阔的石梯之上,偌大的学校行政楼拔地而起,虽没有云阳中学正对大门那幢名为“思齐楼”的西式风格,却也气势不凡,一派庄重。学校建筑疏落有致,外墙瓷砖一律红黄相间,色彩鲜艳。整所学校在城郊兀自独立,自成一体。 我们在靠江一侧的学校宿舍楼边停下,远眺长江,俯瞰新城城西。只见长江从东迤俪而来,缓缓流淌,似一条静静的绿色丝带。脚下的城西边有一所漂亮的特殊教育学校,据说大门特别气派;还有一座宏大开敞的体育场,据说可容纳数万观众。 上车向东,上环路沿途两旁建筑愈来愈多,密密匝匝,分别是云阳县的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的行政大楼和宿舍楼,并无明显的界限。同行的刘师傅说,区分这些单位,只看这些建筑的外墙颜色,凡瓷砖颜色一致的便是同一家单位。果然不错,不仅颜色不同,瓷砖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大概效益好的单位外墙瓷砖的档次就会好很多了。 小车不徐不疾地前行,只数分钟,就驶进了云阳外国语学校。这所学校背倚磐石山,占地面积近200亩,布局严谨、大气。生活区与教学区分居两侧,以教学区居中;还有运动区,分居生活区和教学区前方。教学区正对大门的是一幢方正的行政办公大楼,大楼内一长方形天井,有大树,有垂柳,还有小桥流水,特别养眼。办公大楼后是一两层的圆形建筑,是学校的会议室,据说是云阳中小学里设施最好的。紧临会议室的是一溜数幢教学楼,分别是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有尖顶的那幢楼则是幼儿园了。听说教学区的建筑有通道相连,无论下雨天晴,师生可不出教学楼半步。我曾经参观过广东珠海一中,好象也是这种布局,教学楼特别紧凑。整个校园主体建筑色彩雅致、厚重,树木葱茏,花草遍地,煞是美丽。据刘师傅说这是云阳最漂亮的学校,而且还是民办学校,私人投资。 其间,我们还在上环路停了一次车,那是去参观“登云梯”和群益广场。登云梯号称“万里长江第一梯”,共有2998步石阶。此梯分两路从长江边开始向上攀延,到上环路旁汇成一条宽约10米的石梯,直上“万里长江第一古军寨”——磐石寨,从空中俯视,呈一个伟岸的“人”字形。好象登云梯至今尚未竣工,不过已是云阳新城的一大景观,每年均在此举办大型的全国登梯比赛。群益广场在长江第一梯的中央,是新城人口密集的地方,也是群众活动健身的场所,每年金秋的移民文化节、文艺会演就在这里举行。 云阳新城群益广场(网上复制) 离开云阳外国语学校,我们顺路循东而下。 城东的雕塑广场,耸立着一座人像雕塑,专门为纪念彭咏梧和江姐修建,听说每年云阳人都自发前来祭奠,场面十分感人。半山路边,有几幢整齐排列的住宅,是移民楼,为原双安镇农民所建。 环城而下,很快就来到了滨江路上,临近长江大桥桥头,好大一块正在建设的工地。这里临江,平坦一片,据说是新建的云阳三中,明年秋季就招生了,规模还不小。 尽管昨天路过了长江大桥,刘师傅还是驱车上桥,并请我在桥上停车看江赏桥。平缓的江面仿佛平湖一般,舒展着身躯;一江秋水,碧蓝如镜,高峡平湖,大抵如此了。扶栏西望,江面最宽处,是云阳每年的龙舟比赛地。桥上看城,只及大半,但新城襟山带江,建筑参差错落,鳞次栉比,重重叠叠,密密麻麻,云阳新城真是一座巍巍山城。云阳长江大桥是长江流域第一座双塔子母斜拉桥,壮观雄伟。刘师傅说起那些斜拉金属杆滔滔不绝,他描述一根杆够一家十口人生活五十年,大概得好几百万元人民币。修一座大桥价值不菲,但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仅便利了交通,也造福了人民,岂能以简单的金钱来衡量。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0388e01000bm1.html40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